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不少老玩家對於世嘉這家日本老牌廠商有著很深的感情,之前《異世界舅舅》中出現的各種相關彩蛋就讓無數老粉狂喜,因為世嘉的遊戲實在是太過經典而且特點鮮明。其實世嘉在全世界玩家群體中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無論是自研的街機基板,還是占有一壁江山的家用主機,世嘉早已成為了「硬核遊戲」的代名詞,不過對於RPG這種「文字型」遊戲,世嘉的作品數量顯然遠不如史克威爾等廠商,但即使如此,仍然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經典遊戲,就比如我們本期要聊的,來自世嘉主機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創系列《露娜》(Lunar)。
時間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以宮路武和宮路洋一兄弟為創始人的GAME ARTS,開始為16位主機MD開發遊戲,很快得到了世嘉的重視並對其投資成為最大股東,GAME ARTS也在今後數年裡給世嘉開發了《武裝雄獅》(Gun Griffon)、《格蘭蒂亞》(Grandia)等優秀作品,而《露娜》可以說是這家公司最早的大作。
1992年6月,《露娜 銀河之星》(Lunar The Silver Star)發售,遊戲平台選擇了世嘉剛推出不久的Mega-CD主機,這台機器在16位MD主機基礎上,增加了光盤驅動器,利用遠超卡帶的大容量載體,可以讓遊戲中實現更精細的圖形表現,還有過場動畫等高質量內容,這對於喜歡RPG的玩家來說,無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銀河之星》的故事設定在名為露娜的幻想世界,這是一個可居住的小星球,圍繞著一個巨大但貧瘠的藍星運轉,嗯聽起來似乎就是按照月亮和地球量身定製的。在遊戲開始前幾個世紀,藍星因多年的戰爭而變得無法居住,女神雅典娜將人類重新安置到露娜世界中,並安排了四條龍來守護新世界,一些英雄可以利用龍的力量侍奉女神並保護世界,他們被稱為「龍之主」(Dragonmasters)。遊戲的主角是一位名叫阿萊克斯(Alex)的男生,他夢想成為一名龍之主,和一眾好友展開了真正的冒險。
本作採用了經典的日式故事冒險RPG玩法,世界地圖採用了俯視角,包括了大量城鎮和地下城等場景,經歷過FC和SFC時代《Final Fantasy》系列的玩家都能輕鬆上手。城鎮中會有商店,你可以購買武器、盔甲、道具等物品,還可以跟NPC交流,獲得各種重要情報,準備妥當後就可以深入任務場所冒險,戰鬥則是採用了回合制,同時加入了簡單的戰棋元素,每個回合里角色只能移動有限距離,只有距離敵人足夠近或者使用遠程才能攻擊到敵人,同時還有魔法和道具可以使用,後期如果覺得麻煩,還可以把戰鬥委任給AI自動完成。每場戰鬥結束後,角色可以獲得經驗值和金錢獎勵,但是被擊倒和主動脫離的隊友沒有經驗值,如果整個隊伍全滅則遊戲結束,玩家可以讀取存檔,或者在自動保存的檢查點重新開始遊戲。
在戰鬥之外的世界地圖中,玩家可以調用菜單來使用魔法或物品、裝備物品、查看每個角色的統計數據、更改戰鬥時的AI策略。團隊中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裝備欄,同時還有一個共享的大倉庫,戰鬥中使用的消耗品需要事先裝備到角色身上。
遊戲中隨著劇情推進,會有多名角色不斷加入或離開隊伍,人物獲得經驗值升級後,基本能力會提升,包括最大HP、最大MP、攻擊力、防禦力、攻擊速度、魔法防禦、攻擊次數、移動能力等,同時等級達到一定程度後,還能習得各種魔法能力。
《銀河之星》並沒有現代作品中各種複雜的戰鬥和養成系統,玩家可以聚焦體驗傳統玩法和故事劇情,遊戲的整個流程中插入了大量2D動畫交待情節,讓人有一種沉浸在電影世界中的感覺,岩垂德行創作的背景音樂也給遊戲增色不少。本作將光盤大容量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同期SFC主機遊戲完全不能匹敵的,可以說是Mega-CD主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過當年光盤機昂貴的價格也限制了遊戲的普及。
1994年12月,GAME ARTS繼續在在Mega-CD主機推出了續作《露娜2 永恆蔚藍》(Lunar 2 Eternal Blue),故事設定在前作一千年之後,友情、勇氣、愛情組成的精彩故事仍然是遊戲主題,遊戲系統仍然簡單易上手,土風水火雷等元素屬性讓戰鬥有了新的策略體驗。本作發售時新一代主機已經推出,於是成了Mega-CD最後的知名大作。
