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OpenAI 只有 200 萬名每周活躍開發者,以及 1 億名每周活躍用戶。
兩年後,在 OpenAI 剛剛召開的 DevDay 上,Sam Altman 透露:如今已有 400 萬名開發者使用 OpenAI 模型構建產品,超 8 億人每周用 ChatGPT,API 每分鐘處理 60 億 tokens。
多虧了大家,AI 已經從人們拿來玩的東西,變成了人們每天都在用來創造的工具。

就沖這增長速度,可以說是贏麻了。
而且就在上周,OpenAI 通過一筆 66 億美元的股權交易,公司估值直接衝到了 5000 億美元,超過了馬斯克的 SpaceX,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企業。

DevDay 劃重點:
ChatGPT 變超級 App:對話中直接調用第三方應用,AI 主動推薦工具,支持應用內交易變現。
AgentKit 工具包上線:可視化拖拽搭建多 Agent 工作流,幾分鐘完成從開發到部署的全流程。
Codex 全面開放:自然語言實時寫代碼,支持語音控制和 Slack 集成,自動審核 PR 提升團隊效率 70%。
模型 API 大升級:最強 GPT-5 Pro 開放 API、語音成本降 70%、Sora 2 支持產品內影片生成和精細控制。
ChatGPT 里直接裝 App 了
今天,OpenAI 扔出個重磅炸彈——ChatGPT 現在可以直接調用第三方應用了。
過去你可能得專門下載 App;現在只需一句話,Spotify、Canva 等應用就能在對話中自動喚起,還能提供可直接操作的交互界面。
如果你已經訂閱了某個外部服務,還能在 ChatGPT 里直接登錄賬戶,無縫銜接。

從今天起,除了歐盟地區,所有登錄用戶都能用,覆蓋免費、Go、Plus 和 Pro 計劃。首批試點合作夥伴陣容相當豪華:Booking.com、Canva、Coursera、Figma、Expedia、Spotify、Zillow 等一眾廠商。
現場演示環節更是精彩。
OpenAI 員工打開 ChatGPT,直接讓 Canva 給一家遛狗服務公司設計宣傳海報。幾秒鐘後,Canva 就給出了好幾種設計方案。

然後他又請求基於海報內容生成一份商業展示 PPT——這一套組合拳下來,絲滑得不行。
接著,他又通過 ChatGPT 調用了 Zillow,讓它展示匹茲堡地區的待售房屋。Zillow 瞬間生成了一張可交互地圖,用戶還能進一步提問了解更多細節。

更智能的是,當 ChatGPT 覺得某個應用能幫到你時,它還會主動推薦。
比如你說「幫我做個派對播放列表」,它可能直接喚起 Spotify 來協助——這波操作,屬實有點東西。

這一切的背後,是全新發布的 Apps SDK(應用開發套件)。開發者現在可以使用 Apps SDK 預覽版開始構建自己的 ChatGPT 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Apps SDK 構建在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之上——這是個開放協議,允許開發者把外部數據源連接到 AI 系統,同時也意味著用這個標準構建的應用能在任何兼容平台上跑。
正如 iOS 提供作業系統,App Store 負責分發變現,最後組成移動網際網路生態。現在 ChatGPT 就是作業系統,Apps SDK 是開發工具,8 億用戶是生態基礎。
說白了,就是 ChatGPT 要變成超級 App 了。

此外,今年晚些時候,OpenAI 還將開啟應用提交流程,推出專屬應用目錄,並公布變現機制——包括支持全新的 Agentic Commerce Protocol,能在 ChatGPT 內實現即時結賬與交易。
AgentKit 登場,造 Agent 從此不愁
今天 OpenAI 正式推出 AgentKit——一整套專為開發者和企業打造的完整工具。

在此之前,構建 Agent 簡直是個噩夢:複雜的流程編排、自定義連接器、手動評估、上線前還要花好幾周開發前端。現在有了 AgentKit,包括三大核心組件:
Agent Builder:用於創建和管理多 Agent 工作流版本的可視化畫布
Connector Registry:管理員集中管理數據與工具互通的中心
ChatKit:能將可定製的聊天式 Agent 體驗嵌入產品的工具包
具體來說,Agent Builder 提供可視化畫布,支持通過拖拽節點來編排邏輯、連接工具,並配置自定義安全規則。支持預覽運行、內嵌評估設置以及完整版本控制。

發布會上,Altman 也將這個功能比作「用於構建智能 Agent 的 Canva」。

OpenAI 還推出 Connector Registry(連接器註冊中心),讓開發者能夠通過 管理員控制面板 安全地將 Agent 連接至內部工具或第三方系統,同時確保數據安全與訪問控制。

