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角色成為澀澀界的「耶路撒冷」已經不是一兩天了,為了好讓廣大玩家「有的放矢」,某網站日前公布了站上被搜索最多的遊戲角色,乘著新的《快打旋風》發售,嗨絲肉腿的典型代表春麗榮登榜首。這倒是毫不讓人奇怪,但奇怪的是,被搜索最多的遊戲卻並不是《快打旋風》,而是《堡壘之夜》……
搜索最多的電子遊戲角色第一名「春麗-堡壘之夜」
我承認我真的很好奇,一向「人畜無害」的《堡壘之夜》到底有哪些比春麗大姐姐還「攢勁」的角色,但搜索結果出來時我開始懷疑我是不是打錯了——還是滿屏幕的春麗。甚至搜索榜單顯示,春麗一角來源於《堡壘之夜》,那可就更好奇了,春麗什麼時候成了《堡壘之夜》的角色了?
實際上,把搜索榜上大熱的春麗歸於《堡壘之夜》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在去年的一次聯動活動中,《堡壘之夜》中加入了《快打旋風》的熱門角色外觀,其中春麗尤其受歡迎。
在許多玩家的印象里,《堡壘之夜》是典型的歐美卡通畫風,潛意識裡總覺得有點「澀不起來」 的感覺。但春麗的皮膚反倒是相當出彩,且不說還原度很高的行頭打扮,就這一個經典POSE擺出來,春麗的威武霸氣也體現的出三分,更別提還有絲襪和瑜伽褲的兩套衣服可選,徹底征服一片LSP。
這件事令人捉摸不透的,正是在如今「政治正確」的大潮之下,《堡壘之夜》這種以歐美卡通畫風為主的,多人在線、持續運營遊戲,看似疊滿了前置BUFF,但還能正大光明的「搞澀澀」,多少有點讓人「喜出望外」。畢竟,在這幾個詞的疊加下還能行為正常的遊戲,已經幾乎是業界的鳳毛麟角了。
然而,除了春麗,《堡壘之夜》還曾經聯動過海量的經典IP,而且在角色還原上都有著不錯的表現。像是來自新版《古墓奇兵》里的蘿拉·卡芙特「青春版」,還有《巫師3》的人氣女主角希里,甚至是來自DC漫畫的小丑女。在許多人的眼裡,現在的《堡壘之夜》已經距離《頭號玩家》不遠了。
《堡壘之夜》版的小丑女
憑藉著這幾個女角色,《堡壘之夜》就可以給所有後來的跟風者狠狠上一課,到底是什麼讓玩家們一直留在遊戲裡,可不是那幾個性別上的「多樣性」,而是內容上的「多樣性」。
2017年9月《堡壘之夜:大逃殺》免費發布,僅不到一年就吸引了1.25億玩家,而現在則已經超過了3.5億。這個龐大的基礎人數形成了遊戲獨有的虛擬社會,人們在遊戲中玩鬧,交友,交易衣物、動作等虛擬商品,甚至有人因此在這裡尋求生計。
你可能會想起一個已經涼涼的概念——「元宇宙」。《堡壘之夜》確實因此收穫了大量投資者的青睞,但人們的期望太高遠了,許多人都在幻想它會不會成為一個現實版的《駭客任務》、一個宏大的未來願景,而忽略了它本身仍然是一個供人們玩樂的遊戲,至少現在還是,人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
後來,元宇宙越來越弱的大眾反響讓熱潮逐漸退卻,倒是《堡壘之夜》借著這股熱潮誕生出一個新的想法,他們可以做一個「不那麼遊戲」的遊戲,這也是《堡壘之夜》化身為一個包羅萬象的虛擬社區的開端。
2019年,《堡壘之夜》舉辦了一場在線的演唱會,請現實的音樂家化身遊戲中的巨型偶像,開一場無比瘋狂的電音派對。
現實里的午夜時分,正是遊戲中的狂歡之時,玩家們並不只是台下的觀眾,正相反,每個人穿上自己最得意的衣服,在人群中起舞,上下翻飛。
在演出開始沒多久,舞台崩裂,玩家們被衝進漩渦,又隨著音樂的變化被扔到沙漠廢土當中,沙堆中人一樣高的復古電視機上映出演奏者的臉,狂歡繼續……
這場演唱會最終吸引了1070萬人參與,後續的活動更是持續走高,像是Travis Scott的萬聖夜活動就帶來了2770萬人,玩家與玩家、玩家與環境之間的交互共同成就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也讓《堡壘之夜》變成一個社區「怪物」,一個聯動「狂魔」,在「不務正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一款主要玩法是「幹掉99個競爭對手贏下第一名」的遊戲中,殘酷、無情、爾虞我詐或許本該是其關鍵字,但《堡壘之夜》的玩家們卻歡聚一堂地看演唱會,這或許就足夠說明一個問題,社區和玩家群體都致力於追逐一種不同尋常的娛樂氛圍,遊戲官方也毫無疑問地在向著這個方向做出改變。
