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自古以來,月亮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作品中就一直是浪漫的載體。
前不久,我國的嫦娥六號給大夥整了一波活,從月球發來了一條微博,「正在月球挖土。」
(來自 月球)
而今天,是嫦娥六號在月球的第12天。
恰好這兩個月,美國登月造假的消息莫名其妙又火了起來,引發各大民科學界大關注,仿佛一夜之間回到了2008年,好不熱鬧。
總之,隨著人類對太空認知的進步,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愈發被祛魅。對於必將拓展生存空間的人類來說,腳踏月球,是未來遠航宇宙的「簡單模式」,而作為跨入太空時代的門檻,此事一直以來又是顯得如此「困難重重」。
而人類亘古對月球痴迷、狂妄、探索的歷史,在近百年技術進步後也同樣反映在了各類現代文化產品上。
對電子遊戲而言更是如此。
甚至可以這麼說——人類對月球的追尋史,就是半部電子遊戲發展史。

順便找個藉口期待一下
《流浪地球》改編遊戲(這條沒收錢
【電子科技,小子】
電子遊戲行業剛剛走出實驗室形成商業化的70年代,在雅達利平台就已經有了人類登月的遊戲,《月球冒險》(Lunar Lander,1979年)。這款作品只有最簡單的線條圖形畫面,參考美國登月的現實情況,讓玩家可以模擬體驗親自操控月面著陸器。(這款遊戲的前身更加神奇,實際上1973年就誕生了。)

電子遊戲和月亮的羈絆,說一句「與生俱來」也沒錯
整個80年代,因為源自美國60年代航天發展所推動的科技進步風潮逐漸吹進了文創行業,所以大量的新技術被應用於文創活動,順便也讓科幻、太空題材的各種天馬行空的作品非常興旺。作為當時文創兩大高山的日本和美國,其代表性的作者/品牌,也都不會錯過對月球表白的機會。
1987年,改編自日本漫畫泰斗手塚治虫《火之鳥》的同名FC遊戲閃亮登場。改編參考的是1986年動畫版的《鳳凰篇》,這本來是個發生在地面的古代故事,而在動畫版的片尾曲,卻出現了月球以及科幻的空間站(是的當年我真沒看懂)。

同時出現作者、空間站和月球的瞬間
這當然是因為,在原作的順序上,《鳳凰篇》之後就是故事舞台主要發生在月球的《復活篇》了。動畫版這一處理,也算是借著人類對月亮的寄託之念,表達了希望漫畫能繼續獲得改編的美好願望吧。(後世的我們也明白,距離手塚治虫大神仙逝,只有不到三年了)
FC的遊戲改編顯然是讀懂並承接了這份願望的。在遊戲中,原本《鳳凰篇》並不該出現的代表太空時代的「來世」舞台也收入其中,而「月球漫步」自然也有一席之地。如今回頭看來,這也算稍微平緩了一些,原作者沒看到後續改編的遺憾吧。

雖然不能實錘,但環形山是有的,四捨五入算月球吧
美國方面則是迪士尼同樣在1989年的FC平台掏出了《唐老鴨夢冒險》。畢竟是真的上過月球的美國人,所以唐老鴨的史高治叔叔這種土豪上上月球探個險也沒什麼奇怪的。

不過時代緣故甚至沒給做個特殊的太空衣外觀……
總之,整個FC時代,月球或者類月球的太空題材真的是太多了,尤其是像素級畫面在這個時候也很比較好整出太空感覺,後邊3D時代想要類似效果確實要麻煩一些。

至今也頗有人氣的《加納戰機》第一關
就是月亮,BOSS還是個兔子
【燃燒吧,終極幻想!】
雖然月球的浪漫在90年代確實稍——微的下降了一些,但仍舊是人類的共同嚮往。這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那些科幻狂熱分子們把月球玩膩了開始熱衷更遠的外太空,所以作品上密度可能有所下降。而從大眾接受角度,在80年代的鋪墊後,月球也更加「稀鬆平常」,顯得商業噱頭沒那麼狠了,僅此而已。
但即便如此,1991年在SFC平台上,史克威爾還是掏出了自己的絕招《Final Fantasy IV》,故事的高潮就是主人公帶領夥伴們,乘坐著唯一能上天的飛空艇去了月球,展開最後一段太空級宏大的史詩故事。
這一操作也為當時已經由1987年《夢幻之星》起出苗頭的「奇幻題材科幻化」正式加入了動力,後世如《夢幻模擬戰》《守護者之劍》甚至更往後的《軌跡》系列等傳奇作品「一言不合就全員上高達或者母艦升空亂開衛星炮」的路子鋪墊了受眾心理——畢竟,這可是賣的最多的RPG之一,很有樣板效應。

