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一款新車型開始,大眾將不再使用數字來命名 ID 系列,而是回歸經典燃油車時代的車型名稱。
即將發布的 ID.2 量產版將被命名為 ID.Polo,現有的 ID.3
則更名為 ID.Golf,ID.4 和 ID.7 預計會變成 ID.Tiguan(途觀
) 與 ID.Passat(帕薩特
)。未來,或許還能見到 ID.Santana(桑塔納)。
大眾汽車的 CEO 解釋到:
像 Polo 或 Golf 這樣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它們代表著品質、親民的技術和傳承。我們希望將這些特質延續到電動化時代。
相比 ID.2、ID.3 這樣的數字命名,ID.Polo、ID.Golf 無疑更直觀地體現了車型定位。
新 ID.Polo 將在下周的慕尼黑車展首發。它基於大眾全新 MEB Entry 平台打造,與 ID.Cross、斯柯達 Eqiq 和 Cupra Raval 同屬大眾集團的「電動都市車家族」。並且其頂配車型命名為 ID.Polo GTI,最大功率 223 馬力,這也是 GTI 標誌首次出現在電動車上。
根據現有資訊,ID.Polo 的車身尺寸為長 4053mm、寬 1816mm、高 1530mm,軸距 2600mm,比目前燃油版的 Polo 略大一些。
新車的車身輪廓與燃油車時代的大眾 POLO 十分相似,比目前的 ID.3 更緊湊一些。前臉設計了較為銳利的修長大燈組,並搭配了貫穿式日行燈與發光 LOGO,前臉的進氣口兩端微微向上揚起。
新 ID.Polo 側面是經典的大眾兩廂車風格,尾部搭載了貫穿式尾燈,頂配的 GTI 版本則強化了前後包圍。
新車將提供 38kWh 和 56kWh 兩種電池選擇,並支持最高 125kW 的充電功率,其中 56kWh 版本的車輛續航大約為 450km。
新 ID.Polo 在車內將配備 12.9 英寸的中控觸摸屏和 10.9 英寸的數字儀錶盤,並且採用實體按鍵控制音響和冷氣。
按照規劃,ID.Polo 將於 2026 年 5 月發布,ID.Polo GTI 則計劃在 2026 年底上市。
2016年,在特斯拉發布 Model 3
的那一年,大眾集團推出了 ID.Concept 概念車和電動化平台 MEB。在之後的 10 年中,大眾 ID 系列推出了眾多車型,如 ID.3、ID.4、ID.5、ID.6、ID.7、ID.與眾和 ID.Buzz 等。
▲ 大眾 ID.4
在中國新能源市場起步階段,大眾 ID 系列曾是合資品牌中的銷量冠軍。尤其是 ID.3,憑藉設計、操控和價格優勢,成為國內的銷量擔當。
然而,隨著中國新勢力的崛起和地緣政治衝擊,大眾新能源逐漸失去了優勢,甚至被部分消費者視作「雜牌電動車」,而海外市場銷量雖增長,但利潤卻大幅下滑。
▲ 大眾 ID.3
2025 年一季度,大眾全球交付量達到 213 萬輛,純電車型在歐洲和北美市場分別增長 113% 和 51%。但營業利潤卻從 46 億歐元跌至 29 億歐元,利潤率由 6% 降至 3.7%,稅後利潤暴跌 40.6%。
銷量的增長實際是以犧牲利潤換來的,大眾官方也明確表示「本季度利潤下滑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新能源車的利潤率遠低於傳統燃油車」。
▲Thomas Schäfer,大眾 CEO
面對困境,大眾選擇加速變革。
在海外,大眾投入巨資,與 Rivian 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加快產品疊代。
在中國,大眾一次性帶來了三輛概念車——上汽大眾 ID.ERA 概念車、大眾安徽 ID.EVO 以及一汽-大眾的 ID.AURA。
其中 ID.ERA 是綜合續航超過 1000 公里的全尺寸增程式 SUV;ID.EVO 是採用 800V 高壓平台的全尺寸純電 SUV;ID.AURA 則是大眾汽車專為中國打造的首款基於 CMP 平台、CEA 電子電氣架構的緊湊型轎車產品。
此外,大眾也提出了要在中國做二次本土化。大眾投資 24 億歐元讓 CARIAD 與中國汽車晶片廠商地平線成立了合資公司 CARIZON (酷睿程),並任命了中國人做 CEO;同時也與小鵬汽車共同開發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 CEA,雙方聯手開發的新車型將在 2026 年上市。
過去幾十年,大眾不僅是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更像是深度合作的夥伴,塑造了幾代消費者對汽車的第一印象。
如今在電動化新賽道上,大眾寄望以 ID.Polo、ID.Golf、ID.Passat 等承載歷史記憶的名字,重塑品牌價值與市場信心。
那麼下一個十年,ID.Passat 又是否能再現燃油時代的輝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