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任天堂8位主機FC,相信應該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了。當年在國內受限於種種原因,到了千禧年前後仍然是一些囊中羞澀玩家的唯一裝備,那個時候有不少組裝卡帶商,利用資訊不發達的環境,推出了不少冒充海外大作的山寨遊戲,大部分粗製濫造騙錢的同時,也有少數良心作品,其中外星科技製作的《勇者鬥惡龍7》曾令我印象深刻,以FC的性能顯然不可能移植真正的PS版7代,其實這是FC原版《勇者鬥惡龍4》漢化 山寨標題的產物。本期我們就來回顧下這款FC時代最後的《勇者鬥惡龍》遊戲,看看它是如何在前三部基礎上繼續進化,並為後續作品打下良好基礎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勇者鬥惡龍》系列在FC主機經過三代發展後,已經將「日本國民遊戲」這個形象深深植入到玩家心中,同時也開啟了傳統2D像素畫風JRPG的黃金時代。然而此時這個品牌迎來了全新的挑戰,史克威爾旗下的《Final Fantasy》系列也逐漸成長起來,整體表現大有分庭抗禮之勢,同時任天堂新一代16位主機SFC上市,讓玩家對於新作體驗有了更高的期待。以堀井雄二為核心的製作團隊並不滿足於現狀,決心打造出更加優秀的JRPG作品,前三代劇情組成的三部曲已經難以拓展,必須創作全新的故事內容,硬體平台仍然選擇了已經熟悉的FC,同時也開始了對新平台的技術研究。

1990年2月11日,《勇者鬥惡龍4》正式在FC主機發售,開發團隊仍然延續了之前的成功組合,堀井雄二負責遊戲設計和劇本創作,以中村光一為首的Chunsoft負責程序開發,鳥山明負責角色設計,椙山浩一負責音樂創作,本作的卡帶容量高達512KB,稱得上FC遊戲的豪華配置。

《勇者鬥惡龍》系列自從誕生以來迅速收穫了大量忠實粉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通俗易懂且回味無窮的故事情節,遊戲中並沒有過多晦澀複雜的世界觀,通過與形形色色的NPC對話,在玩家腦海中構造出代入感極強的生動場景。堀井在新作中對劇本進行了大膽創新,突破了以往遊戲中單一主線設計,讓玩家通過不同角色多個視角進行冒險,最終融合起來打造出充滿立體感的全新世界。

《勇者鬥惡龍4》的故事分成了5個章節,共有6個主要角色,包括可以自定義姓名性別孤兒出身的勇者、王國知名戰士萊安(McRyan)、擅長格鬥的頑皮公主阿萊娜(Alena)、立志成為世界第一武器商人而外出冒險的特魯尼克(Torneko)、為報殺父之仇的瑪雅(Maya)和米娜(Meena)姐妹。玩家在前4章中分別體驗不同的人物情節,彼此之間並沒有交集,到了最後一章則匯集到一起,共同打倒魔王皮薩羅。

本作的基本玩法仍然延續了前幾作,玩家可以在多種地形組成的世界地圖中探索冒險,其中城鎮是重要的流程節點,不僅提供了交易道具裝備、休息回復、保存進度等功能,更是可以通過與形形色色NPC對話,獲取情報推進劇情,野外的迷宮地牢則充滿了挑戰,複雜的地形加上各種強力敵人非常考驗玩家的耐心。值得一提的是,遊戲地圖和現實中地球各大陸有幾分相似,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另外晝夜交替系統也大大提升了代入感,白天和晚上在城鎮中遇到的人和對話有所不同,而敵人也會在夜間變得難以對付,不過當年的硬體條件還不支持真實時間同步,只能以遊戲內模擬形式實現。

除了城鎮以外,玩家在地圖上移動會隨機遇到敵人,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踩地雷」,戰鬥畫面仍然是系列標誌性的第一人稱視角,每個回合開始之前,你可以通過菜單給團隊成員下達攻擊、魔法、道具、逃跑等指令,擊敗敵人後可以獲得經驗值和金錢獎勵,還有一定幾率會掉落道具。

人物角色的培養同樣是系列重要樂趣之一,相對於現代RPG作品中複雜的數值、技能、人物關係等成長體系,FC時代的《勇者鬥惡龍》系列可以說是簡單明了。角色屬性只有等級、HP、MP、力量、速度、防禦等幾種,配合武器、防具、飾品等道具提供數值加成,讓玩家有充足的動力不斷打怪升級,為了獲取頂級裝備更是會挑戰那些高難度的迷宮。

