當智能手錶提醒我已經達到一萬步的時候,這只是我的CES逛展的開始……
只是穿梭於LVCC的幾個展廳,還不包括跨區的展廳,輕輕收穫幾萬步,這是每一個來過CES的人的獨有體驗。
今天,我有幸再次來到CES,希望從這裡看到產業的風向與趨勢。當忙完一天的影片拍攝任務,我回到酒店,開始復盤今天的收穫,希望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感受。
家電數碼企業紛紛轉向汽車賽道
汽車還是汽車,索尼、松下、海信、TCL等紛紛推出汽車產品,包括智能座艙、底盤、自動駕駛等,展示了在電氣化和智能化等領域的最新成果。
對於CES來說,數碼消費電子是主打,但是對於CES 2024來說確實風向轉變的一年。
因為我在會場感受到的情況是很多企業都推出了面向汽車行業的產品,印象深刻的是海信和TCL就推出了面向汽車座艙屏顯的產品。
在CES上,TCL華星車載智能座艙進行了首發,帶來多元化車載顯示解決新方案。
還有就是索尼、松下等推出整車產品。索尼與本田合資企業Sony Honda Mobility展示了Afeela電動汽車。
Afeela內部設計了一個超長的集成式中控屏,並集成了索尼影視、音樂、遊戲等娛樂功能。此外,他們還與高通合作開發了一款數字底盤移動平台,並搭載了Epic虛幻引擎5。
汽車的電動化與智能化為廠商跨界提供了非常好的切入點,因為智能化的汽車從聲光電方面都在變化,比如近期國內新發布的汽車在車燈、螢幕等方面都足夠創新,智能座艙系統將車內的聲、光、影音、觸控操作等功能逐漸集成在一起。
從這個意義看,家電和數碼企業在汽車產業變革中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也就說汽車產業的鏈條在變寬變厚。
傳統車企的華麗轉身
當然車企也不甘落後,比如奔馳和寶馬、現代,在座艙的人機互動方面進行了極大挖掘,提升了數字化體驗。憑藉在車輛和駕駛的理解,奔馳、寶馬、現代等車企在數字技術應用方面也是極具潛力。
例如寶馬在人機交互方面,通過XREAL Air 2增強現實眼鏡提升駕駛體驗;奔馳發布了全新的MB.OS車機系統。
要知道Know-How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是關鍵先生,雖然行業的野蠻人會敲門,但是對於汽車行業的深刻認識在推動產業變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我也是新能源汽車的車主,但是我沒有選擇那些新勢力造車企業,而是傳統車企下面的新能源品牌。
雖然在汽車網聯化和智能化的趨勢下軟體非常重要,但是硬體是基石,特別是對於汽車來說,功能安全是首選。
汽車需要本質性的變革,而不是那些「」大沙發和電冰箱」,雖然那會提升車主體驗,但是汽車的革新需要在駕駛層面做更多文章。
半導體企業積極踴躍
當百年汽車產業迎來新的變革時候,晶片企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為對於現在的汽車來說,晶片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組件,而且可以說是最重要的部件。
如今,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變革,需要晶片產業與技術不斷進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汽車晶片市場,不僅包括既要加大研發又要守住陣地的恩智浦、英飛凌、瑞薩、德州儀器等傳統的汽車半導體巨頭。還包括英特爾、英偉達、高通、三星、賽靈思等計算與通信半導體企業。
在今年的CES上,圍繞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英特爾、AMD、高通、NVIDIA等都推出了相關晶片產品和解決方案。
例如在CES上,英特爾宣布計劃收購Silicon Mobility SAS,並推出全新的AI增強型軟體定義車載SoC系列。如今,英特爾的SoC已應用於5000多萬輛汽車,為資訊娛樂系統、顯示器、數字儀錶盤等提供支持。
在CES上,AMD推出用於自動駕駛的Versal Edge XA(車規級)自適應SoC和適用於座艙的Ryzen(銳龍)嵌入式V2000A 系列處理器。
NVIDIA在CES上表示理想汽車已選擇NVIDIA DRIVE Thor集中式車載計算平台為其下一代車型賦能。同時宣布長城、極氪、小米汽車已在其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中採用NVIDIA DRIVE Orin平台。
在CES上,高通展示了驍龍數字底盤,以及支持數字座艙和駕駛輔助功能的全新車載中央計算平台。
結語
總體覺得,今年CES汽車成了大熱點,雖然往屆的CES也將汽車作為重點展示,但是這次則是汽車這股潮流蔓延了其他電子行業,而不只是原來的車企鏈條。例如顯示屏企業開拓車載屏顯,數碼企業開發座艙。
汽車已經不再局限於一個交通工具,而是智能的移動終端。當智能化浪潮席捲汽車產業,其蘊含的產業機會是巨大的。很顯然,智能化時代的汽車行業將會爆發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