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久丹青》是國內團隊「貓滾滾工作室」歷時兩年打造的古風城市建造遊戲,預計於 7 月 16 日在 Steam 平台上線。
本作僅由兩名開發者製作,以架空歷史為背景,讓玩家扮演經營者,通過建造、生產、交易等環節,從無到有建立起繁華城鎮。

精緻的國風手繪美術無疑是《歲久丹青》最為顯著的加分項。遊戲中包含五張地圖,展示了五種截然不同且特色鮮明的地域風貌,分別是:
江南山村「桃花源」;

西域敦煌「駝鈴響」;

刺桐古港「海天闊」;

山西晉城「四季豐」;

盛唐都城「長安夢」。

根據開發者的說法,遊戲中建築物的設計靈感都來源於真實世界,比如「桃花源」地圖中青瓦白牆的徽派房屋,「駝鈴響」地圖裡的喀什風貌建築,以及融匯了整個福建風格的「海天闊」地圖。還有不少裝飾參考了古畫中的樣貌,頗具韻味。就像標題描述的那樣,遊玩本作的過程如同正在繪製一幅丹青畫卷,清新視覺元素構成的精美畫面足以令人感到舒適放鬆。

本作主打的「三消合成」玩法,可謂是整套運營模式的核心。不過與其說是三消,其實該系統更接近《合成大西瓜》邏輯:當玩家擁有三個相同等級類別的建築物時,通過鼠標拖拽重疊,能夠將它們組合成一個更高等級的新建築。
高級建築占地面積小,生產效率高,理論上自然越多越好。但合成操作並非無損,除了湊夠數量,每次三並一都要消耗資源。尤其是六級往上,費用相當驚人,可能需要玩家積攢很久。
不過若你運氣不錯,可能會出現「三合二」的「暴擊」情況,且概率不低。合成高階建築時觸發可謂大賺,會產生極高的正反饋。

每張地圖的資源種類各不相同,但發展思路大抵接近。玩家要先建立民房用來支持人口數,在勞力充足的基礎上擴展食物、木材、石料等基礎生產設施。待資源運轉達到初步平衡後,再考慮發展各種特色產業與商品。
在遵從上述發展方針的前提下,不同地域加入了若干獨特玩法。
「桃花源」作為新手引導,僅加入了簡單的任務機制。通過村民的隨機需求,能進行資源種類置換。
「駝鈴響」將任務進化為貿易系統。在建立驛站後,玩家可以用商隊運輸相應貨物到不同的城市,換取某些無法主動生產的物品。

「海天闊」是突出水域的地圖,陸地面積小,要依靠漁獲來補充資源,最終組建出商船隊進行海上貿易。
「四季豐」擁有明顯的季節更替。在寒冬時節,農作物不會生長,還要定期消耗石炭為周圍的民居供暖。而獨有的「縣衙」可以不斷升級來獲得各種效果。
「長安夢」作為最終關,將整張圖分為了若干地塊,而所有的建築物也都額外添加了「士農工商」四大屬性。當某地塊內所有建築提供的屬性達到指標,就可以免費開闢一塊臨近新區域。由於能夠通過移動建築位置來臨時堆屬性,這種解鎖方式反而比傳統的資源更加便利。

位置規劃在《歲久丹青》里的優先級很低。遊戲不存在「道路」的概念,朝向也沒什麼意義。螢幕上出現的居民全部屬於「點綴」,無任何實際作用。即便將所有建築物都跟堆積木般全部擠在一塊,對於大部分建築物來說都不會產生什麼實質性影響。
唯二需要考慮的情況是輔助型建築和掉落型建築。前者能自動收集範圍內的資源,省去玩家手動點擊的麻煩。後者則會定期在附近刷新出生產物品,例如茶葉、羊奶、玉器等,若是沒在其周圍留出足夠的空格,將導致物品堆滿後不再掉落。

每張地圖的過關目標,都是將繁榮度數值提升至相應標準。增加繁榮度的途徑主要有三種:開闢更大的區域,建造更多的建築物,湊成特殊的景物組合。
解鎖新空間自不用說,發展的必經階段。每次開放新區域都要花費資源,其中還有當前人口數量的硬性要求。
建築物則是簡單的累加邏輯。無論何種建築,都會提供至少 1 點繁榮度。伴隨等級提高,高階建築提升的繁榮度會變多。其中裝飾類建築沒有實際生產功能,但具備高額繁榮度加成。
景物組合需要根據圖鑑提示,將三個特定建築連接擺放,滿足條件後獲得對應獎勵,一般都是在大後期不愁資源時才會考慮進行填補。
基於這樣的目標方向,為了達成過關數值,玩家可以在後期採取非常功利的策略,即選擇資源消耗量最少的低等級建築,如「爆兵」般拼命填補空格,哪怕看上去毫無美感,還是能依靠數量取勝。

另外,即便具備放置屬性,《歲久丹青》的自動化模塊也稱不上完善。生產型建築會在頂部出現收集符號,玩家點擊後才有資源入賬。很多情況下,只有基礎資源可以搭建相應建築去進行自動收取,但這些收集型建築還得時常手動去補充原料,屬於省了事但不多。
更麻煩的是掉落型建築。要知道,這些掉落物同建築物一樣支持三合一(且沒有消耗),高級掉落物轉化的商品量遠遠多於低等級,相當於逼迫玩家不斷進行合成操作。我在體驗時,經常碰到一段時間沒管,再切回界面,發現地面被掉落物堆滿,實在令人頭禿。

總的來說,《歲久丹青》是款賣相不錯的國產獨立新作,但玩法相對同類產品而言稍顯簡單,經營後期有可能帶來重複枯燥的感覺。想要嘗試的玩家,不妨先下載商店中的免費試玩 Demo,確保樂趣足夠對胃口再出手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