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弗利山莊,位於美國洛杉磯西部,不少世界矚目的傳奇人物和科技大佬「隱居」於此,正因如此,這裡的豪宅大都充滿著前沿科技屬性和未來感。
大概是2017年前後,這裡一位社交廣泛的科技大佬遇到了一個小麻煩,由於他每個月都會定期邀請自己的好友來自己的私人別墅開party,如何為來參加party的好友安排停車位就成了一件麻煩事兒。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他豪擲千金買下了鄰居家的土地,打算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一個高度自動化的停車庫,順便再將自己的別墅做一次智能化升級。
這個項目當時交到了一家美國建築設計公司手中,這家公司不久前剛好在一個展會上看到過一家來自中國的VR技術公司可以提供一項三維立體沉浸式設計,那項設計當時為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他們幾經輾轉找到了這個團隊,希望能夠和這個團隊一起合作完成這個高難度的「作品」。
2018年,沈傑受邀第一次到訪比弗利山莊進行項目考察,當時的他被眼前的場景和業主說出的設計需求震撼到了。據他後來回憶,當時他了解到的情況是,這裡的業主自己收藏了100多輛跑車,開party時,他的朋友又會開過來100多輛跑車,車輛調度難度不言而喻。
作為業主的第二居所,他還會定時召集高管在這裡開會,因而,在這次的設計方案中,既需要涉及當時最先進的車輛調度技術、遠程交互技術,也需要涉及園區安防等技術,而這些由當時設計領域主流的效果圖根本無法表現出來的技術和場景,最終都交由了沈傑和他的團隊來做。
對於沈傑和他的團隊來說,這是一次傳奇的項目經歷,而這樣鮮為人知的傳奇項目經歷,在他們過去幾年的創業過程中還有很多。
作為魔都千萬創業團隊中的一員,摩泛科技在圈外人看來並不知名,我們也是在近期的一次深度訪談中了解到了這支極為低調的創業團隊背後的傳奇故事。
而這一切,還要從十年前的那次VR熱潮說起。
VR看房,一個退而求其次的好機會
2014年,從事地產產品研發多年的沈傑有了創業的念頭。
這一年,效果圖依然是包括建築設計和室內設計在內的地產設計領域一個主流呈現方式,但基於效果圖的設計方案存在兩個缺點:
一個是製作流程長、周期長,另一個是基於二維平面設計不夠逼真,與客戶進行細節溝通時無法表達清楚。
缺乏成熟高效的設計工具和營銷工具,就成了當時整個設計產業鏈一大痛點。
同樣是在這一年,沈傑看到了行業內外出現了兩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中國地產行業發展黃金期的到來。
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發布,《規劃》中指出,要拓寬住房保障渠道,完善商品房配建保障性住房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2014年-2020年,中國地產進入黃金髮展期。
第二個變化是VR產業迎來了爆發期。
2014年3月,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VR設備廠商Oculus標誌著VR產業進入爆發期,VR成為新的創業風口。
如果將兩個行業趨勢結合來看,會不會有一個新的創業機會?
