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任天堂突然發布了一段「謎之影片」,沒有對話,沒有說明。
初一看讓人一頭霧水,似乎是有某種隱形生物和嬰兒玩鬧。最初玩家們猜什麼的都有,有說是任天堂要做嬰兒市場周邊的,有猜《MOTHER》的(影片中出現了媽媽),也有猜恐怖遊戲的(開頭的敲門聲有點詭異),甚至有猜《薩爾達傳說》新作的(認為嬰兒是小林克)...
不過很快就有玩家發現了,影片中短暫的一幕中,疑似出現了皮克敏的生物。再仔細聽影片的音樂,會發現這就是來自《皮克敏》的BGM,包括遊戲的畫風也很像。
第二天任天堂就揭曉了答案,放出了可以看到皮克敏們的第二個版本影片。
隨後任天堂很快宣布了,這並不是什麼新作,只是此前收購的工作室 Nintendo Pictures 用來展示其製作水準的一段「秀肌肉」的短片,並表示未來將繼續製作高品質的動畫短片。
今天我們想藉此機會,聊聊這家公司、以及任天堂在技術上的未來。

其實這已經不是 Nintendo Pictures 第一次向大家展示技術力了。早在《薩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中,這家公司就負責了動捕、過場等工作。
當年通關《王國之淚》時,小編不禁感嘆,任天堂的執行力確實強大。
這家公司並非是任天堂從頭開始搭建的,而是收購來的。2022年,任天堂宣布收購動畫公司Dynamo Pictures,並將其改名為 Nintendo Pictures。

Dynamo Pictures這家公司以製作CG動畫、角色動作捕捉為主,曾參與了不少高質量大作的開發,例如《尼爾 人工生命》《死亡擱淺》等遊戲的動作捕捉。
而除了這些大作外,任天堂曾經找這家公司製作過3支《皮克敏》的短篇動畫,這也是雙方合作的開始。
這3支《皮克敏》動畫最初是在WiiU和3DS上推出的,WiiU主打高清版、3DS則是3D版。即便是付費下載,也依舊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也正是有了《皮克敏》動畫短片的愉快合作,讓任天堂看中了其優秀的技術以及團隊的審美能力——這年頭真不缺技術大佬,擁有強大的審美能力要重要得多。
而在那之後,《王國之淚》的開發期間,任天堂也終於是下定決心,買下了這家技術實力出色的公司。
這家公司除了優秀的CG動畫製作外,另一項主業便是動作捕捉。
如今隨著角色動作的指數級增長,遊戲中加入了更多過場動畫和演出,對於動捕的需求也是越來越高。
這恐怕也是任天堂收購這家公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未來更多大製作遊戲提供動捕保障。

可能許多玩家想不到,任天堂其實是最早在遊戲中大規模使用動捕的公司。
早在3D遊戲才剛剛起步的1996年,任天堂就預見了動作捕捉技術在遊戲開發中的前景。如今許多3A大作總是標榜自己所謂的「電影化」,任天堂遊戲卻總是被許多人當做小孩子過家家,但實際上任天堂才是「遊戲電影化」的先驅。
當年《薩爾達傳說 時之笛》的開發團隊,為了其電影化的即時演算過場,砸重金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專用於遊戲角色動捕的部門。而在那之前,動作捕捉基本只用於電影的拍攝。

NS誕生在任天堂的最低谷,WiiU慘敗,岩田聰先生去世,3DS垂垂老矣,第三方愛搭不理,業界也普遍對NS不看好。
而隨著NS的成功,古川坐穩了社長的位置,自從最近幾年來任天堂在開發幕後也有著一系列大動作。
從內部的全球化結構改革,到加速擴張開發能力,相繼收購多家公司、成立多家子公司,再到買地皮建造新的開發大樓,任天堂不僅是在給NS2的後續發力做準備,更是為下一代、下下一代的長遠發展做足了打算。

如果僅僅只是收購卻毫無執行力,那任天堂就只是個有錢的土鱉,和某些臭名昭著的廠商沒什麽區別。
但任天堂強就強在,他們能夠清晰地抓住收購公司的長處,不急於跟風業界當下的趨勢,看清自己真正要走的路後,再利用高效的項目管理和強大的執行力,將這些公司的優點進一步發揮出來。
如今NS2在許多人眼裡似乎是「沒什麼遊戲」,但回顧整個行業和歷史,能保持這個質量和數量產出作品的廠商,似乎真的很難找到第二家。
我們也相信,隨著任天堂開發團隊規模的提升,NS2世代這未來的六七年裡,將會有比NS世代更多、更高質量的作品誕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