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最近幾年索尼的口碑一直處於褒貶不一的狀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索尼的第一方遊戲長期以來深受玩家喜愛,眾多品牌作品層出不窮,但近幾年卻產能不足而且還屢次翻車。其實更可惜的是在索尼主機近三十年發展歷史中,有不少優秀IP由於種種原因,早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本期我們回顧的,就是對索尼遊戲體驗有著革命性推動價值的經典系列——《海豹突擊隊》(SOCOM)。
2000年3月4日推出的索尼PS2,累計總銷量超過1億5千萬台,直到2012年12月28日才正式宣告停產,可以說是遊戲史上最成功的家用主機,然而這個平台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在發售初期面臨老牌廠商任天堂的NGC、新興巨頭微軟的Xbox,這兩家競爭對手的強烈衝擊。其中Xbox憑藉微軟在電腦領域的豐富經驗,給玩家們帶來了全新的遊戲體驗,尤其是主機自帶硬盤和以太網卡,首發遊戲《最後一戰》(Halo)表現令人震驚,讓人看到了家用機聯網對戰娛樂的巨大潛力。
而在索尼這邊,由於PS2主機發售較早,加上經營策略等原因,最初的硬體根本沒有考慮聯網元素,最早型號的1系列日版主機,需要額外購買PCMCIA接口的以太網卡,以及外接式擴展硬盤,這個拖著連接線類似移動硬盤的外設,甚至還需要額外的電源,用起來別提有多麻煩了,當年的索尼在聯網領域確實準備不充分。
索尼及時調整,隨後推出的新型3系列主機,開始預留了硬盤和網卡擴展槽,2002年5月16日,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大作《Final Fantasy XI》發售,作為當時日式RPG頭號招牌,本作大膽轉型為MMORPG,優秀的品質對PS2主機的聯網功能起到了極大推動作用,很多玩家可能有所不知,時至今日本作仍然可以在PC端遊戲,運營壽命已達21年。
2002年8月27日,索尼在北美地區推出了PS2主機BB Unit套件,包括了以太網卡和40GB硬盤,可以直接插入主機尾部的擴展槽,無需額外連接電源,一步到位讓PS2玩家實現了聯網遊戲功能,為了推廣這款外設,索尼也同時發售了被寄予厚望的《海豹突擊隊》。
海豹突擊隊,這個名字相信很多玩家在電影和美劇中都聽說過,這支美軍特種部隊全稱The United States Navy's Sea, Air, Land Teams,簡稱SEALs,1962年1月正式成立以來完成了多項重要任務,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2011年5月1日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同時在遊戲中也經常出現他們的身影,例如RTS遊戲《紅色警戒2》中,海豹突擊隊是盟軍陣營強力步兵單位。
PS2版《海豹突擊隊》,由來自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市的Zipper Interactive開發,根據英文翻譯國內玩家一般俗稱「拉鏈廠」,雷德蒙德是微軟和任天堂美國總部所在地,而在1995年成立的拉鏈廠,也深受濃厚科技氛圍薰陶,很早就開始了PC遊戲開發業務,與索尼合作之前曾推出《機甲戰士3》(MechWarrior 3)、《血色蒼穹》(Crimson Skies)等知名作品,具有豐富的3D遊戲開發經驗,這一次配合BB Unit硬體,成功彌補了PS2主機的聯網短板。
本作的英文名稱SOCOM,來自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United States 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縮寫,副標題和LOGO和真實特種部隊一致,毫無疑問遊戲得到了軍方大力支持,拉鏈廠在開發過程中曾與現實中海豹突擊隊員交流,獲得了大量指導和反饋,遊戲中還收錄了一部關於海豹突擊隊的紀錄片。
《海豹突擊隊》採用了背後視角第三人稱動作射擊玩法,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TPS,這在當年算是比較新穎的形式,基本操作和傳統第一人稱射擊FPS差別不大,同時更方便玩家觀察隊友和戰場形勢,也由此衍生出了豐富的玩法內容。
遊戲的單人戰役模式中,玩家帶領三名隊友組成精銳海豹小分隊,在阿拉斯加、泰國、剛果、土庫曼斯坦四個區域執行12項任務,包括消滅恐怖分子、營救人質、獲取情報、摧毀基地等。限定版遊戲中附帶了專用USB耳麥,你可以在用手柄操作角色同時,用語音形式指揮AI戰友行動,儘管受限於二十年前的技術水平,AI只能識別一些特定格式的簡單語音,但仍然讓玩家代入體驗大幅提升,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沒有耳麥也沒關係,使用手柄調出快捷指令菜單即可。
