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2 上市 4 天的銷量,居然直接破了 350 萬。
即便前代是存量超過 1.5 億台的恐怖怪物,這個成績也有點過於誇張了。
要不是除了港行以外的地區備貨都差點意思,沒準真能僅用一天,就頂上 Steam Deck 用三年打下的江山( SD 銷量 400 多萬 )。
而且就目前來看,最搞笑的是 NS2 後續機型的情況,沒準也挺樂觀。
一方面,是第一方作品幾乎全在藏,重磅炸彈目前只放出一個馬車世界。另一方面,就是 NS2 仍存在很多缺憾,比如沒有 OLED 版本,續航有點短,內存有點貴,以及首批貨的品控等問題所以不少人仍在觀望,打算以後購入。
更別提首發入手的,大部分還都是相對核心的任天堂粉絲,這些人通常都是出一台買一台,等什麼 Lite,OLED 再推出,他們一樣會消費。
就,挺不講道理的。

而我們這台 NS2,屬於是全網最晚收貨。
雖然早早就在港服官網預定了資格,但愣是比國內電商平台慢了 2 天才出貨,再加上關稅,最後不僅收貨慢了將近一周,價格還更貴,屬實大聰明行為。

所以,晚的這些天,估計差友們也早早就看了鋪天蓋地的 NS2 首發評測,對這台機器一點都不陌生。
但作為一個 NS 老用戶,小發感覺還是有幾個值得跟差友再嘮嘮的地方。
因此就不再重複一些基本體驗,下面主要細嗦一下目前大夥可能會關心的幾個問題,比如散熱、網路問題,和一些具體的遊戲表現等。

第一個,就是近期吵的沸沸揚揚的的散熱問題。
因為 NS 的主機模式散熱調度,其實一直都有問題,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NS 在底座息屏模式下,掌機本體的風扇幾乎不會怎麼轉,只有在亮屏手持模式下才會狂吹。
而底座模式的性能釋放又要更強,這就會導致 NS2 的熱量會憋在機器里。
雖然這次的新底座自帶風扇,但因為吹的是底座內部,而非 NS2 本體,風扇功率也有些小,所以挺幽默。
小黑盒上,也出現了貌似因為溫度過高,導致螢幕脫焊的情況出現,不僅如此,還有人說自己機器被熱彎了。

所以機器到手後第一時間,我們就簡單測了一下這事。
最後的結果是:
25°C 室溫下,遊玩應該目前應該是最強負載的 2077,三小時後機身背部溫度最大處 44.8°C,螢幕最大值 49.7°C,拿下機器後風扇聲音也確實會變大。
機器體感溫熱,跟手機打兩局王者榮耀差不太多。
隨後又玩了馬車世界等遊戲,持續較長時間的底座模式運行,外殼溫度始終在 40-50° 這個區間,出風口處溫度會高一些,達到 54.8°C。

其實還算是表現比較正常。

所以,感覺散熱這事,以及剛才提到的熱彎和螢幕脫焊,可能和品控有關。
畢竟是第一波的首發機器,懷疑也是有點抽獎嫌疑了。
因此,如果你也剛買到手沒多久,但散熱不正常,那建議還是儘快退換貨。
實在不放心,也可以搞個風扇對著 DOCK 吹。
但通常情況下,外殼不飆到 50° 以上也不用太在意,說是對電池、螢幕有影響,但和手機差不多,尚且屬於正常電子產品的使用折損範疇。

接著就是外殼的塑料材質,手感和觀感均有明顯提升,也更加耐操不容易壞。
但有個問題,那就是不耐刮。
稍微一碰就容易干出個不可逆的劃痕,這點有點蛋疼。
我們到手的第二台機器,扳機這裡就已經有了兩個不可逆的道子。
如果在意的,最好是到手後趕緊套殼貼膜,以防萬一。

然後再補充一個,就是這一代的按鍵搖杆,對比 1 代均有明顯提升。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這台的問題,就 ZR、ZL 這倆扳機鍵的反饋有點不明顯。
按下去反而不如初代那麼乾脆,感覺鍵程也有點短。

螢幕方面,對比舊版 NS 提升明顯,基本是吊打級別,大屏的顯示效果也非常出色,當然主要也是因為老款的螢幕過於拉跨。
而我個人還是喜歡 oled 那種,不過對 lcd 愛好者來說,這塊螢幕已經挑不出什麽毛病了,沒頻閃,色彩表現也不錯。
就是 120hz,可能平時手機看多了,真沒太感覺出來,也不知道以後什麼遊戲會支持。

