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之前的高科技感,雷鳥今年變得更加生活化了,前有慶餘年2植入露臉,後有新品「躺躺鏡」。
是的,雷鳥給今年新品取的名字叫做「躺躺鏡」,AKA雷鳥 Air 2s。
也許有人覺得一個太可愛的AAB名字,跟科技產品沒那麼匹配,但它確實比Air 2s這種系列 型號的組合方式,更容易讓我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對它的使用場景產生想像和期待。
當我拿到這款眼鏡之後,就決定在我會躺著使用它的場景里,感受它的進步。
如枕頭般舒適的佩戴體驗
環顧四周那些讓你想要躺下來的東西,柔軟的枕頭、蓬鬆的被子、像懷抱一樣整個人可以陷進去的沙發……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關鍵詞:舒適。
那麼對於一款號稱「躺躺鏡」的AR眼鏡,我們也應該,或者說更應該看重它的舒適。
雷鳥Air 2s在外觀保持了雷鳥Air系列產品的無邊框墨鏡風格,仍舊很適合出街。但在佩戴舒適細節上,有了很大進步,搭配了整套升級的飛適FaceComfort 2.0舒適佩戴系統。
區別於前半部分,鏡腿的後半部採用曲線設計的親膚軟矽膠,一方面曲線貼合人體結構,讓你的佩戴更加無感,另外一方面,親膚軟矽膠在躺下的時候會受力彎曲,避免了眼鏡被頂起的狀況,讓整個躺倒的佩戴體驗更舒適。
同樣貼心的設計也出現在鼻托和鏡腿的調節上,這兩個部位都支持三擋調節,配合鼻托記憶金屬支架,可以比較精確的適配你的臉型,同時保證你看到的畫面居中。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我們都知道,躺著的姿勢會讓臉部受到更多來自眼鏡的壓力,所以在Air 2s中,雷鳥依然沿用了前輕後重的配重方式,更新的鼻托工藝,讓我們看到兩塊更大面積的空氣膠囊、底部的泄壓孔,都會減少你躺著的時候臉部的受力,讓整個佩戴體驗更加舒服。
從純粹的佩戴體驗來說,雷鳥Air 2s要比87君本人的眼鏡輕很多,76g(不含鼻托)的重量、前後4:6的配重,基本可以實現無感佩戴。
可以說,除了怕沾上貓毛之外,雷鳥Air 2s已經可以跟各種枕頭一起列入我們的居家舒適單品。
音樂之聲,影像之美
當然,我們生活中需要一個電子產品,也更看重它的實際功能,機器本身和人體的適配度只是第二位的考量,第一位則是雷鳥Air2s作為一款眼鏡形態的顯示設備,能否真的能帶給我們「舒適的視聽體驗」呢?
螢幕的清晰度和色彩一直是雷鳥AR眼鏡引以為傲的單項,在Air 2s上,這一傳統也得到了很好的延續。Air 2s同樣採用Sony旗艦 0.55英寸Micro OLED顯示屏,支持2D 1920*1080/3D 3840*1080、49 PPD的清晰顯示,最大入眼亮度達到600nits,帶來6米等效201英寸的高清巨幕。
在87君的體驗中,我們能看到的畫面感受基本跟在萬達IMAX影廳的6-9排差不多。
如果使用過雷鳥其他的產品,那你能非常直觀地感知到,這一代螢幕更清晰了。原因是Air 2s中心清晰度有提升,從80%提升到85%。與此同時,邊緣清晰度MTF由 10% 提升到 20%,讓整個螢幕看起來更加和諧清晰。並且支持60/120Hz的高刷,這對熱愛看電影的大家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色彩方面,通過安卓的「雷鳥XR眼鏡」App可以進行色彩自定義,調節對比度、色溫、色調到你認為舒適的程度。當然了,鏡腿上也有方便懶人的快捷功能鍵,可以在官方預設的絢麗、柔和、標準三種色彩方案中進行選擇。
對於實際使用來講,更好的升級是Air 2s得到了ZREAL幀享認證,可以獲得優酷的超高清播放體驗,從側面納入了更多的高清內容給用戶享受。
說完了「視」,再談談「聽」。
相比於其他AR/VR類產品,雷鳥一直非常注重產品帶來的聽覺感受。從Air 1S加入了AR眼鏡前所未有的0.5mm衝程超線性單元和自研的相位消除技術開始,每一次通過雷鳥的產品觀看影片時,都會獲得更好的音頻感受。
