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Tahoe 的正式發布,Apple 為 Intel 晶片的老 Mac 們獻上了絕版系統,同時也幾乎為黑蘋果寫上了句號。作為一直處於白蘋果生態內的用戶,也不禁黯然神傷,又是一個時代過去了。我想我應該做點什麼,要不就用一場儀式感十足的黑蘋果安裝,來祭奠這個過去的時代吧。
折騰:從困難重重到打通二脈
家裡曾經有一台使用 AMD Ryzen 5600 處理器 AMD RX 6750 GRE 顯卡的台式機,當初為了驗證我需要多大的白蘋果內存,為購買新 Mac 提供決策依據,在這台機器上找商家付費安裝了 Sonoma。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台 AMD 台式機離所謂的「完美」還隔著一個太平洋:沒有無線網卡,無法完整支持 Apple 生態,例如在白蘋果上非常好用的隔空投送;沒有觸控板,無法使用高效的 macOS 手勢等等。
我肯定是不會再把相應的硬體買回來重新組裝一部台式機,巧合的是,家裡有一台購於 2018 年的 Dell XPS 9360,配置是 i5-8250U,8GB 內存,256GB 固態硬盤,FHD 解析度的螢幕。

偉大的黑蘋果之神,在你離去之際,請接受我用 XPS 獻上最後的儀式。
首先開始查找安裝教學。經過 Google、小紅書、B 站等多個渠道的檢索,找到了極為完整的基於 XPS 9360 機型的黑蘋果教學,尤其是 B 站上甚至有 UP 主完整錄製了整個安裝過程。我信心大增,輕蔑一笑:「這有何難,有手就行。」
黑蘋果安裝,目前主流方案是基於 Open Core 引導,傻瓜式安裝需要這些東西:(1)合適版本的 macOS 鏡像;(2)對應機型的 EFI;(3)一個不小於 16GB 的 U 盤。後兩個沒什麽問題,一個基於 Ventura 的 EFI,一個 32GB U 盤。問題卻出在第一點要求上,我無法在手頭的這些白蘋果機型上下載官方鏡像去製作引導安裝盤,原因令我哭笑不得:我手頭的設備全部基於最新發布的 M4 晶片家族,最低支持的版本就是 Sequoia,因此無法在 App Store 中下載 Ventura 官方鏡像。

經過一番 Google,嘗試了「黑果小兵公眾號」等等渠道,幾乎找不到不使用百度網盤的鏡像,而且這些成品鏡像多數使用的是基於 Clover 和 PE 的引導方案,支持 Open Core 的少之又少。更生氣的是,我打賞了黑果小兵的公眾號企圖獲得一個帶 OC 引導的鏡像,但它居然發給我一個已經失效了的網盤鏈接(還我來!十分生氣)。於是只能非常不情願的去開了一個月的百度網盤會員(我真的不想給百度送一分錢),下載了一個支持 OC、Clover、PE 的三引導鏡像。使用 balenaEtcher 完成引導盤創建後,刪除 U 盤中 EFI 分區下的 EFI 文件夾,放入適配了 XPS 9360 的 EFI 文件夾,重啟後看著順利出現的鍵盤和鼠標連接提示界面,哼哼,小小黑蘋果,拿捏!
如果你下載的鏡像不支持 OC 引導,但 EFI 又基於 OC 引導,怎麼辦呢?遇事不決,就問 AI,我把問題丟給 AI 後還真的給了我一個答案:基於 Clover 引導的鏡像同樣會在 U 盤建立一個可引導的 EFI 分區,將其中的 Clover 相關文件刪除,放入 OC 的 EFI 文件即可實現 OC 引導。
此時自信滿滿的我顯然還沒意識到,為什麼這裡會出現鍵鼠連接引導?該界面在教學裡從未出現過。我按照使用 M4 Mac mini 的經驗,將鼠標和鍵盤都進入配對狀態,等待這台黑蘋果自動配對連接鍵鼠。1 分鐘後,我頓感大事不妙:我是在一台筆記本上安裝黑蘋果,此時藍牙應當是不可用的狀態,而觸控板和鍵盤理應可以正常使用,所以什麽情況???
迅速冷靜下來,既然內置的鍵盤和觸控板無法使用,我就用有線吧。於是翻箱倒櫃找出來塵封多年的有線鍵鼠,插上鼠標後順利識別,熟悉的自我效能感湧現到一半,傻眼了:這電腦就 2 個 USB-A 口,一個插著引導 U 盤,一個插著鼠標,鍵盤就成了無家可歸的浪子。