對了,我這台有個小壞點,在深色界面比較明顯,淺色下幾乎看不出來。
我倒是不太在意,畢竟不影響什麽。
不過還是建議你拿到機器後,開個深色模式什麼的檢查檢查。
相機有點難拍出來
但深色界面能一眼就看到

至於最重要的遊戲表現,概括一下就是:
有針對 NS2 做升級優化的版本,質變。
無論掌機還是主機模式,只要是有升級包的遊戲,體驗對比一代都有巨大提升。
兩部薩爾達不多說了,加載速度、幀數、2K 的清晰度,變化之大,甚至值得再通關一遍。
最近剛更新的噴射戰士 3,清晰度和穩定性也高了一些,噴噴玩家狂喜。

第三方廠商的遊戲,比如最近挺火的幻想生活,掌機模式下 1080P 穩定 60 幀的畫面,觀感和流暢度對比老款機器,也簡直就是兩款遊戲。
能看出這類規格不高的遊戲,完全屬於 NS2 的甜品區,玩起來賊爽。

但目前有升級版的遊戲不多,不少還都在路上,比如星之卡比探索發現,以及異度之刃,第一方估計遲早都會有。
而沒有專門優化的遊戲,除了加載速度有提升,在掌機上的體驗可能都會倒退。
因為遊戲內的解析度沒變,螢幕更大了,就會導致 PPI 變低,畫面顯示也不再點對點,容易顯得糊。
比如空洞騎士這種,2D 畫面的邊緣處,就能看到有點模糊,不再那麼銳利。

像極速快感:超熱力追緝 這種,在初代就屬於暴力移植的版本,換到 NS2 上也依然看不清,跟左納烏文字似的,並沒有因為螢幕變大而顯示更清晰。

而且說個不容樂觀的,那就是大部分 NS1 的遊戲,可能不會有單獨的升級包,免費升級就更別提了。
因為這個事其實應該任天堂來干,最暴力的辦法,其實就是直接讓 NS2 以 NS1 的底座模式運行遊戲,以提高遊戲表現,比如不少遊戲的解析度能獲得明顯提升( 可以看看下面兩張如龍的截圖,對比還是挺明顯的 )。
這樣做,NS2 的性能肯定也夠用,但就不知道任天堂是咋打算的。
上圖 NS1 底座模式解析度
下圖 NS1 掌機模式解析度


然後 2077 的遊戲表現,在上手前看各種測評感覺挺穩的。
但我自己實際玩過後,感覺還是有點落差,雖然 30-40 的幀數還算穩定,但掉幀情況也偶有發生。
而且畫面表現談不上多好,該有的鋸齒和發糊一個不少,畢竟是 DLSS 超分上來的,對比上面幾款遊戲,明顯感覺運行起來有點吃力。

話說回來,2077 的表現應該也是以後 3A 級遊戲,在 NS2 上的大致效果了。
說實話,夠用,但僅僅是夠用,還是得靠第三方各種優化。
所以蹲一手後面的老頭環和大表哥 2,具體如何,只能到時候再做定奪。
要說能不能運行未來的 3A 作品,只能說:很懸。

至於網路方面,這次有提升,但不多,還比較看不同的網路環境。
像我在公司的下載速度就相當卡,也沒法直連聯機。
但在家裡下載速度就明顯快不少,雖然肯定比不上 SteamDeck 和 PS5,畢竟伺服器和地區問題的限制在那,但總歸是感覺比一代快了些。

網路條件不錯的話,馬車世界和噴射 3 這種也能裸連。
我基本上裸連一晚上,也就掉線個兩三次,起碼比之前好多了。。。
不過玩過的朋友應該也懂,就是有時候自己網好沒用,大部分時候是別人掉了,然後整局比賽直接解散。

總結來說,NS2 的第一版機型,還是有不少小問題的。
但相對的,如果是對比 NS1,那除了縮短到了 2-4 小時左右的續航,也確實算得上全方位提升,核心 NS 玩家,是絕對值得換的。
而如果你還在觀望 NS2,試圖用性價比的方式去衡量這款機器,我只能說那 NS2 大概率不適合你,畢竟只是打遊戲的話,現在可選擇的方案太多,NS2 明顯不是最理想的那個。
因為要不要買 NS2,全看任天堂後續的遊戲陣容,NS2 充其量只是個載體。
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首批備貨幾乎已經全部賣完,就算想買也不是那麼好買了。。。所以索性不如再等段時間,看看雙十一,還可能更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