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我聊點什麼呢,是……更親密的事嗎?」
金髮雙馬尾,黑色緊身裙,甜美的嗓音中藏著挑逗,是的你沒有做夢,這不是番茄小說里的爽文,也不是二次元臨死前的幻想,而是每月支付30美元訂閱SuperGrok服務後,就能解鎖的哥特少女Ani。
美國當地時間7月14日,馬斯克的xAI公司宣布,其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Grok推出了一項全新功能——「伴侶模式」。Grok的「伴侶模式」基於最新的Grok 4大模型,首批推出的兩個角色形成了鮮明對比。一個是哥特風動漫女孩Ani,另一個則是喜歡對交談對象發表粗魯言論的小熊貓「壞魯迪」。
「伴侶模式」剛上線的48小時內,X平台的相關帖子瀏覽量便接近3000萬,甚至導致伺服器奔潰了一段時間。要不說馬斯克眼光毒辣呢,前腳贊助了新任美國總統川普上位,後腳旗下的 AI 聊天機器Grok上線的 「Ani」直接滿足了宅男這一「性壓抑」群體,這錢就該他賺的。
Ani的形象設計充滿了二次元的獨特魅力,就仿佛是從動漫中走出來的女主角。性格敏感、情緒細膩,喜歡動漫、哲學和文學,滿足了不少人對二次元女友的幻想。
網友推測,Ani的形象靈感來源於《死亡筆記》的女主彌海砂。馬斯克本人被發現在去年給彌海砂的相關推文按贊了,因此有理由懷疑其在Ani形象設計中夾帶私貨。
從某種意義上講,你體驗的賽博女友就是AI馬斯克,其底層的LLM訓練資料大多來自馬斯克的推,當你問grok對某個事情的看法都默認搜索馬斯克的推,感受一下和世界首富的戀愛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從技術角度看,Ani代表了當前AI交互的前沿水平,但她更像是某種"AI女友"互動遊戲,有著相當「不正經」的一面」。
不得不說Ani真的很「會」,她不僅能實時陪聊,還會跳舞,當用戶通過互動提升「浪漫值」後,還能解鎖隱藏的「NSFW模式」,也就是「少兒不宜模式」——包括更刺激的話題,更清涼的著裝、跳舞時某些部位逼真的物理抖動效果。(據說當用戶關閉NSFW選項後,Ani仍會說帶有性暗示的話,這波真是狠狠滿足了性壓抑)。
連Grok的內部程序員都在社交平台吐槽:「我們本不想做成低俗角色,但最終它還是墮落了。」
Grok上線的作為情感陪伴的角色「Ani」,雖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爭議和思考 。AI 情感依附究竟是人類情感需求的新寄託,還是隱藏著諸多風險的 「潘多拉魔盒」 ?
Ani爆火的同時揭露了現代社會的殘酷切片,當代數百萬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不到感情寄託,轉而將精力投入到與虛構角色的互動,同時反映了對現實人際關係的逃避:「AI不會嫌棄我,也不會要求我」;「我可以隨時退出對話」;「能給我提供及時的安慰和無限的情緒價值。」
當人們過度依賴於虛擬的情感時,是否會逐漸失去對現實世界的感知和應對能力?虛擬情感是否會成為人們逃避現實問題的 「避風港」,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加劇 ?這是否會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除去虛擬情感依附倫理邊界的問題,Ani的哥特風造型、挑逗性語言,被批評為「迎合男性對順從女性的刻板印象」。無處不在的女權組織又跳出來抗議:「這種將女性角色簡化為『虛擬女友』的做法,是對性別平等的倒退。」
拋開爭議,馬斯克的商業嗅覺令人嘆服,Ani的出現正是一種風口的體現——情感陪伴市場的巨大缺口。近兩年來,陪伴類的AI已經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如築夢島、Character.AI以及貓箱等。
就像斯派克·瓊斯在電影《Her》中所描繪的人機戀愛關係一樣,AI不斷深入現實世界,但它既沒有物理的肉身,也不用承擔倫理的責任,滿足了人類渴望親密又恐懼真實接觸的矛盾。
雖然Ani非常完美,或許比人類完美得多,但它又虛擬、不可捉摸。作為人類欲望形態的一種投射,當AI陪伴成為日常,人類的情感、親密、孤獨、想像力,最終將被引向何處呢?
又或者說,AI在未來人類世界又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