相比 Air 的接口,XPS 會豐富的多,一個半速雷靂 3,2 個 USB-A,還有 1 個 SD 讀卡接口
儘管十分狼狽,我依然沉著思考:既然鼠標已經識別出來,拔掉鼠標換上鍵盤是否可以「騙」過安裝程序?果然如我所料,來到了語言選擇界面,YES!為自己點了個贊。後續輪流插拔鍵鼠(你可以想像一下我的狼狽),完成對磁盤的格式化處理,順利進入讀條環節,隨著進度條推進,預估時間的不斷減少,我忍不住一聲長嘯:成了!
故事發展到這裡,沒有意外的話就要發生意外了:進度條卡住,預估時間永遠的停留在「剩餘 12 分鐘」。此時,我的表情一定非常精彩。果斷強制重啟,重來一遍,我很期待奇蹟發生,但顯然是不可能的。不死心的我重新製作了一遍引導盤,核對了所有 BIOS 設置,依然一樣的結果:卡住。
依靠多年來的學習習慣和直覺,我可以斷定問題一定在引導盤上。於是重新觀看了一遍 UP 主錄製的安裝影片,我忽然發現,我把 U 盤插在左側接口上,但是影片裡卻插在右邊,難道這也有講究?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重新將 U 盤插在右邊,奇蹟發生了!不僅鍵盤和觸控板成功識別,直接進入了安裝界面,後續的安裝過程也再也沒有卡住,一如教學裡所指示的那樣,走完 4 遍進度條後順利的進入了安裝好的黑蘋果系統。Dell 科技,震撼人心。

「合適的 macOS 版本」 「對應 macOS 版本的 EFI」= 成功,這套公式被我玩的越發熟練,我還給公司的淘汰主機(Dell Opti 3020MT,i5 4570 HD 4600)裝了一個 Big Sur,只是動畫效果會不定時出現卡頓。
體驗:遠不如 MBP 2018(M4 Air)
儘管現在 XPS 9360 擁有了和 MacBook Pro 2018 一樣的靈魂,同為 8 代 Core i5 的性能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但兩者的體驗依然天差地別。因手頭沒有 MBP 2018,故螢幕比較環節使用 M4 Air 代替。
XPS 9360 擁有一塊 FHD 解析度的螢幕,在亮度、解析度、色准、色域上均遜色於 M4 Air,即使強行開啟 HiDPI,在顯示精細度和觀感上依舊不敵 Apple 的 Retina Display。

XPS 上字體明顯發虛,M4 Air 則明顯精細的多。

XPS 螢幕在亮度、色准、可視角度等全方位處於劣勢
觸控板是整個黑蘋果體驗中最出戲的環節。XPS 9360 觸控板面積僅為 M4 Air 的 62%,使用多指手勢時侷促的空間加劇了手部負擔;依然沿用傳統機械結構而帶來的生硬點擊體驗,而搭載了 Taptic Engine 的 MBP 2018 有著無可匹敵的點擊反饋。唯一出乎我意料的是 XPS 上這塊觸控板居然在 macOS 下完整支持所有手勢,從側面有力地批判了微軟在系統層級手勢開發上的不思進取。

但是,拋開螢幕和觸控板的體驗,這台擁有了 macOS 靈魂的 XPS 哪怕放在 2025 年的當下,也依然擁有合格的基本性能體驗。從 Geekbench 跑分來看,i5-8250U 單核僅為 M4 的三分之一,多核更是只有五分之一,但在基本辦公體驗上,兩者的差距遠沒有跑分上這麼明顯。
使用飛書、Notion 等在線文檔,能感受到明顯遲鈍,需要你多一點耐心,不如 M4 的行雲流水,但依然可用。另外在開啟網頁(例如我派)的速度上,M4 基本可以做到秒開,8250U 則更像是一位老奶奶,慢吞吞地加載頁面。Ventura 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網頁兼容性問題。用來做做簡單辦公,看看 B 站刷刷劇,依然足夠勝任。