進入到32位主機時代後,GAME ARTS再次成為世嘉SS的重要開發商,為了擴充RPG陣營實力,也是為了彌補當年Mega-CD裝機量不足帶來的遺憾,《銀河之星》經過重製後推出了SS版。土星版所有場景進行了重新製作,加入了大量特效,同時在最重要的過場動畫內容上,採用了非常豪華的配置,更是對硬體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當年在世嘉SS主機上,有一款非常獨特的外設,Video CD Card,國內一般俗稱電影卡,這塊卡可以插入主機中,實現MPEG-1影片解碼播放,也就是具備VCD光盤影片播放功能,現在新玩家可能看到這裡一臉懵逼,看影片還要專門的硬體?沒錯,現如今你可以用手機電腦輕鬆觀看各種影片,甚至4K解析度也不在話下,而在二十多年前VCD剛剛興起時,那時候的電腦就算有光驅也是不能直接播放VCD的,因為CPU的性能很弱效果就像幻燈片一樣,必需安裝一塊PCI接口的解碼卡,就像顯卡一樣,才能流暢播放。直到1996年英特爾奔騰166處理器發布後,加入MMX指令集支持,這時開始才無需解碼卡直接軟體播放,年齡大一點的玩家可能聽說過《超級解霸》這款軟體,當年是國內電腦用戶必裝之一。
言歸正傳,由於土星主機1994年底就發布了,自然也沒有播放VCD的功能,於是就有了專門的電影卡,利用這塊卡,部分遊戲可以加入高質量的全屏MPEG-1動畫,支持這塊卡的包括《武裝雄獅》、《櫻花大戰 通信花組》等。而《銀河之星》更是推出了專門的MPEG版,在這個特別版中,玩家必須安裝電影卡才能進入遊戲,這也是所有土星遊戲中唯一的。很多核心粉絲為了體驗最頂級的故事動畫,選擇購買電影卡,這款配件發售價高達19800日元,遠超過遊戲的6800日元,為了看動畫額外花近三倍的錢,當年只有少數土豪能享受了。
《銀河之星》精良的製作表現,並不能挽救土星主機當年的劣勢,儘管到了1998年7月,《永恆蔚藍》也推出了重製版,但此時世嘉已經在這代主機戰爭中落敗。之後GAME ARTS將《露娜》兩作連同《格蘭蒂亞》都移植到PS主機,不過在當時一眾RPG大作中,這三款遊戲都沒能脫穎而出,傳統俯視角畫面 2D動畫,對於已經習慣了3D人物 CG動畫的PS玩家,顯得吸引力不足,只有少數喜歡復古風格RPG的玩家會買賬,甚至一些玩家對於這款曾經世嘉獨占的遊戲「叛逃」索尼嗤之以鼻。不過由於當年SS版並沒有在海外發售,所以PS版銷量還說得過去,其中初代《銀河之星》達到了55萬套,日本地區只有6萬套,大部分由歐美玩家貢獻,而SS版僅在日本發售銷量23萬套。
2002年4月,任天堂GBA掌機上推出了《露娜 傳奇》(Lunar Legend),本作對《銀河之星》進行了全新移植,人設造型基本保留了SS版風格,地圖和場景則針對GBA特點全新製作,然而受限於卡帶容量,遊戲中最吸引人的過場動畫,變成了靜態圖片,最終取得19萬套銷量,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2005年8月,這個系列在NDS掌機上推出原創新作《露娜 龍之歌》(Lunar Dragon Song),故事設定在初代一千年前,本作將重點放在了卡牌對戰和聯網交換等新玩法,不過畫風和人設都失去了原有風格,玩家口碑很一般。
2009年11月,《露娜》系列最後一次出現在玩家面前,PSP版《露娜 銀星協奏曲》(Lunar Harmony of Silver Star)發售,本作對初代《銀河之星》再次進行了重製,遊戲畫面和過場動畫全部重新製作,岩垂德行也給PSP創作了重製版背景音樂,另外新增加的劇本也讓老玩家有了重新挑戰的動力,至此這個堅持傳統的RPG系列,算是劃上了圓滿句號。
《露娜》可以說是經典日式故事RPG的代表,復古的畫面、簡單易上手的玩法系統,都非常適合剛接觸這類玩法的新人,不過這種風格也是一把雙刃劍,與同時期作品相比,缺少讓人驚艷的感覺。《銀河之星》當年在16位機上給人帶來巨大震撼,但之後我認為有些吃老本,沒有抓住在現代化3D大潮,把整個世界觀繼續發揚光大,死守著世嘉平台不放,最終沒有取得更大的發展。儘管系列未來已很難再有新作,但經典作品的魅力,仍然影響著眾多喜歡RPG的玩家,想當年為了看動畫高價買硬體的樂趣,是現在隨手拈來的各種短影片無法相比的,輕鬆優雅的音樂,伴隨著精彩的故事永遠留在玩家記憶中。
如今在最新的硬體平台上,《露娜》兩部作品以合集形式推出了高清重製版,在保留原版內容基礎上進行了全方面強化,針對現代玩家習慣加快了戰鬥節奏,同時戰鬥策略也更加多樣化便於上手,遊戲畫面採用了寬螢幕形式,當年令人眼饞的動畫內容自然不會缺席,無論你是否體驗過原版,這次的高清重製版都是不容錯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