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埃及博物館於當地時間11月1日舉行開館儀式,埃及總統塞西親自為這一文化地標揭幕。這座總投資達11億美元、占地面積約50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始建於2005年,歷經二十年建設周期,期間因財政、政治及疫情等因素多次延期。館方最終選定在圖坦卡蒙王墓被發現103周年紀念日之際向公眾全面開放,賦予這一文化盛事特殊的歷史意義。

館內珍藏的十萬餘件文物構成了古埃及文明的完整敘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法老圖坦卡蒙的5992件陪葬品首次集中亮相,包括著名的黃金面具、金質寶座、戰車等珍貴文物。同時展出的還有修復完成的胡夫太陽船——這艘距今4500年的木製船隻仍具備航行能力,以及高達11米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崗岩雕像,這些國寶級文物共同構築起古埃及文明的壯麗圖景。

博物館建築本身即是現代設計與古文明的完美融合。由愛爾蘭Heneghan Peng Architects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場館,以嵌套的金字塔形圖案裝飾石灰岩外牆,與遠處的吉薩金字塔群遙相呼應。內部空間通過宏大的階梯設計,引導參觀者沿時間軸線從史前時代漫步至希臘-羅馬時期,12個主題展廳以「社會」「王權」和「信仰」三大維度系統展示古埃及文明的全貌。

埃及政府將大埃及博物館視為重塑國家文化旅遊格局的重要舉措。博物館館長艾哈邁德·古奈姆表示,這一項目不僅配套新建了機場、酒店等基礎設施,更通過世界級的展陳設計,向全球觀眾展示古埃及文明的輝煌成就。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一文明考古博物館,它的開放標誌著埃及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領域邁入了新的歷史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