本作既然得到軍方背書,豐富的武器裝備自然不會缺席,包括M4A1、AK47、MP5等玩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武器,還有各種手槍和爆炸物,由於海豹小隊只有四人,面對敵人數量眾多,所以儘量使用靜音武器潛入暗殺就成了主要操作,每個任務開始前你都可以給每名成員精心挑選武器。
多人模式則是《海豹突擊隊》的精華內容,基本玩法和我們非常熟悉的CS類似,分成了海豹小隊和恐怖分子兩方勢力,共有10張地圖可選,最多支持16人聯網對戰,遊戲規則包括了消滅對方團隊成員、在指定地點放置炸彈、營救全部人質等。藉助索尼全力推廣的PS2網路服務,玩家可以體驗流暢的團隊多人遊戲,同時本作還加入了戰隊功能,無論是新建還是加入戰隊都很方便,讓你可以輕鬆找到同伴開始遊戲。
受限於當年的技術條件,《海豹突擊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PS2聯網設備需要單獨購買尚未普及的環境下,遊戲不支持本地多人遊戲,限制了一部分玩家體驗,同時也沒有通過聯網提供地圖更新等擴展服務。最讓玩家頭疼的事,就是最初版本中由於遊戲漏洞,導致大量作弊行為出現,索尼並沒有採用現在通行的聯網強制更新形式修補,而是推出了Greatest Hits廉價再售版光盤,這兩個版本互不兼容,聯網遊戲時會分到不同的伺服器,但是到了2006年,官方又合併了伺服器,最終也沒有解決作弊這個頑疾。
好在遊戲整體表現優秀,受到玩家廣泛好評,加上索尼全力推廣BB Unit,最終取得了365萬套的不俗銷量,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歐美地區,日本地區只有6萬套,儘管和微軟的《最後一戰》相比有明顯差距,但仍然使得索尼有了屬於自己第一方射擊大作。
《海豹突擊隊》的成功,也讓索尼看到了主機聯網遊戲的巨大潛力,眾多日本大廠也開始推出相對應的大作,包括索尼的《大眾高爾夫Online》、光榮的《信長之野望Online》、卡普空的《惡靈古堡 爆發》等,前面提到的《Final Fantasy XI》也發售了首部擴展DLC《吉拉德的幻影》,讓PS2主機全面進入到網路化時代。
2003年11月4日,續作《海豹突擊隊2》在PS2主機發售,在延續核心玩法基礎上,遊戲強化了單人戰役的故事劇情,12個單人任務包括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巴西、俄羅斯等場景,用過場動畫等形式打造出電影化表現,最終粉碎了試圖在美國西雅圖引爆核武器的陰謀。玩家在單人任務中除了體驗劇情外,還可以解鎖多人模式中皮膚等元素,除了過關必須的主線任務外,關卡中還有豐富的支線和隱藏目標,大大豐富了用戶體驗。
續作的多人模式也得到強化,共有12張全新的地圖,同時前作10張地圖也進行了路徑調整等改進,以重製的形式收錄進來,此外官方PlayStation雜誌也通過附帶光盤形式提供新地圖,前作中作弊現象終於有了明顯改善,本作取得了294萬套銷量,延續了系列優異表現。
在此之後,隨著以《決勝時刻》為代表的電影化FPS紛紛湧現,《海豹突擊隊》這種追求真實的玩法開始陷入瓶頸,PS2主機上兩部續作分別取得169萬和204萬銷量,顯露出下滑之勢。2005年10月《海豹突擊隊3》發售後,拉鏈廠正式被索尼收入麾下,先後在PS3、PSP等平台開發新的系列作品,但銷量表現已降至百萬以下,系列最後一部是2011年4月在PS3主機推出的《海豹突擊隊4》(SOCOM 4 U.S. Navy SEALs),銷量只有90萬套,與同類玩法作品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
2012年3月,索尼解散了拉鏈廠團隊,同年8月,PS2平台的《海豹突擊隊》遊戲多人伺服器關閉,曾經索尼主機最具代表性的聯網遊戲運營結束,2014年1月28日,最後一部《海豹突擊隊4》也宣告停服,從此這個系列徹底淡出舞台,少數核心愛好者只能以離線單機形式來重溫這款經典之作了。

《海豹突擊隊》系列,可以說是偏硬核真實模擬射擊遊戲的代表,相對於現代流行作品,上手難度較高,遊戲體驗也比較沉悶枯燥,這也是真實模擬玩法的通病,例如《閃點行動》(Operation Flashpoint)等,玩家更喜歡那種畫面華麗簡單爽快的作品。總的來說這個系列基礎很高,但天花板較低,除非有徹底的改變,否則很難重現昔日的輝煌,很多新玩家已經不認識這個名字了,但是當年對PS2主機的巨大貢獻,卻是永遠不能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