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一個好的概念在初次實踐時可能還不成熟。2015 年問世的初代 Steam 手柄就是如此,它是一款專為 PC 遊戲打造的手柄,設計頗為特立獨行,但手感問題讓它沒能成為主流之選。
但它嘗試的一些功能,尤其是那兩塊可實現鼠標操作的觸控板,為後來的 Steam Deck 打好了基礎。而 Steam Deck 又反過來為新一代 Steam 手柄提供了經驗。
在上個月參觀 Valve 總部並上手體驗了新一代 Steam 手柄後,我覺得這個好概念的潛力終於被充分挖掘 —— 我已經很久沒有對一款手柄感到如此興奮了。

我們先簡單看一下基本的硬體規格:Steam 手柄採用 TMR 磁性搖杆,可有效防止搖杆漂移並降低功耗。手柄下方有兩個觸控板,可通過 Steam Input 自定義。左右握把處共有 4 個可編程背鍵。支持陀螺儀體感控制。支持 HD 振動。握把處配備電容式觸摸傳感器,可識別玩家有沒有握緊手柄。它的磁吸充電座同時也是 2.4GHz 低延遲無線接收器(且新一代 Steam Machine 內置無線信號接收器)。儘管集成了眾多的精密技術,但 Valve 表示滿電續航可達約 35 小時。

單從紙面上看,這就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手柄了,畢竟我們還是第一次見到同時具備所有這些功能的手柄。但作為一名評測過很多高端手柄的玩家,我深知如果手感不好,功能再花哨也是繡花枕頭,而在短暫上手體驗新一代 Steam 手柄後,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說:它的人體工學設計非常出色。
握感自然,貼合手掌曲線,握持牢靠,有充分支撐,而且整體重量還算比較輕(292 克),不會感到笨重。但這畢竟只是第一印象,還需要更長時間的使用來加以驗證。
你可能和我第一次見到它的時候有同樣的想法 —— 這傢伙不太好看。但它的功能性完全可以彌補這一不足,而對於一款手柄來說,使用體驗才是最重要的。

我用 Steam 手柄在新一代 Steam Machine 上玩了大約 30 分鐘《電馭叛客 2077》《潛龍諜影 Delta》和《沉默之丘 f》,搖杆的性能不遜於任何主流手柄,在搖杆的整個活動範圍內,TMR 搖杆的阻尼感順滑且一致。
平時在 PC 上使用 Xbox 手柄或者其他非對稱布局手柄的玩家們,可能會對這種更接近於 PlayStation 的對稱搖杆布局感到不太習慣,但只要花點時間就能適應。
與 Steam Deck 相比,我覺得 Steam 手柄的搖杆布局更加舒服,Deck 的搖杆位置有點太靠上了。Steam 手柄將它們移到了更舒服的位置,同時手指依然能輕鬆地挪到觸控板那裡。

肩鍵手感清脆,線性扳機按壓感順滑,我也特別喜歡 4 個背鍵的設計,它們的位置很自然,中指和無名指可以輕鬆按到,而且它們比 Deck 的背鍵更好觸發。
在《電馭叛客 2077》之類的遊戲中,將方向鍵的功能映射到背鍵上,就可以讓拇指一直保持在搖杆上而無需停頓。這正是高端手柄該有的體驗,看來 Valve 這次搞明白了。

令我有點意外的是,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段 demo,居然來自肉鴿卡牌構築遊戲《小丑牌 Balatro》。這是因為它展示了通過觸控板和陀螺儀實現的各種操控方式,很好地體現了一款專為 PC 設計的手柄所具有的靈活性。
雖然《小丑牌》的默認手柄布局已經夠用,但有的時候,用拇指在觸控板上滑動、像鼠標那樣直接選擇卡牌,遠比連著按好幾次方向鍵方便(如果你用過 Steam Deck,你對這種功能一定不陌生)。
你也可以開啟陀螺儀,用體感操作的方式控制鼠標指針,並且你還可以將陀螺儀設置為僅在握緊手柄握把時啟用(用握把上的電容式觸摸傳感器識別)。
只要按下手柄上的 Steam 鍵開啟菜單,就可以在 SteamOS 中隨時切換和調整這些操控方式。

觸控板也可以通過 Steam Input 很方便地進行設置,每個觸控板都可以作為兩個按鍵使用,比如分別對應鼠標左鍵和右鍵。觸控板的壓感靈敏度和振動反饋也都可以調。
握把上面的電容觸控區也可以映射為其他功能,但我沒有機會針對這一功能進行更深入的測試。不過正是這些小細節讓 Steam 手柄脫穎而出,並為玩家提供了比市面上所有其他手柄都更加豐富的操控方式。
這款手柄乃是多年積累和疊代的結晶:它以初代 Steam 手柄為雛形,吸收了 Steam Deck 操控設計的精華,甚至以一種適合 PC 手柄操作邏輯的方式整合了 Valve Index 的部分功能,例如手勢和陀螺儀,最終才以現在的樣貌誕生。而且如今有了更完善的軟體支持,SteamOS 的生態也已經更加成熟,使得適配和自定義都變得較為輕鬆。

儘管這是一款與 Steam Machine 同步開發、旨在為 Steam Machine 提供無縫體驗的手柄,但它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在任何 PC 上使用。
小巧的磁吸充電座可以很方便地吸附在手柄上,而且這個充電座還是 Steam 手柄的無線接收器,可以同時連接最多 4 只 Steam 手柄,並實現標稱延遲僅有 8ms 的低延遲輸入。
Steam 手柄還支持藍牙協議,可以在 iOS 或者安卓設備上使用。
它甚至很適合 Steam Deck 用戶,鑑於 Deck 也使用 SteamOS,如果你經常把 Deck 接入底座使用,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目前 Valve 還沒有公布 Steam 手柄的價格,但作為一款高端定位的產品,它的價格想必低不到哪兒去,不過具體價格要等到臨近發售時才能知曉。我希望有更多時間來進行更全面的測試,但考慮到它的功能有多麼豐富、基本功有多麼過硬,在新一代 Steam 手柄於 2026 年初和 Valve 其他新硬體一起發售之後,它很可能會成為我的主力 PC 手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