最後,這台機器受制於 Intel 平台的高功耗和電池衰減,在續航上已經無法與搭載 M 系列晶片的 MacBook 相媲美,甚至可以說只剩零頭。在基本空載的情況下,這台機器的預計電池續航也僅剩 3 小時,已經基本無法勝任外帶場景。

XPS 自帶的 Killer 1535 無法驅動,因此更換成 DW1820A,在 Ventura 下配合相應 Kext 可以完美支持雙向隔空投送,可以穩定連接藍牙鼠標和鍵盤。但小毛病真的相當多,用起來實在有些提心弔膽。
最後,在習慣了 M 系列晶片 MacBook 的安靜,XPS 間歇性的風扇噪音會讓人心煩不已。底部散熱口的高溫正火熱地警告你:別把我放腿上使用!依我一家之言,僅憑這一點,所有 Intel 時代的 MacBook 都不值得從閒魚上購入。
反思:折騰(努力)的意義
仔細回味這段黑蘋果折騰之旅,的確值得稱道。自從搭載 M1 晶片以後,MacBook 系列在性能、耐用性、可靠性上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我享受著這個可靠的工具帶給我的效率,但我似乎從來沒將它當作一個夥伴,也沒有產生任何情感聯結。在合適的時候,為獲得一個更強的工具,我可以毫不猶豫的賣掉它,隨意支配它。

MacBook 只是個工具,而已。
但是這台 XPS 卻仿佛有著不可思議的魅力,或者說,是我賦予了它不可思議的魅力。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在一台設備上傾注如此多的注意和努力,我的付出換來了對自我的高度評價,喚起了強烈的自我效能感;我的付出也仿佛為 XPS 注入了擬人化的元素,重新煥發了驚人的魅力,吸引著我,撩撥著我。

我會時不時的打開她,認真的清理她身上的污漬和灰塵;輕撫松垮的鍵盤,敲下本文的一行行文字;貪戀的目光留在因性能不足而彈跳不已的 App 圖標上,久久不肯離去;甚至連從揚聲器中傳出的單薄聲音,都顯得如此悅耳。

我想,這或許才是這場儀式化行為中最大的收穫,也是最意外的收穫。
尾音:漸行漸遠的造夢引擎
看似我為 XPS 付出大概 2 天的時間就獲得了一個接近完美的黑蘋果系統,但實際上,依然有著相當多的小毛病。理論上,UHD 620 可以支持 4k 解析度輸出,但基於現有 EFI 只能實現 2k 解析度,大概率需要修改 BIOS 中的 DVMT 來實現 4K 輸出;由於 USB 驅動無法識別外接網口,我只能額外購買可以在 macOS Ventura 下免驅的網卡 DW1820A 來實現無線和藍牙,但幾乎無法連接 AirPods;「先進」的 SD 卡槽也無法使用。為了實現完美的黑蘋果,你或許需要投入很多很多時間,如果純粹是為了樂趣,那或許值得。
若是貪圖黑蘋果下豐富的硬體資源,例如可以隨意添加的內存和硬盤,以及最高支持到 AMD 6950XT 的顯卡,那麼台式機或許才是實用主義們的白月光。不必受限於 Apple 比金子還貴的內存和硬盤,甚至可以在 AMD 線程撕裂者平台上安裝一個黑蘋果從而享受無可比擬的性能,加上一張從 iMac 上拆機的 94360 網卡,即可免驅實現 Apple Watch 解鎖、隨航、隔空投送等等白蘋果下的完美生態體驗,配合機械鍵盤、觸控板、5K 顯示器,這樣的主機足以成為任何人的造夢引擎。
隨著 Apple 全面轉向 ARM,這些黑蘋果們將可能會永遠的停留在 Tahoe 甚至更老的版本上,最終成為人們心中的回憶,直到被人遺忘,像垃圾一樣隨意散落在那個落滿灰塵的角落。

2025 年 10 月 5 日 20:05 分,我輕輕合上 XPS 的螢幕,像是為它蓋上了棺木。黑蘋果的黃昏,終於落下了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