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2025 年真的有某款摺疊屏值得被賦予「萬眾矚目」的稱號,那我覺得非華為 Mate XTs 莫屬。畢竟在這個嚴重同質化的手機市場裡,我們的三摺疊還真就是全球獨一份兒,這叫一個地~道。
作為 s 代小改款,XTs 的機身外圍和硬體規格相比 XT 變化不大,依舊是一塊合攏 6.4 寸、展開 10.2 寸的「巨屏」,以及 12.8mm 厚的機身和 300 克出頭的體重,握在手上還是那熟悉的感覺。
相比去年 XT 的紅與黑,XTs 今年新增了兩款視覺上更加明亮與活潑的配色:皓白與槿紫。這是一個很明確的信號:三摺疊用戶中的女性和年輕人比例實際上並不低,白金與紫金配色無疑是在意圖吸引更多這兩類用戶。
從左到右:皓白,槿紫,玄黑,瑞紅|華為官網
本次收到的評測樣機就是今年的主打色「皓白」,這個潔白的皮革後蓋配上金色邊框與兩側的輥壓紋理,的確是華為產品線里最能詮釋科技與優雅感的機型之一:
雖然外觀沒有發生巨變,但今年 XTs 的內在有了不小的升級。除了發布會上的 MVP 麒麟 9020 SoC 之外,XTs 還出乎意料地新增了對於手寫筆的支持——這下知道三星 Z Fold7 丟掉的那支筆在哪了。
但是對於本次的華為 Mate XTs,除了大家最關心的售價(256G 17999 元)之外,我們更想聊一些發布會上沒有提到的、貼近實際使用的體驗。
為此,我們帶它去了趟華仔的老家,作為主力機狠狠使用了兩天。
這台評測樣機系統版本為鴻蒙 Next 5.1.0.228 SP2,為截至發稿時的最新版本,所有安裝軟體也均為發稿時應用商店最新版。因此文中涉及軟體體驗的部分,均以當前評測版本為準:
依然大就是好的螢幕
作為一款半代升級的小改款機型,XTs 並沒有顛覆 Mate XT 系列的設計思路,這款三摺疊手機的每一處硬體和軟體設計,依然都是為了展開後的 10.2 寸大屏服務的。
與上一代一樣,Mate XTs 完全展開後的解析度為 2232 × 3184,這個接近 16:11 的長寬比對於主流網路影片的畫幅兼容性更好,無論是面積還是觀感肯定都是優於正方形的雙摺疊的。
以我們最常用的 b 站來說,自從 XTs 發布會以來,目前的鴻蒙商店最新版已經適配了三摺疊完全打開的超寬屏布局,能夠一邊看影片一邊刷評論,關閉留言區之後影片畫面更是能接近鋪滿整塊螢幕,觀感非常好。
演示影片|嗶哩嗶哩 @酒釀大丸子-
不過這在 Mate XT 上市一年多之後已經不算什麼新鮮的賣點了,XTs 再大也不過是一台手機,方便的是「空中飛人」們在路途中不方便用電腦的時候處理事務。至少從內容消費的體驗上講,它尚不能完全取代平板電腦。
但從 Mate XT 到 XTs,其實有一項使用場景因為過於寬泛,反而被大家遺忘了:豎屏。但這裡說的豎屏不是用來看刷短影片,而是用來閱讀豎排版的文獻資料:
在類似的閱讀場景中,與 XTs 面積接近的平板電腦要比它重、與 XTs 重量接近的手機或平板又沒有這樣的面積。能夠旋轉的電腦顯示器又不可能帶出門,XTs 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最優解。
雖然豎屏閱讀這種使用場景十分細碎,但仔細想想——真正在飛機上看 K 線圖、在臨上台前一秒改台本、在電梯裡設計出行規劃等等,這些宣傳片裡面出現的場景其實也很細碎。
你問這些需求普通手機能實現嗎,當然也可以,但三摺疊的大屏體驗就是會更好。
圖|微博 @余承東
因此無論是 Mate XT 還是 XTs,它們比起普通的直板機,更像是一種「改良型商品」:在直板手機滿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後,三摺疊再為了更加細分場景的體驗提升而突破極限。
換句話說,我們認為 Mate XTs 的主要目標用戶,是那些願意(且有能力)為了 10% 的提升,而多付出 50% 成本的人。對於此外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常規的雙摺疊手機無疑是更完善、也是更方便的選擇。
依然華為味兒的體驗
除了這塊螢幕本身,Mate XTs 的周邊體驗仍然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華為味」。
今年 XTs 相比 Mate XT 在影像方面做出了一些小升級。除了超廣角從 1200 萬像素升級到了 4000 萬像素之外,最主要的是為 RYYB 傳感器加入了一顆紅楓原色攝影機。
從在香港兩天陰晴急劇反轉的實際出片來看,XTs 照片的直出色彩相比 XT 有了不小進步:
