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2025年09月19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No,I'm not a human.

一種長相酷似人類的邪惡生物「偽人」突然出現,他們屠殺人類,社會體系癱瘓。但似乎,只要房屋裡有兩個以上的普通人,他們就無法強行闖入。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一夥自稱「應急中心」的政府組織宣稱他們掌握了鑑別偽人的方法,會強行帶走所有表現異常的人類,可被帶走的人沒一個能活著回來。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異教徒、陰謀論者、知識分子、無家可歸的小女孩……因為種種原因在野外遊蕩的陌生人輪番敲響你家的房門,請求收留,可如果你真的放他們進來,又會產生什麼樣的連鎖反應?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這就是3天前剛發售的恐怖遊戲《尋找偽人》里最核心的三個元素,再搭配上遊戲本身非常醒目(也可以說是扎眼)的抽象派美術風格,哪怕是在「恐怖遊戲」這種垂直分類里,它也成為了相當獨特的存在。

更難得的是,作為一款來自俄羅斯的小眾獨立遊戲,發售不到24小時,在Steam上就已經收穫了超過一千條評測,擁有94%的好評率:

《尋找偽人》並非第一款「偽人」主題的驚悚遊戲,但卻是氣質最特別的一款。想要講清楚它的奧妙,還是得先從玩法端聊起。

1

其實《尋找偽人》的玩法非常簡單,底層框架是恐怖遊戲裡常見的步行模擬,只不過這次玩家可移動的空間有限,基本只有主角自己家的一畝三分地——房屋的走廊、客廳、臥室、儲藏間……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讓遊戲和其他恐怖遊戲產生區分度的,是幾條宛如「規則怪談」般的設定,它們既向玩家勾勒出了遊戲的世界觀,增加了懸疑和未知的氣氛,也很巧妙地塑造出了玩法層面的基本目標。

按照遊戲的解釋,偽人雖然會攻擊人類,但只要房屋裡有除了玩家以外的其他人,它們便無法強行進入——一種非常「概念」的設定,卻又能從現實某些傳說體系中找到參照,就比如西方的「吸血鬼」,只要沒有受到屋主人的邀請,哪怕再單薄的房門也不能強行進入。

這條規則為玩家帶來了最重要的目標——必須要收留NPC,哪怕冒著放偽人進屋的風險。遊戲裡每隔一段時間,長得非常「驚悚」的偽人就會來敲玩家的房門,如果此時屋裡沒有其他人,亦或者偽人的數量大於正常人,那麼它就能破門而入,遊戲結束。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如果不小心收留了偽裝成人類的偽人,雖然它不直接傷害玩家,但在入夜時可能會殺害其他正常的NPC,最後導致整個屋子裡只剩下玩家和偽裝成正常人的偽人,同樣遊戲失敗。

這就像一場恐怖版「狼人殺」,而玩家在遊戲裡的主要任務,就是分辨每個放進屋的NPC到底是不是偽人。

那麼問題來了,分辨的依據是什麼?

每當末日或者突發災難降臨,總會有所謂的「權威機構」出現,他們宣稱能夠保護人類,提醒市民不要恐慌,同時分享一些「災後注意事項」。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在這個遊戲裡,「應急中心」就充當了這個功能,每天上午只要打開電視,你就能看到官方媒體正在播報「如何識別偽人技巧」,今天告訴市民「牙齒太白的算偽人」,明天是「指甲縫有泥是偽人」,後天變成了「腋窩裡有毛」。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但問題是,即使官方給的資訊準確,普通人完全也有存在這些特徵的可能,所以在分辨時,不僅要考慮他同時滿足了多少條特徵,更要在交談時判斷他說的話是否存在可疑之處。

而形形色色的NPC和他們背後的故事,便是遊戲另一大亮點。基本幾段台詞、幾個選項,就可以塑造出一個在末世氛圍里沉淪或放縱,頑強求生或恐懼迷茫的人物形象。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很典型的,在末世作品裡經常出現的「陰謀論者」。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他篤定一切都是謊言,偽人也只是政府背地裡骯髒計劃的一環;他堅信只有自己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對此自有一套「權威」論據: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還有神神叨叨的邪教徒,將眼前的災難解釋為某種未知力量的「神罰」,企圖利用災難拉攏信眾,教唆其他人應該坦然接受,然後自願赴死: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以及理想主義的樂天派,雖然無家可歸險些喪命,卻堅信人類能渡過難關,可他逗留在我家的這幾天裡,除了鼓舞人心的演講,什麼實質性的行動也沒有: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求生經驗豐富的好戰主義者,主張應該用槍把偽人獵殺乾淨: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遊戲一共提供了56個可遭遇的NPC,在遊玩時我有一個很直觀地感覺——除了他們相當有辨識度、極其抽象怪異的造型立繪外,這56個人在性格或者經歷上,都有很明顯且讓人印象深刻的記憶點,即使單純依靠對話內容,我也能準確地回憶起誰是誰。

而遊戲裡「應急中心」的設計,既是劇情和分支結局裡的重要一環,也是讓整個玩法邏輯成立的關鍵。

你可能會想:「既然門外的偽人有兩個人就不能硬闖,那我只需確認有一個是正常人,把其他人全部處決不就安全了?」

做不到,因為應急中心派來的工作人員,每次都會從你的住所中強行帶走一定數量的NPC,並聲稱是常規的「例行檢查」。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作為「權威機構」,不配合自然有後備手段

 

所以不可避免的,你得不斷收留新來的陌生人,他們有時候會給你帶來外界的新資訊,有時會提供一些獨一無二的物資,平衡、滿足好每個人的需求,同時辨明誰才是人群中的偽人,努力生存到最後,是這款遊戲的特殊玩法。