在大多數國內玩家的印象中,《堡壘之夜》是一個蓋樓房 吃雞的高難度遊戲,高手集錦影片裡令人眼花繚亂的「平地起高樓」讓人看得瞠目結舌,又望而卻步。不過這已經是老黃曆了,現在的《堡壘之夜》更像是一個巨型的搞怪交友社區,你當然還可以像以前一樣去蓋樓、吃雞,但隨著新玩家的不斷加入,無需建造的吃雞模式也越來越受歡迎。
另外,為了充分發揮建造玩法,和樂高聯動的「樂高模式」成為了眾多玩家的新寵,這是一個支持多人遊玩的生存建造玩法,將原先遊戲中就有的建造規則和樂高積木融合,再加入怪物,裝備升級等RPG要素,哪怕整個世界不是由方塊構成的,也能隨意搭建。堪稱生存建造類遊戲的又一次革新。
這也是堡壘之夜
是的,《堡壘之夜》現在更像是一個熱鬧的集市,競技只是眾多玩法的一種,來體驗「熱鬧」才是玩法本身。當然,玩家們也不能全部仰仗社區裡的設計內容,更多的是《堡壘之夜》的官方,順著玩家社區的需求在其中發揮的大量推動力。
最直觀的,就是遊戲的賽季制度。賽季並不是《堡壘之夜》的原創,許多遊戲都用獎勵品和分數來劃分賽季,但《堡壘之夜》則是用每回都不同的主題來劃分,實打實地在每個賽季里都搞出天差地別的規則。
像是今年三月份,他們把希臘神話主題加入遊戲,在這個原本以槍械射擊為主的玩法里加了宙斯的閃電,哈迪斯的鎖鏈等,整個遊戲地圖也隨著主題發生變化,引入希臘式的建築古蹟,這些內容都將影響一整個賽季,等到下個賽季,新的內容又將改變整個遊戲環境。
在這個賽季制度下,《堡壘之夜》一躍成為了新一屆的「聯動狂魔」,像是開頭提到的《快打旋風》聯動,就是一次相當成功的聯動活動。之前的著名聯動還有,《星際大戰》《上古卷軸》《龍珠Z》等等,而這些聯動無一不是與賽季主題比肩的大改版。
你能想像在一個美漫風格的遊戲中,樹林裡竄出來一個頭頂刺蝟髮型的肌肉男,然後用龜派氣功和你「對槍」是什麼感覺嗎?
在接下來即將更新的《堡壘之夜》新賽季里,遊戲帶來了和漫威IP的新聯動,在之前聯動中,像是美國隊長、鋼鐵人等各路超級英雄已經玩悉數登場,而本次的主題是超級反派毀滅博士,還有格溫侍、蘇睿等超級英雄的加入,一場大戰即將引爆。
在本次的聯動中,原本的地圖上的很多區域都有著不小的改動毀滅博士的城堡、異樣風格的小鎮,關押超級反派的監獄全部降臨到的海島上,遊戲中還給各位帶來了來自漫威宇宙的各種高科技設備,像是懸停式噴氣機,自動炮台……
遊戲中還加入了新的「毀滅之日」遊戲模式,32名玩家玩家分成兩組,分別扮演復仇者聯盟的英雄和毀滅博士的爪牙,前者需要擊敗後者有限的重生次數,而後者需要完成毀滅博士的目標即可讓超級英雄們不能重生。第一位完成目標的毀滅博士手下,可以獲得強大的特別能力,帶來更激烈的對抗。
隨著賽季的更新,通行證也更新了不同的獎勵內容。除了場間的外觀、動作等物品,還有白皇后、瓊斯隊長、神秘客等各種不同的超級英雄形象,毀滅博士的皮膚也在其中推出。而《堡壘之夜》的通行證售價相當良心,僅需29元,遠低於許多同類遊戲,其本身更是可以「無限續杯」,即用通行證中產出的貨幣,足以覆蓋下一季的通行證的花費,只要你是忠實玩家,就可以一直連續獲取通行證資格。
更重要的是,在本次賽季上線之時,國際服的《堡壘之夜》將加入簡體中文的支持,或許現在是時候重溫這款在世界範圍內爆紅遊戲了。
從最早的生存建造,到後來的「百變宇宙」,雖然「元宇宙」已經過時,可《堡壘之夜》確實從持續不斷的運營改進中誕生出了一種不同尋常的遊戲形態,其中豐富的內容和活躍的社區足以構成一個別樣的「賽博宇宙」。如果說曾經的敗走國服多少有點時運不濟,那現在我們也許可以再來試試這個「完全形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