《能上月球浪一波的RPG》
月球承載的浪漫也開始不拘泥於現實中的天體本身,一些作品中就算是架空世界,也會沿用這種衛星天體概念,或者是等量代換的表達守望式的情感浪漫。這其中自然不能漏掉「感動過一百萬人的RPG」,1996年的《銀河之星:露娜》。以月為名,自然不凡。
不過,因為畢竟是面向年輕人的JRPG,所以《露娜》更多的還是走日式文化那句「今天的月亮很美」(含蓄的表達愛意)的邏輯,描繪的是一場跌宕起伏的「旅行婚禮」式男孩與女孩的大冒險故事,貢獻了遊戲歷史上經典的「月下大海小船男女情歌」(喘氣)橋段。

嗖噠,露娜噠!(船歌《風のノクターン》
時代緣故沒高清圖就算了)
2000年轉眼就到了,這一年也沒什麼說好的世界末日,不過對日本同人圈來說倒是有個今天回頭看堪稱「末日級」的事情。前邊的《銀河之星:露娜》是讓作品「以月為名」,已經挺猛了,現在更猛的將公司「以月為名」的來了——Type-Moon(型月)帶著日後奠定自己商業化基礎的《月姬》來了,「月世界」元年由此開始。
雖然和月球確實沒什麼直接關係不過考慮本文上邊一大堆東西可能對年輕讀者太不友善所以這裡拽個現在還活著的曬一曬增加點閱讀代入感和充字數。

還有順便曬老婆
當然講月球浪漫肯定還是要腳踏實地的登上月球才好,所以還是2000年,西木頭(westwood)借著《紅警2》的熱潮,讓尤裡帶玩家真的《fly me to the moon》了一回。不得不說當時玩到這裡的時候整個人又是笑翻又是激動。(PS:截圖是混戰地圖,因為STEAM版戰役存檔謎之壞檔了實在懶得再打一遍……)

美國人的遊戲,登月痕跡總是
要有的不然FBI可能不答應
【超越末日的宿命!】
千禧年之後,月球上也沒太消停,關於這一點聯邦軍的阿納海姆公司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上月球這件事在幻想領域愈發不再有什麼儀式感和神聖感,以及科幻作品隨著電子產品硬體的支持越來越興旺發達等,都讓月球的喧鬧已經常態化了。
另一邊有意思的是,現實里因為美國沒再怎麼折騰過探月,所以月球反而冷清了許多。這給各種作品的幻想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或軟或硬的科幻也好,乾脆奇幻化的處理也好,月球浪漫它都能吃。這麼一看次元壁真的是很傲嬌的一種存在呢。
這時候,在2004年迎來《東方永夜抄》,就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了吧……作為《東方Project》堪稱「核心價值觀」的《紅魔鄉》《妖妖夢》《永夜抄》三部曲的最後一作,它也是直接將原本頗為奇幻感的幻想鄉進行了科幻式升級,後邊很快「蓋塔」機器人就要來了。
反正現在「越共」也挺多的應該不用多費唇舌了,還是曬老婆重要。

此處應有BGM《search&caved
-見敵必掘》(氣氛不對吧!
由於千禧年後正好也是智慧型手機和遊戲掌機大發展的時代,這讓遊戲畫面出現了更加豐富的分層,而不是90年代末那樣一味追求視覺效果的場面。隨著不瞎卷硬體的一批中小型遊戲開始了孵化發展,人類永恆浪漫的月球題材,自然也會陪伴於這一屆遊戲的身邊。
例如電腦端,2005年的解謎遊戲《Voyage: Journey to the Moon》,就是一款非常傳統的純點擊解密的《The Room》式作品。此外還有2009年NDS上的《月球驚魂》,它居然是個用NDS玩的FPS遊戲,雖然2009年手柄玩FPS不算太離譜了。

平板時代有很多《Voyage: Journey to the Moon》這種美術感很好的解謎遊戲
寫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句,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以及一些飛來橫禍,我國的電子遊戲行業一直慘澹經營。所以在虛擬世界裡,我們的作品基本就一直沒機會「問鼎月球」,開玩笑說拜月教主可能是中國遊戲裡月亮最有存在感的一次,難怪電視劇版本改的像個科學家我忽然悟了。
直到2011年,在未來成為無數人心目中像素RPG神作的《去月球》,終於來了……


