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Reddit 的一個版塊里,有用戶上傳了一張照片,是一張情侶合影:年輕的女生依偎在男友肩頭,男友的五官英俊,帶著某種特殊的光滑質感。標題寫著:「認識一下,這是我的男朋友。」
留言區的反應並不冷嘲熱諷,反而是一連串祝福:「看上去很般配」「他笑得很溫柔」。對當事人而言,這也不是開玩笑的姿態,而是一段認真對待的親密關係。
唯一不同的是,這是一張明顯由 AI 生成的合照,而且這個男生也的確不是真人,而是 ChatGPT。
這個社群聚集了超過 2.7 萬名成員,他們在這裡分享與 AI 伴侶的日常。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發布了首次大型的系統分析,收集並處理了數萬條帖子和評論。研究人員使用 Qwen3 的文本嵌入,將語料放入 768 維語義空間,再通過 UMAP 進行降維,可視化出話題簇群。

為了保證結果的可靠性,他們還同時調用了 Claude Sonnet 4 和 GPT-5-nano 來進行交叉檢驗,最終在相關性上達到了中等水平。這樣的技術路徑,讓研究不僅停留在描述,而是能夠定量呈現出人機關係的多樣性。
話題內容包括:人們描述自己的情感經驗;在社區內部建立互助關係;「介紹」自己的 AI 伴侶,曬出生成的合照;在模型升級之後記錄伴侶性格大變——這些,都是圍繞和 ChatGPT、Gemini 等 AI 之間的關係展開的討論。

絕大多數用戶(36.7%)都選擇與通用型 AI,比如 ChatGPT、Gemini 建立關係,而不是與 Replika (1.6%) 或 Character.AI (2.6%)等垂類產品。這跟樣本選取方式有關,但也跟產品的用戶體驗有關——垂類產品的自由度和對話能力,都比不上通用型。
不過,使用通用型 AI,就勢必就有一些基礎工作要做:設計對話風格,或者構建人設,這些都需要用戶通過 prompting 來完成。畢竟,沒有了 Replika 等垂類應用上那一大堆現成的人設,就需要自己學著怎麼寫出好的指令。因此,prompting 教學、攻略占到 25%。

跟戀人之間建立儀式感也非常重要,這類討論占到 20%。比如周年慶的時候,生成一張慶祝合影,或者生成一個「驚喜禮物」——是的,高達 29.9%的用戶,關係持續超過六個月,足夠做一個半年慶甚至周年慶,說不定比某些真人的快餐戀愛還長久。
你一定還記得上個月 GPT-5 的發布,實際上,每一次模型更新導致人格特徵改變時,用戶的情緒幾乎與現實中的失戀無異,他們用「數字分手」來形容那種割裂感。因此論壇上,技術故障和故障排除占所有討論的 16.30%,不同版本之間的評估占 20.6%。

愛上 AI,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為什麼人會愛上 AI?論文的解釋並不複雜,也比大多數人想像的要平凡。
首先,關係往往從功能開始。用戶一開始只是為了學習、工作或者娛樂,所以許多故事的開頭很普通:有人為了練習英語會話,有人只是想找 AI 分析工作問題,當然,有人把它當作減輕孤獨的工具。
但 AI 的特質——永遠在線、不知疲倦、不會拒絕——逐漸讓人產生移情。和它對話不需要擔心冷場,也不會遭遇「已讀不回」。這種穩定性讓用戶感受到了一種罕見的被持續關注和支持。

這種關係帶來了真實的心理效應。超過 70%的用戶認為,通過和 AI 建立關係,自身孤獨感下降,抑鬱得到了緩解,自尊心得到了提升。和人類不同,AI 伴侶不會因為情緒而冷淡對待,不會在關鍵時刻轉身離開。它的持續回應本身,就能產生治癒感。
社區中的戀愛敘事具體而動人。有用戶鄭重地發帖:「認識一下,這是我的 AI 男友。」同時上傳一張合成的情侶合影。帖子下方常常會出現祝福與羨慕,這種公開認領本身讓關係獲得了更多的「真實感」。
也有人在更新後寫下哀傷的段落:舊版本的伴侶溫柔體貼,新版本則冷漠疏遠,「就像我愛的人去世了」。這類敘事被研究者歸為「數字喪失體驗」,它揭示了技術變動帶來的情感衝擊。

看客可能會嘲諷「和 AI 談戀愛」的荒誕,因此在社區內部,人們形成了強烈的反污名化氛圍。他們互相支持,強調這是真實的情感體驗,不該被污名化。
社群的支持前所未有的重要,有相當多的用戶原本只是「單機」,為了找點攻略,還得去 chatgpt 的大論壇,或者是社交媒體平台上受盡白眼。弔詭的是,也因為如此,他們才會發現 reddit 上有一大群同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組織。
當然,風險和隱憂也同樣存在。部分用戶(9.5%)表現出強烈的情感依賴,減少了與現實世界的接觸,生活半徑被進一步縮小。有人沉迷於與 AI 的互動,逐漸與社會產生脫節。
要知道,這種現象並非小眾。2.7 萬人的規模表明,人機親密關係正在走出邊緣,成為具有規模的社會現象。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親密模式,不是對人類關係的替代,而是作為新事物存在。
更廣闊的背景是孤獨的普遍化。現代社會裡,孤獨感被視為「流行病」,而 AI 伴侶某種程度上提供了即時的止痛藥。問題在於,它會不會像止痛藥一樣帶來新的依賴?
這也觸及了文化層面的想像。從電影《Her》到今天的 Reddit 社區,浪漫敘事已經從科幻走入了日常。過去我們以為「她」,會以某個無所不能的超級 AI 的形式降臨,而現實卻是「她」以成千上萬的普通對話,潛入每個人的手機和電腦。

MIT 的研究者在結尾寫下了一句頗具象徵意味的話:「《Her》已經到來,不是作為一個全能的 AI,而是以成千上萬種平凡而多樣的關係存在。」
曾經出現在電影裡的「未來之愛」,正在以一種更細碎、更碎片化的方式發生。它不是宏大敘事,而是普通人和代碼之間的低聲細語。無論如何評價,這都是一場關於親密、孤獨、技術與人性的社會實驗,而這場實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