《勇者鬥惡龍4》在保留系列傳統的基礎上,也追加了一些新功能,例如在最後一章的故事中玩家會將之前章節中的角色匯集到一起,此時戰鬥菜單會變成策略指令形式,通過簡單的規則設定,讓遊戲AI完成大部分操作。此外在故事流程中還會有一些臨時的成員協助玩家冒險,遊戲設計了馬車系統最多可搭載8名成員,你可以根據需要更換配置以適應不同場景的戰鬥,然而有些迷宮是馬車無法進入的,需要提前準備好應對接下來的挑戰。

另一個極大豐富玩法的系統就是獎牌收集,類似現代開放世界遊戲中的各種收藏品,共有32個獎牌散落在世界各地,鼓勵玩家去探索地圖上的邊邊角角,收集之後還可以去指定場所兌換特有的強力裝備。此外一些場景中的柜子、抽屜、骨灰盒等也藏有物品,從金錢到提升數值的種子,翻箱倒櫃搜刮一空成了JRPG玩家不可或缺的樂趣。

前作3代中出現了怪物競技場金錢下注功能,算是賭博系統的雛形,這一次開發者對此進行了大幅完善,玩家可以在賭場中用金錢兌換籌碼,項目包括老虎機、撲克牌、怪物競技場,同時出現了只有通過賭博才能獲取的裝備,當年通過撲克牌最大下注是很多玩家快速賺錢的重要手段。

《勇者鬥惡龍4》發售後在日本地區銷量達到303萬套,在FC生涯末期為玩家奉獻了一款超級大作,1990年4月27日,史克威爾的《Final Fantasy III》同樣在FC主機發售,日本地區銷量139萬套,從此JRPG進入到盛世階段,在新一代主機SFC上的競爭也即將到來。

2001年11月22日,PS版《勇者鬥惡龍4》發售,由Heartbeat開發,艾尼克斯發行,本作採用了《勇者鬥惡龍7》相同的畫面引擎,對FC原版進行了徹底的重製,新穎的3D多邊形畫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不過和同期PS主機其它RPG華麗畫風相比,《勇者鬥惡龍4》的畫面實在難稱出色,之前發售的PS版7代就因此被玩家們詬病,好在豐富的玩法內容彌補了這一點。

重製的PS版在保留FC原版主要世界觀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新元素,最重要的就是額外的第6章故事,玩家首次擊敗皮薩羅後會提示存檔,然後就可以開始體驗全新的地牢迷宮和結局等內容,此外每個章節開始前還加入了相關的情節和角色介紹,場景、裝備、魔法、賭博等細節也有調整。PS版取得了120萬套銷量的不俗成績,遺憾的是由於Heartbeat業務調整最終未能在日本以外地區發售影響了普及程度。

2007年11月22日,《勇者鬥惡龍4》在任天堂NDS掌機上推出,遊戲畫面表現與PS版接近,針對掌機螢幕特點進行了優化,雙螢幕上方可以直觀看到當前地圖和戰鬥資訊等內容,2008年9月16日在北美地區發售,最終取得162萬套銷量,其中日本地區127萬套。

2014年4月7日,遊戲移植到iOS等移動端平台,畫面表現再次得到提升,音樂也進行了重新編排,針對移動設備特點改成了豎螢幕觸摸操作,時至今日仍然可以在App Store付費下載。

《勇者鬥惡龍4》當年推出的時候曾引起較大爭議,FC原版雖然表現不俗,但是在年度遊戲最佳劇本評選中意外不敵《Final Fantasy III》,也許是多主角多視角的敘事模式在當時讓玩家不太習慣。不過時隔多年後的現代玩法作品,各種新穎的劇情層出不窮,甚至有些題材已經可以用燒腦來形容,需要看專業分析才能理解,討論情節也成了遊戲新的樂趣,再回過頭看《勇者鬥惡龍4》,那種超前的理念著實讓人感到驚嘆。

本作另一個重要的貢獻,就是創造出多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特魯尼克,這個留著鬍子胖胖的商人造型非常討人喜歡,他所屬的章節內容當年也受到玩家好評,在後續作品中多次出現成了系列標誌之一,從SFC時代開始還推出了以他為主角的《特魯尼克大冒險》系列,足以可見其受歡迎程度。另外身穿黑衣留著白色長髮的皮薩羅,也顛覆了以往反派BOSS凶神惡煞的造型特點,這種冷峻風格的人設開始成為眾多遊戲作品模仿的對象。

《勇者鬥惡龍4》在整個系列中有著承前啟後的重要價值,一方面延續了FC時代前三作的成功,同時對故事人設等元素進行了大膽嘗試,為後續在SFC主機的新作打下了堅實基礎,對於喜歡JRPG的玩家而言,這部經典是不容錯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