(《去月球》開發者高瞰,來自山東東營)
不過略微遺憾的是,《去月球》雖然已經是當時十分難得的、圍繞「月球」所作的科幻故事,但它的重心更在於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的感情與羈絆,實際上整個遊戲都沒有出現過與月球本身相關的直接描繪——直到那個耐人尋味的結局,火箭升空,才從情緒上呼應了《去月球》的標題。

月球的航天浪漫雖然也足夠豐沛,但不能否認,如果是偏愛鋼筋鐵骨星海類科幻內容的玩家,或多或少是有點沒吃飽的……我大秦機甲何在!
同年,另一位將改變電子遊戲的重量級作品《傳送門2》,簡短但又有力的秀了秀「美國人的月球」。

雖然中國玩家早就習慣了被各種外來強勢文化沖刷,但這份微妙的不知該歸類為何種情緒的心情,說徹底沒有,那就是騙人了。

地球和美國旗子.JPG
後邊日子的節奏開始快了起來,隨著3D圖形技術進步,大作們又重新開始在月球場景上開卷。比如2014年較早展示肌肉的《重返德軍總部:新秩序》就讓玩家結結實實的在月球打了一波納粹,也不知道有多少創意股份是來自《鋼鐵蒼穹》的。

地球和納粹標誌.JPG
中小體量的遊戲也不會落後,2015年硬核的《坎巴拉太空計劃》被不少當時的整活影片號使用過,也是一直以來最好的「登月模擬器」之一。《紀元》系列的《紀元2205》也理所當然的把月面基地蓋了出來。
後邊就更數不過來了,就找名氣大的隨便提兩個,比如2016年《決勝時刻》也搞了次奪回月球,2017年還有《超級瑪利歐:奧德賽》。
事實證明,總有那麼一大坨(比劃)人類的美好浪漫,是屬於月球的。
【奧義—次元破碎!】
在這場熱鬧之中,中國玩家當然是有那麼點眼巴巴的感覺,尤其在還未等來2019年的《流浪地球》,中國科幻正走在最黑暗的這段。不過,大伙兒的心情已經漸漸有了變化,這當然是因為,2013年時,我們可能是最成功的科學偶像的小玉兔已於現實世界抵達月球。

月球地面、兔子和中國國旗.JPG
2013年時的中國人看到火箭發射還是真會「返祖咆哮」的,所以小玉兔這波營業非常帶感。不過一晃十多年過去,隨著我國航天事業開掛似的突飛猛進,大家看火箭已經越來越淡定了——不算嚴謹的對比一下,誰看個稀鬆平常的飛機起降在哪嗷嗷啊是吧……
插播一條趣聞。2021年1月,一款月球種田遊戲《Moon farming》出現了,不過僅能試玩還未正式上線。很多中國玩家都表示了莫大興趣,畢竟太空種田這事兒對我們來說簡直是血脈召喚……但說來也巧,2020年12月正好是嫦娥五號帶著月壤樣本回來的日子……
於是,「月球土不能種田」的現實新聞,就這麼被嫦娥五號帶回來了,然後這個《Moon farming》一直到現在也沒發布,尤其是明明已經有流暢運行的試玩版了……雖然沒什麼實錘相關,但確實有那麼一種「科幻作品慘遭次元壁破碎炮掃射」的效果。

說真的,很難不心動啊都三年多了
怎麼還不出…要不國產廠商NTR一個?
然後現在一轉眼,忽然我的嫦娥六號就風馳電掣的直奔那被無數作品各種描繪過的月球背面去了。而且還是個「求升之路」,帶了四個其他國家的小夥伴(巴基斯坦、法國、義大利、瑞典)一起上的,然後又是開地圖又是挖土……
尤其「蝦仁豬心」的是,它還知道向小玉兔學習,它發微博。而正好我國網際網路現在要求帶IP顯示,於是,嫦娥六號的微博,就顯示成了下圖。讓我們再看一遍她從月球發出的呼喚吧:
來自,月球噠!

月球地面和中國國旗.JPG,沒地球
當然是因為這裡是背面啊!
刷到六號的微博的時候,我忽然在悠悠之中,仿佛聽到一個古老的聲音傳來……
「不就是個次元壁嗎?看我把它懟回去~」
見鬼,這實在是太他喵浪漫了。
瞎進行一個市場分析預測,趕緊整點月球題材的遊戲,未來十年肯定火,雖然可能沒法算科幻題材但現在立項還來得及!(別信)哎,甚至要抱怨一句,鬼知道這篇文發出來的時候,祖國又忽然掏出什麽來把所有本該的科幻作品直接變成了現實主義作品,根本來不及改,我都已經開始習慣了。算了,擺爛吧。

再說了,誰不想在遊戲世界裡親手
把小玉兔帶回家呢,你說是吧笨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