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LeCun與Yoshua Bengio和Geoff rey Hinton一起榮獲圖靈獎,以表彰他們在深度學習方面的工作,在業內,這三人被稱為「人工智慧教父」和「深度學習教父」。
近期,在由香港科技大學(HKUST)和大灣區院士聯誼會(GBAAA)聯合主辦的活動上,圖靈獎得主、被媒體譽為「人工智慧教父」之一的Yann LeCun教授發表了一次主旨演講,他聲稱使人工智慧的發展達到人類的智力水平,這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

在不久前舉辦的英國安全峰會上,英國首相里希·蘇納克(Rishi Sunak)主持簽署了布萊切利宣言,包括英國、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國家就「國際社會需要採取國際行動,通過新的全球共同努力來了解和集體管理潛在風險,確保人工智慧以安全、負責任的方式開發和部署以造福人類」達成一致。
在峰會之前,一份由23名技術專家簽署的文件聲稱,在了解如何確保其安全之前追求更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這是「完全魯莽」的行為。
不過LeCun對AI的用途持更樂觀的看法,他認為目標驅動的AI將用於幫助預測未來,而聯合嵌入預測架構(JEPA)模型將在預測建模方面帶來範式轉變,帶來技術界的「新文藝復興」。
今年早些時候,Meta宣布將設計圖像聯合嵌入預測架構(I-JEPA),該架構通過創建外部世界的內部模型、比較圖像的抽象表示(而不是比較像素本身)來進行學習。I-JEPA在多個電腦視覺任務上提供了強大的性能,並且其計算效率比其他廣泛使用的電腦視覺模型要高得多。I-JEPA學習到的內容也可以用於許多不同的應用,而不需要進行大量的微調。
LeCun表示,未來人工智慧將成為「共享基礎設施」,就像今天的網際網路一樣。他說但這也意味著人工智慧平台必須「開源」。「與數字世界的所有互動,也許都將由人工智慧助手為中介,它們將構成所有人類知識和文化的存儲庫,」領先的人工智慧專家說道。
過去幾個月,多家大型科技公司開發了自己版本的AI助手,例如Google Bard和Amazon Bard Alexa。
在「爐邊談話」中,人工智慧平台「開源」問題被進一步討論,LeCun教授、科大校董會主席兼人工智慧專家陳教授,及科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主任馮教授出席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的研討會,本次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先技術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齊聚香港,將分享他們對人工智慧的見解。

LeCun教授承認這個話題複雜且有爭議,他表示開源平台將促進多樣性。Shum教授同意「開源是一件好事」的觀點,但他補充說,鑑於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的不同考慮,人工智慧行業在這一想法上會產生分歧。
大語言模型(LLM)是一種人工智慧(AI)算法,它使用深度學習技術和海量數據集來理解、總結、生成和預測新內容。OpenAI的GPT模型(例如ChatGPT中使用的GPT-3.5和GPT-4)、Google的Gemini、PaLM和Meta的LLaMa,以及BLOOM、Ernie 3.0 Titan和Anthropic的Claude 2都是此類技術的著名例子。
主持本次研討會的科大校長兼理事會主席葉教授對在會上分享寶貴見解的專家學者表示深深的謝意,她說:「這次研討會的目的是為了探索當前人工智慧研究領域,深入研究正在進行的前沿工作,以了解人工智慧的潛在潛力及其局限性」。
「隨著人工智慧研究的進展,我們可以預見更多變革性的進步,這將重新定義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自2022年11月發布ChatGPT以來,AI迅速成為主流話語,技術發展迅速,這導致一些專家對人工智慧模型不受監管的開發表示擔憂,並呼籲出台法律和指南。
在生命未來研究所發出的一封信中,表達了人們對人工智慧進步日益增長的不安,並指出:「只有當我們確信人工智慧的效果將是積極的並且風險可控時,才應該開發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