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份的眾多遊戲新作中,微軟的《戰爭機器 重裝上陣》(Gears of War Reloaded)雖然只是一款冷飯,但首次登陸競爭對手索尼PS5主機,無疑有著很特別的意義,財大氣粗的微軟收攏了一大批優秀的開發廠商,在自家眾多IP中,《戰爭機器》毫無疑問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末日題材比較貼近現實的設計,加上眾多性格鮮明的角色,使其成為深受玩家歡迎的遊戲。本期我們就來和各位聊聊有關這部經典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在《戰爭機器》系列眾多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初代,2006年11月在Xbox 360主機發售,在初期成功地展現了這台新主機的硬派風格,之後推出了增加新關卡內容的GFWL版、畫面重製的終極版,加上這次的新版已來到4.0時代。
本作打造出了全新的玩法體驗,獨特的第三人稱肩後視角,加上掩體移動等特殊操作,都讓本作和之前傳統第一人稱射擊和動作過關玩法有著明顯區別,受此影響很多廠商都推出了同類玩法作品。遊戲中有很多關卡內容,都展現了設計者沉浸式體驗的創意,而不像最近的新作過分強調激烈的戰鬥,例如駕車穿越蝙蝠圍攻、手搖渡船過河、擊毀燃氣罐照亮路面前進、操作探照燈引導隊友等,甚至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軍牌收集,也設計在玩家需要技巧才能獲得的巧妙位置。
《戰爭機器》Xbox 360版取得了609萬套銷量,是非常成功的原創獨占遊戲,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地區的銷量只有7萬套,在國內玩家群體中,流行度也不如《決勝時刻》、《戰地》、《最後一戰》等作品。我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遊戲中絕大部分人物都是壯漢猛男、小白臉早已被地下湧現的獸人幹掉了,習慣了遊戲中有幾個靚妹的國內玩家,看到這種強調「戰地基友情」的作品,一時間還是有些消化不良,儘管系列最新作中女主角終於占據C位,但是在初代中,外形邋遢的的硬漢大叔是遊戲的主旋律。
說起遊戲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體驗,無論是和你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還是在背後默默支持的NPC,甚至與你不共戴天的敵人,相信都給你留下了無數深刻印象。眾多女性角色通常在外表和性格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點,很多表現都是現實中不常見的,這也成了吸引玩家的重要原因。甚至有些看起來很恐怖的角色,例如《惡靈古堡》重製版不忍直視的女性實驗體麗莎,當玩家了解她的故事後,也會對其命運表示真切的同情。
《戰爭機器》中出現的女性人物極少,除了後來成為男主角馬庫斯的老婆,但在初代只是支援型NPC的安雅,還有就是接下來我們要講的這位女士了,她在遊戲中以盲人設定出場,但玩家對她卻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同情關懷,只有無限的恐懼,關卡中精妙的設計讓你又逃不掉,最終成了遊戲中最驚心動魄的經歷,她就是《戰爭機器》中的狂暴者(Berserker)。
是的,可能有不少玩過《戰爭機器》的玩家,都不知道幾次登場都令人印象深刻的狂暴者,遊戲中其實設定是女性。《戰爭機器》的故事,圍繞著錫拉(Sera)行星地下突然冒出獸族(Locust Horde),引發人類巨大災難的「事變日」(Emergence Day)展開。遊戲中獸族有多種不同攻擊方式的敵人,他們的首領是一位女王,而狂暴者則是獸族大軍中為數不多的女性,在這個母系社會特徵明顯的群體中,狂暴者的地位可見一斑。
Are you kidding me? Berserker!
