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戰鬼》作為Sucker Punch獻給PS5玩家的獨占新作,自發售起就因畫面表現力頻頻出圈,比起前作《對馬戰鬼》,它借著主機性能的加持,把蝦夷地的雪原、山林、冰湖打磨得像流動的藝術品,連風吹過雪地揚起的碎雪、陽光透過樹梢灑下的光斑都細膩得讓人忍不住駐足。而最近,有眼尖的玩家在反覆研究遊戲畫面時,挖出了一個更讓人驚嘆的細節:女主角「篤」的瞳孔里,居然能清晰反射出遊戲世界的場景。

有人把遊戲畫面放大後截圖分享到社群里,我們能清楚看到篤的眼球上爬著細細的血絲,眼白邊緣帶著自然的濕潤感,仿佛下一秒就會眨眼;更絕的是瞳孔部分,在雪地、冰面這種光線充足的場景里,瞳孔里會即時映出遠處連綿的山巒輪廓,甚至能看到頭頂天空的淡藍色調,像把一幀小風景嵌進了眼睛裡。不過這個細節也很「挑環境」,要是在草原、密林這種光線較暗的地方,反射效果就會變得模糊,甚至幾乎看不見,可見開發組不是簡單做了個固定貼圖,而是根據場景光影做了動態適配。

這個藏在「眼睛裡的風景」,很快在玩家社群里分成了兩派討論。喜歡的玩家直呼「技術力拉滿」,覺得這種連瞳孔反射都不放過的細節,恰恰是遊戲沉浸感的來源。哪怕遊玩時不會特意停下來盯著篤的眼睛看,但潛意識裡會覺得「這個角色是活的」,她的眼睛會像真人一樣映出周圍的世界,這種「看不見的真實」反而讓代入感更強。但也有玩家提出疑問:「實際玩的時候誰會注意到啊」?他們覺得開發資源應該用在更「實用」的地方,比如優化戰鬥手感、豐富支線內容,而非花在這種「只有截圖放大才能看到」的細節上,有點吃力不討好。

不過很快有人搬出《荒野大鏢客2》來反駁,當年R星也因「馬會隨天氣換毛色」、「NPC有自己的作息和情緒」這類「無用細節」而被質疑過,但正是這些細節讓玩家在反覆遊玩時總能發現新驚喜。其實熟悉Sucker Punch的玩家都知道,這家工作室也一直有「細節執念」。前作《對馬戰鬼》里,境井仁的斗笠會隨風吹動傾斜,拔刀時刀鞘會蹭過地面帶起細沙;到了《羊蹄戰鬼》,除了瞳孔反射,還有更隱蔽的細節,比如:篤的和服下擺沾到雪後,會慢慢融化出深色的水漬,跑起來時水漬還會隨著動作晃動。這些細節單獨看確實「不起眼」,甚至多數玩家通關都未必能發現,但它們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這個世界是真實的」的錯覺。

說到底,關於「細節是否必要」的爭論,本質上是「遊戲該追求實用還是沉浸」的選擇。但對很多玩家來說,開發組願意花心思做這種「沒人要求的細節」,本身就是一種誠意,就像我們看一部電影,未必會注意到背景里路人的台詞、道具上的小刻字,但這些細節會讓故事顯得更可信。《羊蹄戰鬼》的瞳孔反射或許不會影響遊戲玩法,卻讓篤這個角色栩栩如生。不知道螢幕前的你玩遊戲時,有沒有偶然發現過這種「藏得很深」的細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