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前B社開發者感慨:R星的千人團隊聽起來很糟糕,這簡直是個謎

2025年04月23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GTA6》的每一次風吹草動都能掀起全球玩家的狂歡,而這一次,話題的焦點卻從遊戲本身轉向了它的幕後——開發商Rockstar Games(以下簡稱R星)那龐大到令人咋舌的團隊規模。前Bethesda動畫師Jeremy Bryant近期在訪談中直言:「1600人做《荒野大鏢客2》已經不可思議,《GTA6》可能達到3000人!這簡直是個謎。」

一邊是玩家對R星「必出精品」的絕對信任,一邊是同行對超大規模團隊效率的深度懷疑,這場關於「人海戰術」與「遊戲工業奇蹟」的爭論,撕開了遊戲開發行業的一道隱秘裂痕。

前B社開發者感慨:R星的千人團隊聽起來很糟糕,這簡直是個謎

爭議核心:3000人團隊是效率黑洞,還是工業革命?

在Jeremy Bryant的認知中,遊戲開發團隊的理想規模應當是「小而精」。他以Bethesda為例,強調《上古卷軸6》仍會延續「核心團隊主導 適度外包」的傳統模式,因為「人越多,溝通成本越高,創意越容易稀釋」。這種觀點代表了歐美中小型3A開發商的普遍邏輯:「團隊規模與遊戲質量並非正相關,甚至可能成反比。」

然而,R星的存在似乎打破了這條「定律」。從數據來看:

《R星五代》(2013年)開發團隊約1000人,全球銷量超1.9億份;

《荒野大鏢客2》(2018年)團隊擴張至1600人,MetaCritic評分97,被譽「開放世界天花板」;

《GTA6》據傳團隊規模將達3000人,而玩家對其「再次顛覆行業」的期待只增不減。

「R星是如何讓幾千人像一台精密儀器般協作的?」Bryant的困惑,恰恰揭示了遊戲工業化的終極難題:當團隊突破千人量級,如何避免淪為「人肉流水線」,而是成為「創意放大器」?

前B社開發者感慨:R星的千人團隊聽起來很糟糕,這簡直是個謎

R星的「不可能三角」:規模、效率、品質的平衡術

儘管R星從未公開其管理秘籍,但從行業觀察與開發者碎片化訪談中,仍能窺見其獨特方法論:

1. 模塊化開發:讓3000人「各自為戰」,卻殊途同歸

R星的遊戲以龐大無縫的開放世界著稱,但其開發過程卻極度「拆分」。以《荒野大鏢客2》為例:

環境美術、NPC行為、物理交互等系統由獨立小組分頭研發;

核心設計團隊制定嚴苛的統一標準(如「每一片樹葉的擺動必須符合現實物理」);

最終通過自研引擎RAGE實現系統整合,確保細節堆砌不破壞整體性。
這種「分散執行-集中調控」的模式,既避免創意混亂,又釋放了規模化生產的效率紅利。

2. 扁平化協作:用技術工具對抗「大公司病」

傳統大廠常見的層級冗餘、決策滯後問題,在R星被技術手段部分化解。

內部開發工具鏈高度自動化,如動捕數據實時同步、任務進度可視化看板;

採用「敏捷開發 瀑布模型」混合流程,既保留靈活疊代空間,又確保關鍵節點不失控;

強調「設計師主導」而非「管理層主導」,避免創意被行政流程扼殺。

3. 文化凝聚力:讓員工相信「我們在創造歷史」

R星創始人Sam Houser曾表示:「我們不做『足夠好』的遊戲,只做能定義時代的產品。」這種近乎偏執的追求,滲透在團隊文化的毛細血管中:

新員工入職即接受「細節魔鬼訓練」,例如為馬匹設計11種不同步態;

鼓勵跨部門「死磕」用戶體驗,例如《GTA5》中路人NPC的2000句隨機台詞;

容忍超長開發周期(《GTA6》從立項到發布預計耗時8年),以時間換質量。

前B社開發者感慨:R星的千人團隊聽起來很糟糕,這簡直是個謎

行業啟示錄:規模是詛咒,還是未來?

R星的成功是否意味著「人海戰術」將成為3A遊戲的主流?答案或許沒那麼簡單。

1. 中小團隊的「倖存者偏差」

Bethesda、CDPR等廠商的案例證明,500人以下的團隊仍能產出《巫師3》《星空》等佳作,但代價是極高的員工負荷與延期風險。《電馭叛客2077》的「災難首發」更是暴露出人力不足導致的品控漏洞。

2. 工業化與創意的悖論

即便強如R星,也需面對規模化開發的副作用:

員工匿名吐槽「加班文化」和「創意工具人化」;

過於龐大的團隊導致決策緩慢,《GTA6》的多次內部方向調整被曝拖累進度;

對標準化流程的依賴可能抑制「靈光一現」的顛覆性創新。

3. 玩家需求倒逼生產革命

當下玩家對開放世界的期待已從「地圖尺寸」轉向「生態密度」——不僅要能搶車開槍,還要能觀察螞蟻搬家、聽路人聊家長里短。這種「變態級」的內容需求,迫使廠商不得不擴大團隊規模。

前B社開發者感慨:R星的千人團隊聽起來很糟糕,這簡直是個謎

結語:遊戲工業化的「無人區」,等待更多探險者

R星的真正價值,或許不在於證明了「3000人能做出好遊戲」,而在於它用20年時間,為行業蹚出了一條工業化與藝術性共存的荊棘之路。這條路上,既有技術工具的革新、管理哲學的升級,也有對「遊戲本質」的持續追問。

當《GTA6》最終面世時,人們會記住的不僅是又一個銷量神話,更是那群在「人海」中默默織就虛擬世界的開發者——他們用協作的智慧證明,即便在最龐大的機器里,每一個齒輪依然可以擁有靈魂。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