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再次向雷射雷達開炮,這位科技巨頭堅持認為,雷射雷達不僅無助於自動駕駛安全,反而會因為傳感器衝突增加風險。
2025年8月25日,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再次發表了對雷射雷達的看法:「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由於傳感器之間的衝突,實際上會降低安全性。」
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表達對雷射雷達的負面評價。早在2019年,他就將雷射雷達比作「昂貴的闌尾」。2021年,特斯拉正式轉向「純視覺」方案,逐步取消了車輛上的雷達傳感器。
馬斯克解釋了他反對雷射雷達的核心原因:傳感器數據不一致帶來的決策困境。當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和攝影機的結果不一致時,系統難以判斷應該相信哪一個。
面對傳感器衝突問題,特斯拉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特斯拉已經開始關閉雷達,新推出的Model 3煥新版甚至沒有配備任何雷達。
除了安全問題,成本也是馬斯克反對雷射雷達的重要原因。雷射雷達曾被認為是昂貴的技術。
不過,支持雷射雷達的一方指出,固態雷射雷達的成本已大幅下降。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提到:「固態雷射雷達的成本僅為約500美元」。他認為這種成本已經完全可以接受,因此沒有必要放棄使用。
自動駕駛行業在這個問題上分成兩大陣營。
理想、華為、蔚來等車企則是雷射雷達方案的堅定擁躉。理想CEO李想去年曾表示,如果馬斯克在中國高速深夜開過車,特斯拉也會保留雷射雷達。
李想強調了中美路況的差異:「中國汽車廠商保留雷射雷達,並不是因為技術不好,而是因為中國(路況)和美國不一樣」。
中國晚上夜路開車,會遇到有尾燈壞了的大貨車、甚至可能尾燈壞的大貨車會直接停在主路上。
他指出,攝影機在深夜裡沒有光線下看到的距離只有100米出頭,而雷射雷達在沒有任何光線的情況下可以看到200米。這就可以幫助實現130公里/小時的AEB自動緊急制動。
究竟誰說的更有道理,可能最終還是要靠消費者,用實際購車行動來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