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合作遊戲《恐鬼症》的開發者Daniel Knight近日在訪談中透露,CDPR旗下《巫師3:狂獵》中的一個任務,為這款遊戲的核心機制提供了關鍵靈感。
Knight在長達兩年的原型設計過程中,一度難以找到讓遊戲「有趣」的核心。他最初設想玩家進入鬧鬼地點,通過環境線索判斷是否存在幽靈,但由於缺乏緊張刺激的對抗元素,早期版本顯得過於平淡。後續他嘗試加入類似驅鬼儀式的機制,也因為「玩家比幽靈更強」而降低了恐怖氛圍,最終未能保留。
直到某天重玩《巫師3:狂獵》序章中的支線任務「井中魔」,Knight才獲得突破。這一任務要求主角傑洛特通過《怪物圖鑑》研究幽靈資訊,再結合調查結果驅除怪物。Knight由此獲得啟發:遊戲的目標不應是簡單地找出「有沒有鬼」,而是像《巫師3:狂獵》那樣,通過線索判斷「是哪種幽靈」。
這一構想最終演變為《恐鬼症》的核心玩法:玩家需要搜集證據,判斷所遇幽靈的種類,並使用日記進行比對分析。多樣的幽靈類型和各自獨特的行為模式也因此逐步確立。Knight明確表示:「這正是當初促使我確立『幽靈類型識別』這一設計理念的關鍵。」
如今,這一機制已成為《恐鬼症》區別於其他多人恐怖遊戲的重要特色,也幫助該作在2020年發布後迅速走紅,成為現象級獨立遊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