《戰爭機器》初代中馬庫斯這句經典的台詞,玩家想必非常熟悉,這也表現出了主角等人對狂暴者的印象。在遊戲的設定中,狂暴者身高十尺(約3.05米),身體異常強壯,外形沒有任何女性特徵,她幾乎沒有視覺,但聽覺和嗅覺異常靈敏,發現身邊有人類跡象後,就會不顧一切地高速衝過來,主角如果被她撞到就會被直接秒殺。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聯想到另一個角色,那就是在此之前《惡靈古堡4》中那個戴著鐵面罩,眼睛被無情縫合,手持鋼爪的瞎子,這個敵人同樣無法看到主角但聽覺靈敏,可以利用聲音吸引他繞到背後消滅。有不少玩家認為,狂暴者的設計很明顯受到了《惡靈古堡4》瞎子啟發,不過在《戰爭機器》中想擊敗她難度更大,因為根據遊戲設計,狂暴者身體有著極為堅固的護甲,普通槍械對其無效,必須使用特殊的高溫手段短暫削弱其護甲後才能造成傷害。
與《惡靈古堡4》中玩家可以用大量子彈硬懟,甚至買個火箭筒直接轟掉瞎子不同,狂暴者不能用常規手段擊殺,需要利用特殊環境下才能打敗她,初代遊戲中,能夠對其造成直接傷害的,只有馬庫斯父親發明的,引導式衛星雷射武器,黎明之錘。這也讓玩家在遊戲中幾次遇到狂暴者,都有著不同的精彩體驗,成為了整個《戰爭機器》系列中幾個名場面,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和她的初次相遇。
那是在《戰爭機器》初代遊戲第一章尾聲,主角一行人遭到敵人圍攻,小隊長金少尉為掩護部下被蘭姆將軍刺殺,這裡要說明一下,金少尉和蘭姆將軍很早就結下樑子了,後來在《戰爭機器3》的資料篇「蘭姆將軍的陰影」結尾部分有交待,有興趣可以找影片看看。剩下幾人被迫撤退進入墓穴中。就在眾人因為隊長犧牲驚魂未定時,聽到了更為可怕的聲音,一位雜兵無法忍受恐懼亂跑出去,很快就遇到狂暴者領了盒飯,這裡設計者沒有直接展現血腥場面,而是巧妙地利用光影和被害者的慘叫,「無形勝有形」地讓玩家感受到這位女生的恐怖。
接下來就是將很多新玩家勸退的情節了,由於退路已被堵住,主角只能硬著頭皮前進,當狂暴者突然破牆而出時,不僅展現了她一擊必殺的破壞力,更是告訴了玩家接下來的目標。由於前進路線的門都是封住的,你必須利用她幫你撞開門才能繼續前進,密閉空間中的壓迫緊張感十足,巧妙周旋之後終於最後一道門被撞開,來到戶外的你立刻拿起黎明之錘,從天而降的能量光束最終擊倒了狂暴者。
我認為這場戰鬥是《戰爭機器》中設計最為精彩的部分,台詞很少更沒有什麽光標指示新手引導,利用電影化的鏡頭和動作表現,把狂暴者兩個重要特點告訴了玩家:衝過來必須躲、能破牆,這種手法可謂精妙,比起現代很多遊戲手把手保姆式教學不知強了多少倍,總不能在這麼緊張的環境下弄個妹子奶聲奶氣地告訴你方法吧。同時在這段不長的情節中,開發者還非常巧妙地安排了三個軍牌收集:第一個是雜兵被狂暴者殺死後,玩家來到牆角轉彎他犧牲的地方收集,現場慘狀進一步加深了恐懼感;第二個是在和狂暴者周旋撞門過程中,你要順便去某個牆角收集,拿軍牌的同時要小心被狂暴者堵在角落裡撞死,增加了緊張感和難度;第三個是在衝出墓穴後室外廣場的角落處,由於時間有限,進一步增加了戰鬥難度。
另外在《戰爭機器》初代最後的列車部分,這一次狂暴者突然出現,然而主角卻無法使用黎明之錘了,不過仍然有三種方法可以解決她:扔手雷引爆油罐,把後面的車廂連帶狂暴者一起甩掉;引誘她跑到最後一節車廂,然後按開關讓車廂脫離;站在列車最末尾,讓她跑過來然後閃開,使其跌落。這一次玩家手段比較靈活,不過我還是喜歡第一種,一顆手雷直接搞定快捷方便,這段戰鬥也是整個遊戲比較精彩的內容,有很多玩家都喜歡以選關形式玩這一段,嘗試用不同方式解決狂暴者。
狂暴者在整個系列中多次出現,其它幾場戰鬥大多出現在較為開闊的場景,玩家可以利用火焰武器等手段擊敗她,而且還有眾多隊友協助,論精彩程度我認為遠不如第一次在封閉的墓穴中。她在後續作品中沒有更出彩的表現,也是我認為後續幾代口碑不如初代的重要原因,其實我一直都期待,如果能在《戰爭機器》遊戲中,出現多個狂暴者組成的潛入脫逃式關卡,一定是非常刺激的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機器》原始版里,包括Xbox 360和PC版,如果你在Hardcore難度下擊殺狂暴者,能得到名為「My Love for You Is Like a Truck」的成就,我對你的愛就像卡車一樣,真是形象地反映了她的特點。後來在重製的終極版中這個成就名稱不變,條件改成了不限定難度完成第一次擊殺狂暴者即可。
《戰爭機器》中的狂暴者,恐怕是外表造型討論最少的女性角色了,我最初知道她的身份時頗感意外,直到後來獸族女王出現,才慢慢能理解這種設定了,她第一次出場時帶來的恐懼、壓迫、震撼,是每個玩家都難以忘卻的,不知道下一次在遊戲中遇到她時,又會是怎樣的絕境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