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冷門的國產音游,名字叫《生命不是自動的》。遊戲是去年發售的,也沒多少評價,但好評率高達98%。
發現這個遊戲,是在前幾天小黑盒上的一個帖子。製作人發帖吐槽稱,自家的國產遊戲,陸區銷量只占10%,銷售額只有6%,甚至比不上韓國和日本,而遊戲銷量最高的地區則是墨西哥——當然,這帖子本身就是一種面向國內的宣發,不然很難找到這樣一款極小眾,但口碑優秀的獨立遊戲。

遊戲畫面是非常舒服的8-bit風格,玩法很簡單,是一款敲擊打圈類型的節奏音游,畫面下方會出現光圈,在合適的時機按下對應的按鈕以判定成功。

打圈玩法的體驗,更接近大型遊戲中的QTE環節,沒那麼按照音樂節奏來,更考驗玩家的多線程注意力和即時反應能力。
《生命不是自動的》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把音遊玩法和主角的生命健康綁定在了一起。遊戲女主角是一個疾病纏身的女孩,心肝脾肺腎哪哪都有問題。遊戲裡的7個光圈,就對應女孩的7個身體器官。玩家需要維持這些器官運作,操作失誤會使得器官受損,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導致女孩病發身亡。

當打碟變成健康管理,玩家需要考慮的就更多了。除了全身的器官健康,玩家還需要時刻管理主角的壓力值、口渴值和飢餓值。遊戲過程中,會出現香菸、水果、看書等特殊光圈,與之互動,都會顯著改變主角的數值。

它們實際上,是你在生活中面對的各種誘惑,因此,不一定對你都是有利的,反而可能會把你害死。而且,你需要隨時查看主角的各項數值,來決定要不要吃東西,比如飢餓值這一項,太餓就會導致女主過瘦死亡,但吃太多也會撐死。

所以,對我這種音游苦手來說,這遊戲相當有難度。打圈玩法本身就相對難上手,你需要同時盯著對應鍵盤上7個按鍵的7個光圈,有些需要短按、有些需要連按三次、有些則需要長按,它們會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交替出現,讓你眼花繚亂大腦宕機。

百忙之中,你還需要時刻注意女主的三大健康值,謹慎地做出正確選擇,一步出錯可能滿盤皆失。
不過,這也成了遊戲的樂趣之一,每次遊戲失敗,結算頁面都會跳出一張病歷單,寫著這次女主角的死亡原因,情況五花八門,撐死餓死渴死、精神病冠心病糖尿病......對應玩家的各種操作失誤,有種仿佛在解鎖戰敗CG的樂趣。

但倘若千辛萬苦成功過關,你便可以在結算頁面,用打P(perfect)賺取的金幣,治療女主角的一項疾病。所以,這遊戲存在無病終老的完美結局,需要玩家付出很多練習,避開人生中的種種誘惑,才能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在體量上,《生命不是自動的》只能算作甜品級遊戲,擁有四個關卡、三種難度選項,勉強可以當成12個關卡玩。因此,20元也算一個合理的價格,對於喜歡這類畫風或玩法的朋友們,可以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