2

作為一款劇情導向的恐怖遊戲,《尋找偽人》最出色的部分,還在於它所營造出的那種相當真切的,兼具壓抑、詭異與陰森的氛圍。

遊戲開始時,沒有使用任何說明文字、旁白來和玩家交待上述的規則和背景,而是安排了一位熱心鄰居親自上門來解釋這一切: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正是他告訴了我「偽人」的存在,告訴我家裡必須收留陌生人,告訴我必須仔細分辨陌生人的特徵……

但他也不只是個充當教學NPC的工具人,他還提到自己有個小女兒,明天就得回去和家人待在一起。遊戲雖然無法出門,但可以通過走廊的窗戶向外看,能清楚地看見鄰居一家的變化。

第一天,事態還沒有變得嚴重,鄰居一家其樂融融,甚至還能在房屋前玩耍。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過了幾天,我看到應急中心的人出現在他們家門前,鄰居打電話來告訴我「原來應急中心會強行帶走其他人的。」

又過了一天,鄰居的電話再也打不通,我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但當晚,鄰居無家可歸的小女兒敲響了我的房門: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在隨後的幾天裡,跟隨劇情的推進,我接連見證了鄰居家的空房子被流浪漢、異教徒輪番占領,然後來了幾個手持槍械的暴徒……到了最後,窗外只剩下被燒毀的廢墟: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當然還有給這些場面做注釋的,非常冰冷的旁白說明

 

其實直到最後,遊戲也沒有明言究竟發生了什麼,但卻能通過窗戶的景色變換,小女孩的發言以及電話線路被切斷——前一天鄰居還在提醒我「照顧好自己」,後一天電話里卻只剩下冰冷的提示音——來營造逐步逼近的死亡氛圍。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其他窗戶也能看到不同景象,藉由詭異而非血腥,凸顯出事態變得越來越糟

這個遊戲非常好的詮釋了什麼叫「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它沒有直接呈現任何血腥或者駭人的鏡頭,沒有讓玩家親眼看到事態發生的過程,卻提供了相當多間接觀察外界的途徑。

除了窗戶的真實景象、電視的官方播報外,玩家手頭還有一個「末日標配」——無線收音機,呈現的效果也很巧妙地模擬了真實收音機調頻的過程: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調節旋鈕後,收音機實現了從亂碼到文字的過渡

 

和被官方占領的電視台不同,收音機偶爾能收到另一種聲音,他們會控訴應急中心的黑暗,告訴你另有內幕,但真相究竟是什麼,沒人知道。

但通過口徑不一,卻相當有既視感的新聞播報、廣播、窗外的環境和其他NPC的間接描述,一步步向玩家渲染情況正在變得越來越混亂。

再加上玩家被困在封閉環境裡,玩到中期就會有種「下一個就輪到自己」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等待死亡的過程本身,才最可怕」。

3

對於一個獨立遊戲來說,《尋找偽人》的體量其實很豐富,共有10個走向完全不同的分支結局,需要偶遇對應的NPC,滿足對應的條件和操作才可觸發。

而這些結局有一大半都更偏意識流,它們不會和你交待事件的真相,比如偽人究竟是什麼?造成這一切混亂的源頭在哪裡?以及世界最後是走向毀滅還是救贖?全都是未知數。說的直白一點,這個就叫典型的「挖坑沒填」。

這種做法是否更好,這個見仁見智,但這種留白確實也很符合遊戲整體的氣質——陰森、迷幻,在兼顧一點抽象的神秘學觀點,比如我依舊對這個身上自帶黑洞,永遠說感受不到溫暖的流浪漢NPC印象深刻。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但他具體遭遇了什麼,身上黑洞怎麼來的,被應急中心帶走之後發生了什麼?遊戲仍然沒有任何解釋。

但好處是,這些抽象又玄奧的劇情能夠激起玩家無限的猜想,這幾天《尋找偽人》在影片網站上的熱度,有一大半就要歸功於各種「劇情解說」「結局分析」的內容。

而這種極其有辨識度的風格,也很符合《尋找偽人》背後發行商CRITICAL REFLEX的一貫口味。

這家歐洲發行商推出的遊戲風格,向來和心理恐怖、超現實、克蘇魯以及黑暗氛圍有關,就連他們自己前不久舉辦的發行直面會,其宣傳圖和影片走的也是類似風格:

 

《尋找偽人》里,最不恐怖的就是偽人

 

 

 

雖然此類風格還是偏小眾,並非所有玩家能夠接受,但只要玩法、劇情或者美術上有明顯的長板,其實就能獲得不錯的口碑和銷量,去年該發行商大獲成功的遊戲《惡魔輪盤》《緘默禍運》就說明了這一點。

結語

說回《尋找偽人》,這個遊戲的精髓其實也在於「未知」。遊戲單周目的時間不長,在反覆通關了幾遍後,我發現最有意思的部分,其實還是玩家的第一周目——不知道NPC會帶來什麼,不知道故事下一幕的走向,就連第二天會發生什麼樣的意外也無從得知,完全依靠自己的本能和常識來做選擇。也只有這樣,遊戲內一系列營造「氛圍感」的細節,才能完全發揮出作用。

而一旦玩家的目標變成了「收集多結局」,遊戲大量的重複操作和片段,就會瞬間抹掉這種恰到好處的恐怖氛圍。

但好在作為一款獨立遊戲,《尋找偽人》在劇情動畫和NPC刻畫上都顯得非常成熟,在體驗完一周目的「恐怖遊戲」後,把它當作一個探索和要素收集向遊戲體驗,同樣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