在Air 2s中,雷鳥首次加入了自研的對稱式音頻結構設計。其中包括四顆全頻揚聲器單元,意味著四個喇叭部件,每個都能發出整個音頻頻率範圍的聲音,包括低音、中音和高音。這種設計可以帶來更加均衡和自然的音頻表現,讓聽者可以更全面地感受到音樂或聲音的細節和層次。
從表現上來說,你可以明顯感受到Air 2s的低音不再那麼「干」了,而是能夠充分聽到不同低音帶來的彈性。
同時,它的音頻結構還具有0.7mm大衝程。通常來說,衝程越大,喇叭就能產生更大的聲音。而0.7mm的衝程對於眼鏡類的產品來說,就是最頂尖的水平了,意味著即使在較小的空間內,喇叭也能產生強大的聲音效果,為用戶帶來更加震撼和真實的音頻體驗。
我們說過,雷鳥具備獨特的相位消除技術和輕語模式。而Air 2s在這套聲音保護算法之上又加入雙向力消音結構,通過內外雙重設計,有效地減少了聲音的傳播範圍,讓用戶可以更加專注地享受音樂或聲音,同時也保護了用戶的隱私。
實際測試的感受是,在正常的家庭客廳中,手機音量60%、眼鏡音量100%,1.5米左右幾乎聽不到任何聲音。
結果顯而易見,相比於投影儀或者其他AR眼鏡,雷鳥Air 2s不僅能夠提供影院般的視覺體驗,同時可以提供給超越行業水平的聽覺體驗。
雷鳥Air 2s的細節與實用性
除了最突出的功能之外,雷鳥Air 2s在一些小功能和設計上考慮的也十分周全。
在Air 2s上,鏡腿的功能按鈕進行了新的排列和功能定義。鏡腿左側分別是音量按鍵和短的功能按鍵,功能按鍵被定義為呼出菜單,這個菜單也是AR眼鏡行業首款眼鏡調節面板,只需要按一下,就可以對輕語模式、2D/3D、刷新率、色彩等進行快速調節。
這一轉變是交互上很重要的一步,就像iPhone以前的Home鍵和現在的底部上拉一樣,一個簡單的按鈕定義了這個AR眼鏡很多的基本玩法,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更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讓我們「躺的更舒服了」。
另外一點,也是現在主打觀影的AR眼鏡「兵家必爭之地」——跨平台聯動。
當我們向朋友介紹AR的時候,總會被問到一個靈魂問題,就是它能幹什麼。五年前,我或許會說,它可以把沙盤模型放在空氣中……但這並不適合我們普通老百姓。
但現在,Air 2s聯動了我們可能用得上的所有螢幕,手機、平板電腦、Switch、Xbox、PlayStation、steamdeck、雷鳥魔盒、Pocket TV等,都可以接入Air 2s這款201寸的虛擬大屏,所有支持DP輸出的娛樂體驗,在這裡盡可享受。
此外,還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便攜性。雷鳥Air 2s的收納包也進行了全新的升級,瘦長的設計和防滑的表面更加方便拿取,另外內部還預留了魔盒/Pocket TV的位置,小配件也能夠隨手一包拎。
科技與生活融合:雷鳥的產品哲學
說點題外話吧,最近小米總裁雷軍備受關注,他似乎成了網友們的許願池,大家希望小米做便宜的衛生巾、剃鬚刀,做便宜好用的電子盲杖,做一款更智能的助聽器……而雷軍對這些願望的回應是,網友們的需求很多,都是創業的好機會。
而這背後的邏輯是,消費者的需求是一款好產品的核心動力,在這點上雷鳥和小米不謀而合。雷鳥的產品大多是從消費者中間獲得改進和提升,再把更好的體驗還給消費者。
比如更重視觀影消費者的聲音需求,從Air 1的「聽個響」升級到了Air 2s的0.7mm衝程;比如從大多為內置的觀影走到推出魔盒、JoyDock的「萬屏互聯」;比如從82g的重量極致壓縮到了76g、實現了前輕後重的舒適配比;比如把一款硬核的科技產品,打造的如枕頭般舒適親切……雷鳥的每一步,都要走在消費者的心坎里。
這也是雷鳥在消費級AR眼鏡的戰場中廝殺出的新路徑,在雷鳥Air 2s的引領下,AR眼鏡的未來似乎更加多元而生動。
它不再只是高科技的代表,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為我們帶來舒適、便捷和愉悅的體驗。從舒適的佩戴到震撼的視聽,再到跨平台的聯動,Air 2s以其全新的設計理念和用戶體驗,重新定義了我們對AR眼鏡的認知。未來,讓我們期待更多智能科技產品,像雷鳥Air 2s一樣,融入生活、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