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IP化內容取代休閒化內容成為主流之後,手遊的形式再難寸進,基本一致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
之前在【塞班考古隊】欄目中怪獸叔有跟大家聊過移植手遊的歷史和未來趨勢,而《死亡擱淺》、《刺客教條》等大型遊戲即將登錄iPhone的消息則證明了我對未來的猜想無誤。
優化難題
從iPhone 15pro的參數來看,8G手機內存對運行大型遊戲來說有些過於勉強了,結合外界消息,答案就只能是廠商們會進行大量優化。
此次的移植陣容龐大,不像是部分廠商都階段性嘗試或臨時起意,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停滯了將近十年的移動端格局將發生巨變?
運存可以用優化來解決,儲存內存仍然是個不小的難題,要知道當前市面上的手機大部分都是以256G為主流的,512G和1T仍然是少數。
《死亡擱淺》在主機端和移動端的大小是55G,哪怕優化之後可能至少也會占用10G以上的內存;
以《晶核》為例,遊戲的PC端內存占用和移動端內存占用大概是5:1,雖然移動端所需內存更少且擁有便利性,但PC端更出色的性能和操作方式還是吸引了大部分玩家,只有少數人最終選擇了用手機玩《晶核》。
況且,近幾年上線的手遊內存占用越來越多,而這些手遊內存占用大的原因就是優化不到位,玩家們不僅遊戲體驗一般,運行時手機負荷還大。
南轅北轍
遊戲越硬核,所需設備也就越專業,而怪獸叔很難想像類似《神力科莎》這種PC獨占、需要配套方向盤等(離合、油門、剎車、檔位、座椅、安全帶)設備的遊戲放在手機上會變成什麼樣......
手機性能不足,那麼畫面、場景結構之類的設計肯定要調整壓縮,因此遊戲體驗自然也會隨之下降。
玩家玩這些大型遊戲的初衷就是為了獲得良好體驗,隨時隨地都能玩的移動端確實是方便了,但代價是犧牲畫面、幀率;
況且《死亡擱淺》這種大型遊戲玩起來動輒就是四五個小時,這麼長時間盯著一塊6.7寸的螢幕,妥妥的給眼科醫院送業績呢。
有人可能會用怪獸叔聊過的「塞班移植手遊」來說我自相矛盾。
當初塞班手機大部分移植的遊戲都是SFC上的一些老遊戲,而塞班手機的性能無疑是遠超SFC的;
可當前智能機的性能甚至都還沒能與末流PC持平,這些遊戲在主流PC上運行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哪怕優化再到位,移植效果真的能好嗎?
總之,雖然怪獸叔預測到了手遊未來的部分趨勢,但我並沒有說這種趨勢到底是好是壞;
而手遊如果真的想取得突破性進展,光有大型遊戲肯定是不夠的,或許未來某天當手機在投屏方面能有所建樹(例如隨時隨地投影到牆上)的時候,移動端的下一階段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