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AR/VR技術一度是最受資本青睞的方向之一,曾經被視為新興領域中的熱門產業。然而,由於硬體設備體驗不盡如人意以及軟體內容生態問題,這個新興產業一直未能贏得公眾的認可。
自2016年以來,市場進入去泡沫階段並經歷了數年的低迷期。然而自從微軟、蘋果等行業巨頭的高額投資以及軟體生態的豐富加碼該行業以來,其正以極快的速度再度崛起。根據Gartner等諮詢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AR/VR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並正在迎來一個多姿多彩的新階段。
北京意鏈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EM3),成立於行業再度崛起中的2018年,這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清路81號院一區的企業致力於發展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技術研究。「EM3」由三個字母『M』旋轉變換構成,分別代表了人類(Man)-機器(Machine)-意識(Mind),EM3希望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改變未來人們的見面方式。
技術與市場的兩難
2005年,黃正宇從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拿到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知名光學公司,成為資深光學工程師。一上任,他就用4個月幫助該公司完成了此前耗費4000萬美元都沒有解決的難題,「由於錯誤的技術方案選擇以及錯誤的人員選擇,該公司之前在這上面兜了5年圈子」。黃正宇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北京大學教授,他留學前就讀於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正是這樣的背景,塑造了他「敢想敢幹」的性格。
「在很多技術領域,技術方案與市場需求很難融合,打比方說,做石油市場的光纖傳感系統時,光電子領域的人不懂石油,石油領域的人不懂光電子。這樣做出的產品很難符合市場要求。於是我打算由自己來主導,融合專業技術和市場需求。」黃正宇面對外界採訪時曾經提到這點,可以說這種對技術與市場兩難的深刻了解和執著,為他日後的長期創業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
光學帶來極致數字視覺體驗
自2007年回國創業後,黃正宇在光纖傳感器和傳感系統的研發方面一直卓有成效。2018年EM3成立後,很快擁有了業內最薄的近眼顯示模組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並圍繞這一核心能力,供應面向專業用戶的VR/AR設備和方案。
此後不就,EM3公開了代號為ETHER的超薄VR眼鏡原型機,整機厚度僅6.8mm,重量不到35g,是迄今為止全球最輕薄的VR近眼顯示方案。事實上VR熱潮自2014年延續至今,無數硬體廠商在嘗試縮減VR頭顯的厚度,但受到光學基本原理的限制,想要在保證足夠的視野範圍(FOV)和畫質的前提下,縮短光學透鏡的焦距是幾乎無法實現的,必須通過突破性的光學方案來實現。
值得一提的是,EM3-Ether眼鏡採用了一套特殊的光學成像系統NEO-M,用一組衍射透鏡取代了傳統VR眼鏡中厚重的透鏡組,可以在極短的焦距內,對所有可見光進行匯聚以實現清晰成像,因此可以極大地縮減光學模組厚度。
EM3與元宇宙
EM3表示,目前市面上的VR設備因體積重量較大,用戶在佩戴20min左右就會產生生理上的不適,這限制了用戶的停留時間和軟體使用的方法,因此只有耗時短、沉浸度高的遊戲能讓用戶產生足夠的使用意願。而且頭顯作為虛擬世界的入口,對元宇宙概念的實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EM3將世界頂尖的光學技術整合到一系列近眼顯示設備中,將圖像解析度提升至人眼的極限,推動新一代顯示技術的進化。
不僅是VR方面,EM3在AR方向同樣有不錯的產品疊代能力,其在2022年推出的Stellar Pro作為EM3的第二代產品,已經於今年初大力投入市場,並在工業設計、先進醫療、數字孿生、機器人控制等多個未來可以率先進入元宇宙的行業落地,在國內外市場獲得良好反響。
誠然元宇宙的意義絕不止遊戲,其他重要的應用如虛擬社交、辦公、教學等等,都需要設備達到可供長時間甚至全天候佩帶的水平才有真正落地的可能,因此,輕薄化是技術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方向。隨著技術的進步,VR設備正變得越來越輕薄,這為其便攜性和普及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前方的挑戰
設計和製造EM3 AR/VR設備需要高精度的技術和強大的硬體支持,EM3最早的投資方,清控銀杏創始合伙人呂大龍曾經多次提到:「硬科技投資對我們來講是二十多年一直乾的活兒,這個事情過去兩三年突然所有的大基金都來走到賽道里,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但是確確實實硬科技投資作為任何一個公司投資的話,從投入到產出沒有八年以上的時間幾乎不可能。」
從全球範圍來看,如果要創建輕薄、高解析度的顯示器,同時保證圖像質量,需要先進的材料科學和微電子技術。此外,為了提供高質量的虛擬現實體驗,頭顯還必須能夠準確地追蹤用戶的頭部位置和眼睛焦點,這需要複雜的傳感器和算法。同時,儘管技術不斷進步,但用戶體驗仍然是一個挑戰。長時間使用VR頭顯可能會導致用戶感到不適,如眼睛疲勞、頭痛等。而如果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考慮更多的用戶反饋和測試。
最後以及最重要的是,要推動VR頭顯的發展,還需要建立一個豐富多樣的內容生態。這包括各種虛擬現實遊戲、應用程序和教育內容等。建立這樣一個內容生態不僅需要大量的開發工作,還需要對用戶需求進行深入理解。
總的來說,雖然EM3面臨著許多挑戰,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擴大,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問題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