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2025年07月02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當 iPad Pro 正忙著把 M 處理器塞進不到 5mm 厚的機身,努力向著「生產力」一步步進發的時候,隔壁的 MacBook 卻計劃著把 A 系列處理器放在筆記本裡面。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庫克這次不是要把 Mac 晶片偷到 iPad 上,而是要把 iPhone 晶片偷到 Mac 上

今天早些時候,MacRumors 發文聲稱:去年夏天,MacRumors 分析師 Aaron 就在 macOS 15 Sequoia 有關 Apple Intelligence 的後端代碼中,發現了一台型號標識符(model identifier)為「Mac17,1」的新設備: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其中 Mac16,3 為 M4 iMac,Mac16,5 為 M4 Max 的 16 寸 MacBook Pro,等等|X @aaronp613

根據 MacRumors 的說法,它們後續通過其他途徑分析和確證,最終認定這款標識符「Mac17,1」的新設備使用的處理器為 iPhone 16 Pro 上同規格的 A18 Pro 晶片,而非 M 系列 Apple Silicon 處理器。

與之相呼應的是,分析師郭銘錤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也在 6 月末發表了一篇預測,指出蘋果供應鏈巨頭深圳長盈精密將會為一款「低價版 13 寸 MacBook 」提供外殼,這款低價版 MacBook 預計會使用 A18 Pro 處理器,以及類似 iMac 的多彩搭配。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此外,郭銘錤還在預測中對這款 A 處理器 MacBook 的投產時間做出了預估。根據預估的數據可以猜測:

– 新的 MacBook 預計於 2025 年 Q4 末或 2026 年 Q1 投入量產,比較可能的發布時間為 2026 年的春季發布會(一般是每年的三、四月)。

– 蘋果計劃在 2026 年讓 MacBook 總出貨量回到疫情期間時的約 2500 萬台/年,因此可能會為這款新的 MacBook 做出一些有吸引力的定價,預期讓它在 2026 年達到 500~700 萬台的出貨量。

相對較低的定價,既不屬於 Air 也不屬於 Pro 系列,以及別出心裁的處理器,當這三者結合在一起時,我們立刻就會發現它的歷史相似性:這不就是曾經的 12 寸無印 MacBook 嗎?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圖|CNET

作為 MacBook 歷史上無可爭議的體型巔峰,發布於 2015 年的 12 寸 MacBook 為當年的筆記本市場帶來了一場地震。憑藉著最厚處僅 1.31 厘米的體型,它甚至直接革了同年 MacBook Air 的命。

然而它也是最毛病纏身的一代 MacBook,除了臭名昭著的初代蝶式鍵盤之外,無論是初期的 1.1GHz 酷睿 M-5Y31 還是後期的 1.4GHz i7-7Y75 處理器,始終都飽受「低頻功耗下不去,高頻性能上不來」的折磨,在 12 寸的小身板里一邊發熱一邊卡頓,為那幾年的英特爾受害者名單里再添一員。

因此,自從 2020 年蘋果宣布與英特爾割席、推出自研的 Apple Silicon 以來,當大家見識到 M 系列處理器那堪稱「遙遙領先」的能效比之後,要求蘋果重新把 12 寸 MacBook 端出來的呼聲就重新高漲起來。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新款 12 寸 MacBook 概念圖,標誌性的邊到邊鍵盤得以保留|X @BasicAppleGuy

而從目前已知的關於這款 A18 Pro 處理器的 MacBook 資訊來看,似乎每一項指標都很適合用來復活這款曾經的蘋果筆記本電腦便攜性之王——非常可惜的是,這個可能性不大。

至於箇中原因,倒也不難猜測: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自從 iPad 產品線用上 M 系列處理器、官方推出帶觸控版的 Smart Keyboard 配件、以及面積上漲到 13 寸以來,「超便攜的 MacBook」和「超大屏的 iPad Pro」就一直處在互相打架的位置上。如果不是 iPadOS 與 macOS 涇渭分明的區隔,兩者互相影響銷量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而此時我們將所有在售的 MacBook(綠色)與 iPad(藍色)產品線所能涵蓋的螢幕面積拉一個表格,就能看到這種重疊的嚴重性: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在 12 寸這個位置上,自從 2015 款 MacBook 以來就一直空缺著,反而是旁邊的 11 寸和 13 寸成了蘋果目前產品涵蓋最密集的區域。而如果按照廣大網友們的期盼,重開 12 寸無印 MacBook 的產品線,就會有兩個大概率的後果:

– MacBook 與 iPad 在螢幕面積上的重疊進一步加大,這種混亂且重合的產品線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是非常困惑的。讓消費者陷入「買個比 iPad 小的 MacBook」還是「買個比 MacBook 都大的 iPad」而無法下單,從商業銷售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 「供應鏈管理大師」庫克需要為 12 寸機型單獨開設帶劉海的 Liquid Retina 顯示屏生產線,以及全新的機身模具生產線,兩項加起來成本動輒就是幾千萬美元。從商業角度上看,對於這樣一款消費者接受度未知、與已有產品線互相干擾的新品來說是很不划算的。

因此,無論是從成本還是銷售角度考量,這款使用 A18 Pro 處理器的新 MacBook 都不太可能會是 12 寸的機型,而是會和 13 寸的 MacBook Air 共同分攤零部件成本。這在蘋果目前產品戰略趨於保守、將主要精力都投入 AR 類產品的背景下,應該是最合理的一種可能。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圖|WIRED

當然,哪怕 13 寸也並不妨礙這款新 MacBook 有潛力成為一個非常有趣的產品。

從今年手機領域的趨勢可以洞見,未來兩三年裡,「輕薄」可能會再次成為電子產品的潮流,將將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5mm 的 iPad Pro 我們已經見識到了,而「薄爆表」的 iPhone 17 Air 也已經不遠,這款新的 MacBook 有可能會成為蘋果進一步壓縮 MacBook 厚度的試驗田——

小心處理器凍感冒了:一款使用 A18 Pro 晶片的 MacBook 即將到來

十年前的 12 寸 MacBook 就已經將主板尺寸集成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

畢竟考慮到 A18 Pro 的發熱控制在 iPhone 16 Pro 上(相比前代)已經相當出色,如果放進面積遼闊的 13 寸 MacBook 里,雖然機身尺寸無法回到當年的輝煌,但是能夠在被動散熱的同時將電池厚度壓縮到什麼程度,簡直不敢想像。

換個角度想,下一代 MacBook 的主要競爭力或許並不是小,而是薄。

| · ·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