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微軟XBOX和索尼PS的第一方遊戲,登陸別家平台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最後一戰HALO》系列宣布登陸PS,也確實頗具象徵意義。
而作為海外最大的遊戲零售商之一,GameStop發表了一則標題為「主機大戰結束」的公告。
這當然是為了吸引眼球而發布的公告,尤其選在《HALO》登陸PS的這個時間點發,讓人多少覺得帶點「PS贏得戰爭」的潛台詞。
但也許,這麼多年的主機戰爭,確實是結束了。

XBOX品牌當然不會就此倒下,但或許再過十年、二十年,當談到遊戲硬體時,人們所說的「御三家」可能會變成PC、PS和任天堂。
我們想藉此機會和大家聊聊未來的遊戲業界,以及御三家未來的道路。既然我們是任天堂自媒體,那當然還是得先從「世界的主宰」任天堂說起。

嚴格來說,任天堂並不是沒有參加「主機戰爭」,而是沒有捲入「性能戰爭」。
玩家們總愛說任天堂和其他家不在同一個賽道,但回望過去,N64、NGC這些主機的慘敗,除了任天堂自身的原因外,同樣也是「主機戰爭」的結果。
現在和未來就更是如此,在藍海都快被殺成紅海的今天,玩家的時間和錢包終究是有限的,任天堂不去主動爭奪玩家,那麼玩家就會被其他平台和娛樂方式爭奪走。

任天堂不會放棄擴展用戶群體,而這個「擴展」不僅包括新的藍海用戶,也包括原本屬於其他平台的玩家。
這也正是NS2相較於NS1性能大幅提升的使命之一,不光是為了自家遊戲能放開手腳展現創意,也是為了籠絡更多第三方。
過去任天堂的低性能尚且能維持低價,如今性能提升了,價格自然壓不下來。NS2如此,未來的機型也不會例外。如今NS Lite全新機不到千元,但這種情況恐怕未來再也見不到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任天堂不會再出奇制勝。
歷史上也有NGC到Wii這樣的跨代例子——性能幾乎沒漲,但憑一個顛覆業界的創意徹底翻盤,體感玩法從那之後成為任天堂遊戲機標配延續至今。
任天堂從來不是「為了性能而提高性能」,而是「因為遊戲有需求才提升性能」。這是完全不同的因果關係。
說不定六七年後的換代之際,如果他們覺得NS2性能還夠用,下一代主機在性能提升上可能微乎其微,而是用一套全新的硬體交互機制詮釋新世代的到來。

即便任天堂的硬體性能永遠落後,但他們那一整套牢不可破的第一方陣容,仍是行業的絕對壁壘。
而且他們還是御三家裡最早布局下一代的,甚至可以說,兩三年前就已經在布局NS3(或者管他叫什麼呢,反正就是下一代)了。
前兩年任天堂購入新地皮、建設新總部大樓,未來能讓開發團隊規模翻倍,這意味著作品產出速度和數量都將提升。
隨著「IP擴大化」的計劃實施,周邊、遊樂園、電影等大量遊戲外內容被持續開發,任天堂始終是所有遊戲廠商里最能讓你看到「未來的希望」的。
除非你根本不是任天堂玩家,否則PS和PC可以二選一,但任天堂的遊戲機,永遠是必選項。

再來看索尼。很多人說「PS5沒遊戲」,這句話的邏輯其實和「NS2沒遊戲」差不多。PS5並不是沒遊戲,只是缺乏讓特定玩家掏錢買機的理由。
尤其對PC玩家來說,一台高性能PC能吃下95%、甚至98%的最新大作,那PS5確實就顯得多餘。
說實話,PS5一點也不缺遊戲,這也是它同期賣得比PS4更好的原因。除了極少數必須用鍵鼠的作品,幾乎99%的新作都能在PS5上玩到,甚至少數遊戲會先在PS上獨占一段時間。

PS5遊戲確實很貴,但也是相對的。PS港服對於香港本地玩家或許尚可接受,但對於內地玩家來說確實是貴太多了。許多大作首發500塊起步,比Steam國區幾乎翻倍。
PS港服的許多遊戲定價根本沒有照顧內地玩家,你看隔壁港任,是真正考慮到內地玩家消費水平做了相應調整的。
在其他地區,PS並沒有這麼顯著的價格劣勢,對很多玩家來說,PS5是最方便的高性能遊戲平台。不用考慮硬體配置,不用研究參數設置,只要開機就能玩,最多就是在畫質檔和性能檔切換一下開關而已。

雖說索尼這些年來,傷害玩家的事沒少干,甚至有些罪惡滔天了,但只要索尼和任天堂之間巨大的性能差距還在,以及PS相較於PC在硬體性價比和系統便利性上還有優勢,那麼PS始終都會有需求。
哪怕索尼的第一方幾乎「死完了」(其實現在就差不多了,一年一兩個的數量,跟沒有區別不大),僅靠第三方陣容,也足夠支撐整個平台。
或許再過幾個世代,PS終有被取代的一天,但短期內顯然不太可能。

最後聊聊微軟。XBOX主機表面上看似慘敗,但別忘了,微軟坐擁Windows,掌控整個PC生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從未輸過。
更何況,微軟收購了這麼多遊戲公司,哪怕未來僅僅作為第三方軟體廠商,只要遊戲品質不出問題,照樣能在PC、PS和任天堂平台賺個盆滿缽滿。
正如隔壁SEGA,當年慘敗退出主機戰爭,如今不還是活得很滋潤嗎?

當然,Windows的帝國也不是鐵板一塊。
AMD的崛起、便攜式PC的發展,以及Linux在遊戲性能上的逐漸趕超,對Windows也是一種威脅。
近兩年許多高端安卓機實現了轉譯玩一些PC遊戲,同樣是未來的變數。只是短期內,這個格局大概率不會改變。

隨著科技和行業的發展,主機戰爭也好,性能戰爭也好,似乎確實接近尾聲了。
當年山內溥就曾說,畫面很厲害,音效很厲害,要是玩起來根本沒意思,用戶會怎樣呢?絕對不會買的!
遊戲的品質才是行業永遠的真理。如果主機戰爭的結束,能讓廠商們把更多心思放在如何提升遊戲的樂趣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