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街機廳的常駐嘉賓,推幣機通過高投入與「看似高回報」十分巧妙地把握住了玩家的心態,使其可以為了高額獎勵而心甘情願地投入大量的資金成本。
然而這種在國內合法遊戲廳中哪怕疊加大額折扣也需要花費大幾百才可以爽玩的遊戲形式並不是所有人隨時隨地都能吃得消的。

而且作為一款肉鴿遊戲,《浣熊推幣機》也做到了比《推幣勇者》更加接近國內遊戲廳常見款推幣機的擬真還原。
儘管為了服務於遊玩壽命與遊戲性,本作不得不做出了機制上的讓步,使得玩家不得不在遊戲幣有限的情況下逐層滿足呈指數增長的積分需求才能繼續遊戲。

但不同於《推幣勇者》那種沒錢玩推幣機的感覺,《浣熊推幣機》至少可以為玩家提供一種資金充足爽完過後用剩下的余幣收尾的感覺。
而自然,遊戲內置構築所營造的那種「終局獎勵」氛圍也是比市面上其他推幣遊戲還要優秀且還原的。

原創機製造就的意外還原
如果要說《浣熊推幣機》在機制完全原創的基礎上對推幣機還原到了何種程度,那就不得不介紹一下街機廳里的推幣機了。

與賭場以及私人小場所採購的廉價推幣機不同的是,為了避免賭博性質,正規場所的推幣機其實不能直接利用遊戲幣結算,而是會將推下來的遊戲幣按照積分等級轉換為實體獎票。

而為了加大賭注,這些推幣機往往會設置各種包含幣塔獎勵在內的疊加獎池機制,從而營造出一種讓玩家覺得可以以小博大的「撿漏」錯覺。
可事實上就算幣塔距離出幣口並不算太遠,由於推幣機本身的性質使然,玩家也依舊需要投入不小的幣量。

當然,為了增加獎勵,讓遊戲體驗看起來不那麼艱難,同時也加強推幣機本身的「遊戲」與「街機」屬性,街機廳的大部分推幣機還會設置一塊螢幕來加入內置小遊戲,玩家在推幣時推出的積分除了直接轉換為獎票以外,還會變成參與遊戲內置老虎機或是變為角色戰力等各種各樣的小遊戲數據來累積獎池使玩家獲取幣塔、增幣以及額外積分等獎勵。

不過作為一款電子遊戲,《浣熊推幣機》並沒有像《推幣勇者》一樣真的設置推幣以外的「小遊戲」機制,而是單純通過加成道具、消耗品道具以及直接進入幣池參與互動的特殊技能遊戲幣這些充滿遊戲性與肉鴿屬性的機制將整個「推幣機」都當成了所謂的「內置小遊戲」來設計。

而且即便《浣熊推幣機》採用的遊戲設計全都是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道具賽」——不像《推幣勇者》那樣只需要把推幣機以外的內容做到電子屏里就可以用現實中的推幣機還原——遊戲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成功地復刻了同類作品反而沒有還原出來的遊戲體驗。

因為在這部作品中,你即可以積累獎池,並從獎池中轉出獎票、需要推下的道具以及幣塔,還能直接通過多變的晶片與特種幣機制影響幣池的推動與結算。
而這些機制雖然在表現效果上非常遊戲化,但實際體驗其實和遊戲廳推幣機是沒有任何區別的。

當然,在街機廳中,獎票本就可以通過上萬的數量來兌換價值一百或數百左右的實物商品獎勵,因此玩家只需要無限推幣即可。

但作為電子遊戲,更不用說是一款關卡制,甚至是肉鴿玩法的電子遊戲,《浣熊推幣機》自然不能假定玩家是一個有無限金錢可以用來購買遊戲幣的街機用戶使其無止境地累計獎票,畢竟遊戲中獎票的作用是作為金幣來購買道具與額外遊戲幣,而不是可以折現成實物獎勵。

因此為了增加可玩性,不讓其變成缺乏遊戲壽命的推幣機模擬器,《浣熊推幣機》用遊戲關卡設計的思路對玩家進行了頗多限制,比如遊戲幣數以及可兌換額外遊戲幣的次數均有限制,且每個關卡的通關要求最後都是呈指數增長。

但即便如此,玩家也可以通過、或者倒不說是只能通過特殊幣種以及道具的效果來在每局的後期關卡中追求靠獎勵效果大幅度推幣,畢竟就算玩家存幣再多,高昂的目標在低效的積分累積下也很難低能高效地創造大量積分。

後記
因此比起不差錢爽推,在遊戲體驗上受到了關卡遊戲性的限制之後,《浣熊推幣機》的遊戲體驗更像是玩家在購入了大量遊戲幣並且爽推了很久之後,利用剩下的遊戲幣或推幣機內贈幣來獲取零頭獎票獎勵的過程。
也就是說,作為一款推幣肉鴿遊戲,《浣熊推幣機》無疑是優秀且成功的。

優點:
- 原創機制足夠有趣
- 推幣體驗足夠還原
- 美術設計非常優秀
缺點:
- 開荒難度高
- 通關基本要靠獎勵機制,運氣成分占比較高
評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