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圈還在回味各類新品的餘溫時,蘋果悄悄在官網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搭載 M5 晶片的新款Vision Pro正式亮相,但是這一炸彈所濺起的「水花」卻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大。沒有盛大的發布會,這款起售價 29999 元(國行)的頭顯,雖在性能上有一定提升,卻被認為是蘋果近年來所發布的產品中,更新幅度最小一款,其僅實現處理器疊代,但卻並未涉及實質性功能革新,這也讓其市場反響多了幾分複雜色彩。

從產品本身來看,新款Vision Pro的「升級清單」顯得有些單薄。外觀上最直觀的變化是新增了頭頂綁帶,官方宣稱能提升佩戴舒適度,但略顯尷尬的是,設備重量從上一代的600–650克飆升至750–800克。這波「加量又加重」的操作,讓不少消費者調侃:「舒適度提升與否不好說,長時間佩戴的『頸椎考驗』肯定升級了」。畢竟對於頭顯這類穿戴設備,重量往往是影響體驗的關鍵因素,新增的綁帶能否抵消重量增加帶來的不適感,恐怕只有實際上手後才能見分曉。
現在到了性能層面,M5晶片的加持看似亮眼,實際感知卻相當有限。數據顯示,M5晶片較前代M4性能提升 15%-20%,但這一增幅在日常使用場景中難以被用戶捕捉,普通用戶刷網頁、看影片時大概率感受不到「質的飛躍」。具體到顯示效果,蘋果稱新晶片可優化像素輸出、減少運動模糊,但這些改進對日常應用增益有限;16核神經引擎讓AI功能運行速度提升50%,第三方App的AI任務效率翻倍,這一優勢更多體現在專業場景中,對普通用戶吸引力不足。並且最為關鍵的是,儘管M5晶片已支持32GB統一內存,蘋果仍選擇維持16GB的初代水平,這一「保守操作」也引發了行業對其成本控制或產品疊代節奏的猜測,甚至對於那些持有舊款Vision Pro、M4版iPad Pro或M1 Pro及後續版本MacBook Pr的用戶而言,更是基本不具備升級必要性。

除此之外,產品的老問題也未得到解決,Vision Pro的透視攝影機存在技術缺陷,實際體驗與宣傳的「接近真實視野」存在顯著差距,而蘋果在此次更新中並未對這一核心體驗短板進行優化。對於用戶來說極為重要的價格方面,新款 Vision Pro起售價3499美元(國行29999元)將保持不變,且未採取任何降價讓利措施,顯然在迴避成本壓縮,堅守利潤底線,也折射出其對空間計算這一尚未成熟的市場持審慎布局態度,無意盲目爭奪市場份額,
而是希望借新款頭顯發布之機,進一步拓展Vision Pro的生態版圖。
今年雙十一,索尼PSVR2 Sense控制器將登陸蘋果官網,藉助該控制器的六自由度動態追蹤、手指觸控檢測等功能,《Elu Legend》等首批適配遊戲有望為用戶帶來更沉浸的遊玩體驗。這一舉措顯然是蘋果在XR內容生態上的重要補位,畢竟豐富的應用場景才是吸引用戶留存的關鍵,只是在核心產品體驗未達預期的情況下,生態拓展能否扭轉局面仍有待觀察。
如果說M5頭顯是蘋果在XR領域的「當下答卷」,那麼其戰略轉向則勾勒出了未來的發展藍圖。

根據目前市場上的消息來看,蘋果已暫時擱置輕量化頭顯Vision Air的研發,而將重心轉向智能眼鏡,這一決策精準契合了蘋果的優勢與行業趨勢——相較於全封閉式頭顯,始終在線的AI驅動智能眼鏡更具大眾市場潛力,而蘋果向來擅長打造銷量達數千萬甚至數億台的爆款產品,而非局限於利基市場。
同時這一轉向也暗藏著與行業對手的博弈,目前Meta在AI眼鏡市場已形成「一家獨大」的格局,其Ray-Ban系列智能眼鏡憑藉豐富的產品線和成熟的生態,占據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近期更是推出了定位運動場景的Oakley Meta Vanguard和搭載單目顯示屏的Ray-Ban Display等新品,進一步鞏固優勢。蘋果此時入局智能眼鏡賽道,既是對市場趨勢的順應,也是為了在下一代智能終端競爭中搶占先機。目前蘋果正在開發至少七款頭戴式設備,其中四款屬於智慧眼鏡系列,預計2027年相關產品出貨量將達到300萬- 500萬部,而全球市場總出貨量有望突破1000萬部。

當然,蘋果並未完全放棄Vision Pro這條線,晶片疊代仍在持續推進。在B端市場,這類高端頭顯在設計、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尚未完全釋放,仍有廣闊的增長空間。而智能眼鏡則將瞄準低端大眾市場,形成「高端頭顯深耕B端 智能眼鏡開拓C端」的雙線布局,這與蘋果一貫的產品矩陣策略高度契合。只是此次M5版Vision Pro的「小修小補」,或許會讓市場對其後續產品創新的期待更趨理性。
如此「不溫不火」的產品發布,卻要面對不斷升溫的行業競爭情況,很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畢竟各大廠商都希望去搶到最大的一塊蛋糕。像三星即將發布Galaxy XR頭顯,其憑藉約12800元的預計售價和更出色的螢幕參數,成為蘋果Vision Pro在高端市場的有力挑戰者。而Meta則通過「先垂後廣」的策略,不斷拓展智能眼鏡的應用場景,從大眾消費向專業運動領域延伸,同時醞釀高端產品衝擊更高市場區間。

對於蘋果而言,M5晶片版Vision Pro的發布更像是一次「過渡性更新」,性能與功能的有限升級難以支撐市場的高期待,堅守利潤的策略也讓其在新興市場的擴張中顯得保守。而轉向智能眼鏡研發則是其布局未來的關鍵一步,如何平衡高端市場的技術深耕與大眾市場的規模拓展,如何在Meta、三星等對手的夾擊下構建獨特的競爭優勢,將是蘋果接下來需要解決的核心課題。
在科技行業的賽道上,只有精準把握用戶需求與行業趨勢,才能在下一代技術浪潮中站穩腳跟。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場巨頭之間的博弈無疑將帶來更多優質產品,至於蘋果的智能眼鏡能否複製iPhone、AirPods的成功傳奇,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