ChatKit 則讓開發者輕鬆將基於聊天的智能 Agent 嵌入自己的產品中,無論是應用還是網站,都能根據品牌主題深度定製。合作示例包括 Canva、LegalOn、HubSpot。
去年 OpenAI 推出了 Evals,幫開發者測試提示詞並衡量模型行為,今年則新增了四項強大能力:數據集、追蹤評分、自動提示詞優化、第三方模型支持。

此外,強化微調(RFT)讓開發者能定製 OpenAI 的推理模型。目前 RFT 已在 o4 mini 上全面開放,並在 GPT-5 上以內測形式提供,還引入了自定義工具調用和自定義評分器兩項新功能。
僅用時 7 分 11 秒,OpenAI 員工就為 Dev Day 網站從零搭建了 AI 助手。通過可視化方式添加分類 Agent 、路由節點、Sessions Agent 處理會議日程、Dev Day Agent 處理通用查詢,還加了 PII 防護。

搭建完成後,當用戶在 Agent Builder 中提出了「應該參加什麼會議來了解構建 Agent?」這個問題。系統自動執行完整流程:檢查 guardrail、分類意圖、從文檔提取資訊、使用 Widget 展示,最終推薦合適的相關會議。
確認工作流正常後,她將其命名為「Ask Frog」並發布獲得 Workflow ID。

然後在 Dev Day 網站代碼中使用 Chat Kit React 組件集成了這個代理,配置了 Frog 主題的顏色、占位符和啟動提示,添加了底部滑出式聊天界面,並在網站頂部放置「Ask Frog」鏈接,且所有參會者立即可用。
這一波流程下來,還是相當絲滑的。
OpenAI 全面開放 Codex,動動嘴就能讓 AI 寫代碼
自 8 月初以來,Codex 的日活躍使用量增長了 10 倍以上,GPT-5-Codex 在發布後三周內已處理超過 40 萬億 tokens。
發布會上提到,在 OpenAI 內部,如今幾乎所有工程師都在用 Codex。團隊每周合併的 Pull Request 數量增加了 70%,而 Codex 幾乎會自動審查所有 PR。

今天,OpenAI 正式宣布 Codex 全面開放使用,同時帶來三項全新功能:
全新 Slack 集成:在團隊頻道或線程中直接向 Codex 委派任務或提問
Codex SDK:將驅動 Codex CLI 的同款智能 Agent 嵌入自己的工作流
全新管理員工具:更直觀查看和管理 Codex 的大規模使用情況
藉助 Codex SDK,你只需幾行代碼,就能將同款 Agent 引入自己的工程工作流或應用中。目前 SDK 已支持 TypeScript,未來將支持更多語言。
從今天起,Slack 集成和 Codex SDK 對 ChatGPT Plus、Pro、Business、Edu、Enterprise 計劃用戶開放。

OpenAI 員工在舞台上現場構建完整的攝影機控制系統,包括構建 Node 伺服器、編寫所有 UDP 數據包處理邏輯,甚至成功實現用 Xbox 手柄控制了攝影機的任務,以及還能通過與 AI 對話控制攝像機和會場燈光。
最後,演示者還不忘展示 Codex SDK 的實時編程能力,用語音請求 AI 調用 Codex 實時修改 React 應用代碼,展示電影式的滾動字幕效果。而整個演示過程沒有手寫一行代碼,僅靠自然語言完成。
模型和 API 全面更新,這波真香
GPT-5 Pro 正式向所有開發者開放 API 訪問。

這是 OpenAI 迄今發布過的最智能模型,特別適合處理需要高準確性和深度推理的困難任務,應用領域涵蓋金融、法律、醫療等專業領域。

GPT-5 Pro 價格
語音方面,OpenAI 還發布了 gpt-realtime-mini,價格降低了 70%,但保持相同的語音質量和表現力。
Sam Altman 特別強調,語音將成為人們與 AI 交互的主要方式之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Sora 2 的 API 預覽版已經正式發布,開發者現在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產品內生成高質量影片。

Sora 2 的 API 使用非常靈活,開發者可以控制影片長度、寬高比、解析度,輕鬆混剪影片,並且所有影片都配有完整的逼真同步音效。
在發布會的尾聲,Sam Altman 在總結時強調,軟體開發已經從過去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漫長周期縮短到現在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
整場發布會展示的從 Apps SDK 到 AgentKit 再到 Codex 的完整工具鏈,都建立在這些強大的模型 API 基礎之上。
不得不說,OpenAI 這波更新幾乎覆蓋了開發者關心的所有領域——從應用生態到 Agent 工具,從代碼助手到影片生成,一個不落。
高端的產品發布會,往往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最後,你覺得哪個功能比較實用,
附參考地址: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apps-in-chatgpt/
https://openai.com/index/codex-now-generally-available/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agentk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