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在玩家們期待登陸NS的遊戲中,有一款遊戲一定榜上有名,它就是誕生在GBA上的《黃金太陽》系列。
今天是這個系列首部作品《黃金太陽 開啟的封印》發售24周年,我們也藉此機會和大家聊聊這個系列。

不同於任天堂的其他系列,《黃金太陽》雖然總被我們提起,但幾乎沒有好好聊過它。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小編當年GBA玩到一半被老師沒收了,後來NDS的第三部玩到一半機器斷軸壞了三部作品玩了兩部,但都沒通關,多年來也一直沒有機會去填坑,因此擔心自己可能很難深入地說到點子上。
但即便如此,我想憑藉當年的一些回憶和遊戲資料,和大家聊聊這款遊戲,為什麼包括小編在內的這麼多玩家,都期待這個系列能夠復活,以及這個系列復活的希望和可能性。

《黃金太陽》由Camelot開發,乍一聽這個名字你可能有點陌生,但這家公司開發的其他遊戲你一定聽說過——《瑪利歐網球》和《瑪利歐高爾夫》系列。
如今的Camelot基本上成了任天堂的御用工作室,主要也就負責這兩個瑪利歐的運動系列開發。而在成為任天堂小弟之前,這家公司的作品你也一定不陌生,包括世嘉的《光明》系列以及索尼第一方的《全民高爾夫》。

不誇張地說,從這家公司所有作品來看,基本上就是高爾夫 網球 RPG遊戲專業戶,而《黃金太陽》則是他們「投奔任天堂」後的第一款原創RPG。
當年他們原本打算在N64上開發,結果趕上GameCube上線,N64生命周期告終,於是他們轉而投向GBA平台開發。這一轉不要緊,反倒造就了GBA上最具代表性的RPG神作。

《黃金太陽》在設定和故事上有不少出彩之處,但非要比起來的話,其實也算不上多麼獨一無二。
然而這款遊戲能夠成為神作、被玩家們念叨這麼多年,靠的可不只是設定和故事,最突出的還是遊戲的玩法。
遊戲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把「魔法」真正做成了解謎機制,遊戲中的精神力不僅能在戰鬥中發揮效果,同時也是場景交互的重要手段——就有些類似於《寶可夢》當年的秘傳技,能用來輸出,也能在場景里直接使用,只是《黃太》更加豐富和複雜。
「精靈」的機制也同樣非常有趣,不同屬性的精靈可以附在角色身上,組合出非常複雜、可玩性極高的搭配。

系列前兩部作品都誕生在GBA上,原本是打算只做成一部作品的,但因為內容量實在太大,GBA這樣一個掌機平台的容量和性能都有限,因此只能做成了上下兩部。
但這兩部作品都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被許多玩家奉為GBA上的最強RPG,甚至時至今日都有人覺得它是歷代所有掌機的RPG巔峰之作。
而系列第三部作品,也是最後一部作品《漆黑的黎明》則誕生在NDS上,雖然總體口碑不如GBA的兩部,但依舊是一款質量過硬的作品。

那麼,這樣一個好評如潮的系列,怎麼就在做了三部(實際上是兩部)之後戛然而止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做不動了。
Camelot是一家小公司,過去2D時代尚且能兼顧多款遊戲開發,但到了3D時代、特別是開始高清化的3D時代,這家小作坊光是開發《瑪利歐網球/高爾夫》這兩個系列就已經很吃力了,面對RPG遊戲更是只能望洋興嘆了。
如今一個大型RPG,不算演員、營銷、管理這些人員,光是核心開發人員就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人,而Camelot呢,整個公司才35人,還要給《馬網》《馬高》做新作,拿什麼去開發RPG?

不過,也別太悲觀,近幾年任天堂還挺念舊的!
像是FC時代的《Famicom偵探俱樂部》、NDS和Wii的《異色代碼》這種小眾的文字冒險遊戲都能復活,又是新作又是完全重製。《黃金太陽》作為本就呼聲很高的RPG,復活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特別是之前任天堂還將GBA的兩部加入到了NSO會員遊戲庫里,說明任天堂也確實沒有忘記這個IP。

如今的任天堂第一方RPG陣容中,除了風格比較獨特的《瑪利歐RPG》外,就剩下了《異度神劍》。俗話說雞蛋不能放一個籃子裡,任天堂是有理由再培養一個RPG類型的IP的,而《黃金太陽》也正是其不二之選。
Camelot雖然是開發商,但《黃金太陽》的版權仍然是歸作為發行商的任天堂所有的。哪怕Camelot確實沒這精力和能力,將這個IP交給Monolith或者其他工作室也不是沒可能,只要任天堂認為它還有戰略價值,它就有復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