沈傑當時看到的一個時代機遇是VR看房。
傳統地產行業,拿到某一地塊,在這塊地上開建樓盤時,往往要先從設計方案入手,當設計方案成型後,就要迅速搭建售樓處和樣板房,通過樓盤售賣來籌備樓盤開發資金。這其中,搭建線下樣板房往往成本高、風格單一,不僅無法展現樓盤所有戶型風格,還會成為地產開發商前期一筆不小的開支。
深知其中利害的沈傑,在2014年籌建了摩泛科技最初的研發團隊,開始瞄準VR看房這一場景展開工作,「我們是想通過VR看房產品幫助地產開發商在拿到地後就可以快速搭建數字化場景,短時間內迅速開展數字營銷業務。」
中國第一波VR創業熱潮正式興起是在2015年,這一年,VR看房也成了地產行業的新寵,一時湧入諸多創業團隊,沈傑和他的團隊早在一年前的上海設計展上發布了公司首款VR看房產品,在這一年也賺到了創業以來的第一桶金。
實際上,在創業之初,沈傑也曾陷入過「是做一款設計工具,還是做一款營銷工具」的兩難抉擇,都是行業亟需的產品,設計工具又價值更大,看似更應該做一款設計工具。
但就3D引擎技術發展來看,無論是技術本身的成熟度,還是當時沈傑團隊自身的技術儲備,2014年都不是最好的時機。
不過,這一年,做3D設計工具,甚至是做3D引擎的念頭,已經開始在沈傑心中萌芽。
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沈傑本身是地產行業出身,深知地產行業中的技術需求和痛點,外加他從Steam論壇上結識的研究Unreal引擎的技術大牛周俊華,以及從海外設計公司挖來的資深3D可視化表現設計師張夢毅,行業專家 技術大牛 資深設計師,如此一來,就組成了後來摩泛科技完美的初創團隊。
在摩泛科技成立的最初幾年裡,憑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與綠地、龍湖、旭輝在內的國內前十的頭部地產公司陸續建立起了合作關係,幾年時間下來,累計落地了超過600個VR看房項目。
如果摩泛科技一直沿著這條路走下去,或許會成為智能家居領域一家不錯的軟體供應商,然後被地產公司收購,打包進地產科技版塊一併上市。然而,與汪衛國博士的相遇,改變了摩泛科技的成長軌跡。
汪衛國,1978年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後又在美國波士頓大學電腦專業獲得博士學位,走入職場後,汪衛國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任寬帶網路研究室主任、在阿爾卡特朗訊任交通事業部全球副總裁,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多條地鐵線信號工程建設總負責人,也曾作為技術顧問參與了新加坡智慧城市項目建設。
沈傑早年間在開拓VR看房業務時,機緣巧合之下,在某個項目中遇到了汪衛國博士。
彼時,VR既是一項熱門技術,在國內也是一項頗為新潮技術,兩人在探討技術時,汪衛國博士流露出了對VR技術的濃厚興趣,於是,沈傑邀請汪衛國博士來做摩泛科技的技術顧問。
話分兩頭,一邊,沈傑向汪衛國博士介紹著VR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汪衛國也將在智慧城市方面的經驗積累傾囊相授,還帶著摩泛科技團隊到美國矽穀穀歌、微軟等公司進行了訪問交流;另一邊,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湧現。
沈傑記得特別清楚的是,「當時各地不只是省市區在建自己的城運中心,甚至連各個街道政府都想要建一個涵蓋自己所在轄區三維地圖的城運中心。」
也是在這一年裡,上海市政府牽頭,上海測繪院聯合承建的上海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項目正式提上了日程。
最初,這一項目由國內某網際網路大廠做整體規劃,由於圖形計算、三維計算彼時仍屬於新興技術,國內這樣的技術團隊相對較為匱乏,網際網路大廠當時更專注於網際網路和雲計算技術,為了承接這一項目,這家網際網路大廠甚至還收購了一家海外3D引擎公司。
然而,在前期以黃浦區兩條街道為試點進行數字重構時,不僅渲染效果不理想,甚至當將數據接入3D引擎後,引擎都無法正常運行,這項任務由此也被不少人視為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上海測繪院在這之後開始在國內尋找能夠承接這一項目的團隊,摩泛科技正是在這時出現在了官方的備選名單中。
沈傑後來回憶稱,「我們當時和全國前十的地產公司都有合作,也有落地標杆案例,他們很可能是看到了我們和綠地的合作項目後找到的我們。」
