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智利的歐洲極大望遠鏡(E-ELT)幾年內即將竣工,成為全球最大地面望遠鏡。近日,德國肖特集團已交出構成望遠鏡主鏡(M1)的最後一片分割鏡面底片,之後將進行拋光,組裝成直徑超過39米的主鏡。
歐洲極大望遠鏡(European Extremely Large Telescope,E-ELT)是歐洲南方天文台(ESO)建造中的地面光學天文望遠鏡,M1主鏡直徑39.3米,無法由單片玻璃一體製成,因此設計為798個六角形小鏡片拼接而成,每片厚約5厘米,寬1.5米,集光面積達978平方米,建造完畢將成為全球最大光學望遠鏡,集光能力比當前最大光學望遠鏡強15倍。
德國肖特集團負責製造949個以ZERODUR® 低膨脹玻璃陶瓷材料為基板的小鏡片底片,經緩慢冷卻與熱處理工法,每個底片表面均精密研磨成形,然後送至法國公司Safran Reosc將原本形狀為圓形的底片切割為六邊形,並把表面拋光至10納米精度。
其餘參與M1主鏡零件的公司還有: 荷蘭公司VDL ETG Projects BV負責生產分段支架;德國-法國FAMES聯盟開發4,500納米精度的傳感器;德國Physik Instrumente公司設計並製造2,500個執行器(Actuators,又稱致動器),以納米級精度控制零件;丹麥公司DSV負責將這些零件運送到智利。
等完成所有拋光與組裝工作,這些零件都會漂洋過海抵達ESO帕拉納爾天文台的E-ELT施工現場,目前已有70多個M1零件完成10,000公里旅程,正於施工現場附近小心存放,等待望遠鏡主結構準備好接收它們。
一旦E-ELT晚些時候投入運行,它將搖身一變成世界最大天空之眼,帶來過去難以想像的發現。
(首圖來源:歐洲南方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