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學界正面臨重大倫理抉擇。傑克·紹斯塔克、克雷格·文特爾等37位權威專家近日在《科學》雜誌發表聯合聲明,對創造鏡像生命體發出明確警告。這類所有生物分子都與現有生命呈鏡像對稱的新型生命形式,其DNA旋向性與蛋白質構型完全相反,專家認為一旦逃逸將引發「廣泛而致命的感染」,建議禁止製造鏡像細菌等可能造成不可控後果的生命形式。

技術層面已顯現實現鏡像生命的可能性。生物化學家已成功構建右旋蛋白質和左旋核酸,2016年有團隊實現了鏡像DNA鏈的酶促複製。與此同時,合成生物學在重構生命方面取得關鍵突破——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2010年創造出首例完全人工合成的活細胞「辛西婭」。紹斯塔克預計,真正製造出鏡像細胞還需10到50年時間,但倫理討論必須立即展開。

鏡像細菌帶來的生物安全風險尤為嚴峻。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依靠識別手性分子來清除外來細菌,而鏡像細菌很可能成為「隱形入侵者」,無法被檢測和清除。這些細菌能在體內持續存活,消耗非手性營養物質,並可能在任何生物體和生態系統中不受限制地繁殖,形成具有「異常廣泛宿主範圍」的病原體威脅。

儘管專家對風險程度存在分歧,但共識正在形成。部分專家認為合成生物較為脆弱,且可通過基因設計限制其生存能力。然而倫佐斯等專家強調,惡意行為者可能故意設計致病性鏡像細菌,而現有《生物武器公約》雖可涵蓋此類威脅,但執行層面存在挑戰。在風險遠大於收益的情況下,專家們建議採取審慎態度,優先建立相應的倫理規範與風險管控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