「你們該有自己的虛擬引擎」
2019年5月,沈傑帶領技術團隊正式接手上海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項目。
作為團隊涉足的第一個智慧城市項目,也是第一個如此龐大複雜的政府項目,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沈傑將公司的技術團隊分成了兩撥,一撥人基於Unity引擎進行Demo開發,另一波人基於Unreal引擎進行Demo開發,這樣可以互為備份,即使一個不成,還有另一個。
上海建築體量本來就大,如果再加上交通系統、地下管廊、城市綠化等基礎設施,進行3D建模的難度也就再次加大,摩泛科技的技術團隊拿到數據後,不僅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了優化,還對系統性能進行了二次優化。沈傑說,「這個項目即使拿到國際上也極具代表性,我們當時突破了國內整個CIM智慧城市數字孿生行業的極限。」
不過,整個項目過程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就在摩泛科技基於Unity引擎開發的Demo經過兩個月的研發率先完成時,沈傑拿著這個版本產品向上海測繪院的領導進行了一次匯報,測繪院的領導認為Demo不及預期,直接否決了這一方案。
沈傑後來對於這次失敗的經驗進行過一次總結:
首先,摩泛科技的團隊之前打造的都是商業項目,最大的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區,而當時上海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這一項目的Demo更似一個CBD場景,這是摩泛科技團隊之前從未接觸過的。
其次,早年間Unity無論是在渲染能力,還是加載能力上,都還沒有現在這般強大,因而也就有了這次出師不利。
沈傑還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當時在做匯報時的他已經汗流浹背。得知方案被否決後,心有不甘的沈傑找到領導,拍著胸脯說,「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一定能做出您想要的效果。」
就這樣,沈傑又爭取到了一次機會,但他知道,這也是他們最後一次機會。
儘管拿到了這次機會,而且也在領導面前拍胸脯打了保票,但沈傑和他的團隊心裡其實都沒底,這麼大一個場景,僅憑現在的技術真能做好嗎?
對於當時的沈傑而言,這個問題其實已經不重要了,他們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
一個月後,當用Unreal引擎做的Demo最終呈現在方案匯報會上時,現場領導一致表示,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在這之後,摩泛科技從黃浦區做到陸家嘴,又從陸家嘴做到上海600平方公里整個內環,前後大概花了10個月的時間,摩泛科技交上了一副完整的上海數字孿生答卷。
就在這一項目順利收尾時,又出現了一個小插曲。
當時上海測繪院的領導很關心這個項目的項目進展,在深入了解了這個項目全過程後,領導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之前效果一直達不到要求?你們是通過什麼技術、什麼引擎做到的呢?
當得知摩泛科技最終是通過Unreal引擎完成的項目,這位領導語重心長地說:
「如果你們想要在智慧城市領域紮下根,有更長遠的發展,就必須研發自己的引擎技術。」
於是,摩泛科技3D引擎的研發工作就這樣提上了日程。
虛擬世界,變天了!
早在做完上海智慧城市數字底座項目之後,摩泛科技就已經打定主意要深耕智慧城市,並進行了一次業務調整,在VR看房業務之外,增加了智慧城市業務版塊。
不過,如何打造自己的3D引擎,沈傑一直沒有摸到門道。
一開始,沈傑想繼續深耕Unreal技術,在智慧城市,或者說數字孿生領域做深、做紮實,但苦於作為遊戲引擎的Unreal,當時在數字孿生領域並沒有太多技術支持,摩泛科技在智慧城市業務拓展過程中遇到的很多技術難題遲遲難有突破,直到2021年Omniverse的問世。
2021年11月,在NVIDIA GPU技術大會上,NVIDIA CEO黃仁勛在主題演講中稱,「從現在開始,我們擁有了創建新的3D世界和模擬物理世界的技術。」
