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大利亞大學在《情報》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大腦整體功能直至55歲至60歲才達到峰值,在處理複雜任務及職場高層管理方面可能表現更佳。研究團隊通過分析數萬名成年人樣本數據,確立了包括記憶廣度、知識儲備、道德推理、情商及「大五人格特質」在內的16項關鍵評估維度,系統描繪出各項能力在整個生命周期的演變軌跡。

研究結果揭示了不同認知能力的發展差異:推理能力、資訊處理速度等基礎認知功能在18-25歲達到高峰;情商與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在35-45歲期間持續提升;知識儲備、責任心與金融素養直至65歲仍保持增長;情緒穩定性與道德推理能力更是在75歲展現最強水平。這種能力的持續性發展,使綜合心理功能在中晚年達到最佳狀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前所長張侃教授對此研究表示認同,指出40-60歲普遍被視為人生黃金時期,這一階段個體在知識儲備、社會經驗與決策能力上更趨成熟。他同時強調,具體能力峰值存在領域差異,如醫務工作者專業巔峰多在50歲前後,而政治家可能更晚,但這正體現了中年群體在複雜社會角色中的獨特優勢。

研究作者吉勒斯·吉尼亞克教授表示,該結論為人們應對老齡化提供了全新視角——中年不應被視為衰退起點,而是潛能持續爆發的重要階段。這一發現不僅顛覆了「腦力隨年齡增長必然下降」的刻板印象,也為延遲退休政策提供了心理學層面的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