不過 XMAGE 豐富的色彩濾鏡才是 XTs 作為摺疊屏的影像殺手鐧,比如這張默認的 F100505「膠片」濾鏡就很適合在一些明暗交錯明顯的場景出片——
至於這支售價 599 元的手寫筆 M-Pen 3 在 XTs 上的體驗,我認為它沒有發布會上描述的那麼美好。因為它有一個真正對手寫有需求的用戶無法接受的問題:
M-Pen 3 沒有任何官方的吸附或者收納方法,它就是一根孤零零的筆,並且唯一支持的設備就是 Mate XTs。
以我自己 Note 8、Note 9、Note 20 Ultra、Z Fold6 的用戶經驗來說:想要讓一根手機上的手寫筆真正有用,它必須要有一個隨機身收納的方法,否則和「手指觸控」打架的使用習慣會迅速讓人忘記手寫筆的存在,直至吃灰。
至於用 M-Pen 3 來手寫批註、圈選、遙控 PPT 之類的功能,大多都已經在隔壁的 MatePad 上面有過先例了,鴻蒙 5.1 跨平台的體驗基線仍然是穩定發揮的。
雖然 XTs 本次能夠補全這些功能當然是好事,但華為自家「天生會畫」這個殺手鐧級別的創意 app 沒有被移植過來,還是挺可惜的。根據我們在 MatePad Mini 上的體驗,它的美術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
圖|華為官網
只不過手寫筆的收納仍然是不能忽視的問題,考慮到 M-Pen 3 的售價,我們建議等到第三方或者華為第一方的收納殼出現之後,再考慮購買手寫筆。
依然鴻蒙味兒的問題
然而兜兜轉轉 50 個小時的體驗之後,Mate XTs 在我眼裡依然有一道意難平的檻——鴻蒙 5.1。
無論 Mate XTs 身上凝聚了多少光環,我們都不能脫離它作為一台起售價一萬八千元、頂配已經能夠買一台納米紋理玻璃的 16 寸 MacBook Pro 的摺疊屏手機的本質。
當一台手機賣到這個價格之後,每一個 XTs 的用戶——無論是職場新銳還是家資億萬——都會自然而然地期待它能夠像價格類似的「藝術品」那樣做到對於細節的至臻打磨。
然而在這兩天的體驗中,XTs 所搭載的鴻蒙 5.1 依然有一些完全與硬體無關、單純是對於細節的忽視而導致的小問題,讓它「本應價值一萬八千元的體驗」不怎麼連貫:
- 雙屏和三屏模式下,用系統相冊查看照片的 XMAGE 水印邊緣會有不正確的紅色 HDR 溢出
- 華為安全鍵盤在雙屏和三屏狀態都沒有適配,只是粗暴拉伸
- 相機僅支持副屏預覽,不支持副屏控制,想要用主攝自拍只能用語音或者手勢快門
這麼好的主攝,想要自拍卻很難受
然而除了上述細枝末節的問題之外,鴻蒙 5.1 在現階段讓我無法當成主力機的原因還有另一個:目前版本的鴻蒙微信(v1.0.10)依然不支持在 Mate XTs 上啟用摺疊屏的分欄視圖。
這是一個非常讓人哭笑不得的問題。有能力購買 XTs 的用戶可能不需要天生會畫、不需要 MacBook Pro,但沒有人敢在 2025 年的時候說自己不需要微信吧?
更何況鴻蒙 5.1 的自適應布局開發框架早已經是現成的了,XTs 只比 Mate X6 多翻開了一次,結果卻連雙摺疊狀態下的分欄視圖都沒有:
這是一個非常小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細節的問題。HarmonyOS 原本應該超越安卓,成為跳出碎片化、展示軟硬體集成開發優勢的平台,卻在這樣一個最基礎的國民應用上摔了跟頭。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本不需要知道鴻蒙開發框架的細節、不需要知道騰訊或者華為的聯合研發進度,但在這個 Mate XTs 開售前的檔口我見到的現狀就是:在 XTs 上用微信,體驗反而還不如 Mate X6。
作為一個長期的摺疊屏用戶,如果你問我喜歡華為 Mate XTs 嗎?我會回答喜歡、喜歡的要命,因為這是真正全球獨一份的產品體驗,是三星和蘋果都沒辦法給出替代品的體驗。
但如果你問我願意買 Mate XTs 嗎?我會回答:再等等吧,等到鴻蒙真正變成完全體,這台一萬八千元的手機才能對得起它遙遙領先的硬體。
不過,我們通過各種渠道都能夠了解:很多企業經管人士是華為的忠實粉絲。特別是第一代三摺疊 Mate XT 推出後,更是幾乎一夜之間成為了「高淨值人群」自用和送禮的佳選。
而今年的 Mate XTs 仍然適合這群人:希望一台移動設備能同時囊括手機、平板/閱讀器/大屏娛樂設備、辦公電腦——三種形態產品的功能和體驗;認可三摺疊的社交貨幣價值;對具體應用的人機交互體驗並不苛刻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