黃仁勛在演講中提到的這項技術,正是Omniverse,這項技術後來還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21年最佳發明之一。
沈傑告訴至頂網,「我們了解到Omniverse是在2021年年中,當時Omniverse在整個地產行業掀起了一波熱潮,因為它的技術底蘊確實比之前的遊戲引擎更強大,那段時間,我們在很多地產技術論壇上經常聽到NVIDIA技術專家分享Omniverse。」
不過,沈傑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地產行業里幾乎所有技術人員、從業人員對Omniverse都滿懷期待,但大家對Omniverse的了解卻少得可憐。
從當時已知的資訊來看,Omniverse獨特的實時協作功能和優良的可擴展性,讓它在數字孿生領域非常有吸引力。「了解少,就去了解,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長,」沈傑帶領團隊一頭扎進對Omniverse的研究中。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團隊有多年3D虛擬引擎的技術積累和Omniverse優秀的底層技術框架,摩泛科技成功跑通了研發流程,很快構建起一套基於Omniverse的3D工作流程。並以此為基礎搭建起了魔鏡引擎,魔鏡引擎最終在今年5月正式上線。
現在再看摩泛科技的產品體系,已經整體轉向了魔鏡視界。沈傑告訴至頂網,現在摩泛科技擁有三大產品線:以MoDesign為核心產品的設計產品線,以MoCity為核心產品的3D地圖產品線,以及以MoDigital為核心產品的數智產品線。
實際上,就在今年年初,摩泛科技針對當下的三大產品線進行了最新的業務調整,針對三個產品線成立了三大業務部門。
沈傑告訴至頂網,「這次業務調整,為我們梳理清楚了未來十年發展的戰略框架。」
未來十年:人、數、場
就在摩泛科技基於Omniverse平台的3D引擎研發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時,由於需要NVIDIA硬體方面的技術支持,他們找到NVIDIA上海一家硬體服務商——上海贊奇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溝通。贊奇文化CEO俞閣在看到摩泛科技的Mogine平台的演示後頗為驚喜,於是,他推薦摩泛科技加入 NVIDIA初創加速計劃。
摩泛科技後來是在2023年3月正式加入到了NVIDIA Inception,通過這一項目,摩泛科技技術團隊不僅對Omniverse有了更詳盡的理解,也了解了更多國內外相關技術成果。
也是在Inception技術團隊支持下,摩泛科技搭建起了雲端服務架構。
沈傑說,未來摩泛科技產品框架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面向政企市場提供私有雲定製化服務,另一部分則是通過擁抱Omniverse Cloud計劃,基於公有雲架構搭建的MoDesign,面向設計師人群,提供平台級服務。
就在訪談中,我們注意到,摩泛科技現在也在開展數字人業務,而當談到為什麼會做數字人、數字人和摩泛科技現有三大業務如何結合時,沈傑向至頂網提到了一個「人、數、場」的閉環邏輯。
他告訴至頂網,在現在智慧城市項目的城運中心中,如果你真的需要辦理一項業務,無論是通過網頁界面還是搜尋引擎找相應的功能,都是一件極為麻煩的事兒,現在政府通過數字辦事大廳已經將業務辦理場所進行了虛擬化,如果有了經過專業知識訓練的數字人,會極大提升城運中心和數字辦事大廳的辦理效率。
至頂網也了解到,摩泛科技在今年新開拓的教育業務中,同樣在通過將人、專業知識,以及空間的虛擬化來展現他們對虛擬世界的構建邏輯。
實際上,「人、數、場」也是沈傑對於元宇宙和「摩鏡視界 Mogine 3D」核心元素的理解,他指出:
「『人』是超寫實數字人,『數』是背後的數據和資產,『場』是超寫實虛擬場景,如果我們把這三塊全部做好、做紮實,就能在未來十年裡成為魔都元宇宙行業中的頭部企業。」
註:NVIDIA 初創加速計劃 (NVIDIA Inception) 是 NVIDIA 提供的一個加速創業公司發展的全球生態項目,為免費會員制,旨在培養顛覆行業格局的優秀創業公司。該項目聯合了國內外知名的投資機構,創業孵化器,創業加速器,行業合作夥伴以及科技創業媒體等,打造創業加速生態系統,能夠提供產品折扣,技術支持,市場宣傳,融資對接,業務推薦等一系列服務,加速創業公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