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對於PC行業來說是充滿混亂的一年,對於廠商們也是十分糾結的一年。2023年PC行業十分地不景氣,而到了2024年,這種不景氣的寒風仍然席捲整個行業。面對如此凜冽的寒風,硬體廠商們則開始了內卷的節奏,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來讓已經處於信心低谷的消費者重新青睞他們所推出的硬體終端。

然而過快的產品發布節奏似乎在今年出現了不小的副作用,由於產品沒有徹底打磨和優化就投入到市場上,由此導致產品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頻頻翻車,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廠商們也像是救火隊員,不斷地為這些產品擦拭屁股,也打亂了已經加快的產品發布節奏。
而在如此凜冽的寒冬中,出現了兩束特別的光芒,來給廠商帶來了特別的溫暖,其中一束光就是AI的蓬勃發展讓NVIDIA等企業賺得盆滿缽滿,而顯卡、CPU以及筆記本等廠商也願意藉助AI概念來宣傳自家的產品,從而吸引用戶前去購買。另外一束光就是《黑神話:悟空》的大爆發讓沉寂許多的遊戲PC市場迎來了滔天的流量,玩家們紛紛拿出積蓄前去購買新電腦,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今年廠商的產品無時無刻蹭著這兩個超級IP,希望能夠在PC寒冬中體面地生存下去。
CPU:人生的悲歡並不相同
每年的CPU市場總是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體驗,在今年尤其如此,戲劇化成為了今年CPU的主旋律。

首先是藍色巨人英特爾,2024年對於英特爾來說顯然稱不上是興奮的一年,首先是在23年末發布的14代酷睿處理器,本身就因為過高的功耗受到了玩家的質疑。而到了2024年,有許多玩家發現自家的系統無緣無故出現死機的情況,系統極不穩定。後來發現是英特爾CPU在設計上出現了失誤,錯誤的微代碼讓處理器偶爾會出現電壓過高的情況,通過一輪又一輪的排查,最終英特爾終於與合作夥伴一起通過推送新BIOS解決了這個問題,但還是讓人心有餘悸,大家紛紛懷疑英特爾的CPU設計與製造能力。

此外今年英特爾號稱是翻身之作的酷睿Ultra 200S處理器也因為性能不夠給力的原因導致購買者寥寥,隨後當然又是英特爾出來道歉,表示自家產品不給力,未來通過補丁來提升處理器的性能。也正是因為英特爾這幾年的種種失誤,導致股價暴跌,CEO下台,甚至還有第三方收購英特爾的傳聞不斷出現,這讓這家晶片巨頭陷入了苦惱,希望藉助新的掌門人來擺脫困境,走向光明的新道路。

今年英特爾唯一還算看得上眼的產品估計就是面向移動筆記本打造的Lunar Lake處理器,在性能以及功耗上能夠取得一個讓人滿意的平衡。此外AI性能也十分地給力,除了價格比較貴之外也沒什麽太多的毛病。只不過現在AI軟體主要還是以娛樂為主,生產力軟體有雲算力或者顯卡算力,因此大家購買基於英特爾Lunar Lake處理器打造的筆記本還是十分地謹慎。

相比較英特爾,AMD這裡今年可謂春風得意,無論是桌面還是移動平台均有很大的建樹,在移動平台,AMD推出了全新的Zen 5架構,並且發布基於Zen 5架構打造的銳龍AI 300系處理器,不但在CPU以及GPU性能上大幅提升,而且更重要的是NPU進行了強化,如今擁有幾十TOPS的算力,可以滿足微軟關於AI PC的算力需求,當然基於AMD銳龍AI 300系處理器打造的筆記本在價格上也比普通筆記本更加昂貴。
相比較移動處理器,AMD在桌面處理器真可謂是順風順水,首先是銳龍9000系處理器,在採用了Zen 5架構之後,CPU的綜合性能有了巨大的提升,讓除了遊戲玩家以外的消費者十分地滿意。至於遊戲玩家,AMD準備了銳龍9000X3D處理器,其中銳龍7 9800X3D處理器憑藉強大的遊戲性能獲得了玩家們的一致好評,從而導致供不應求,全球斷貨,AMD也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

相比較英特爾和AMD,今年還有幾位ARM玩家再次進入PC市場,例如高通以及驍龍X Elite處理器,作為移動平台的王者,高通覬覦PC市場許久,於是希望藉助AI熱潮讓自己的驍龍筆記本成為玩家們的首選,然而事與願違,儘管高通花了巨大的精力去宣傳自家的驍龍筆記本,但是用戶卻並不買賬,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兼容性實在是太不給力。海量的軟體紛紛表示罷工,而三季度的市場占有率僅有0.8%,也讓高通十分地尷尬,看起來這家移動巨頭在取代X86的道路上並不順利。
板卡:今年全面躺平,一切為了2025做準備

今年的板卡市場十分地平靜,市場上沒有出現什麼讓人興奮的點。主要就是NVIDIA發布了Blackwell架構的GPU,在AI性能上有著數倍的提升,除此之外NVIDIA也表示Blackwell架構的計算卡受到了企業的追捧,訂單也排到了2025年,然而到了今年下半年,卻有消息稱NVIDIA的Blackwell在設計上出現了失誤,導致晶片運行時候過熱,從而引起系統的不穩定,對此NVIDIA表示已經與合作夥伴一起解決了這個設計失誤,經過重新設計的晶片也已經進入到最後的量產準備階段。只是由於計算卡的烏龍,導致遊戲GPU不斷地延期,最終將會在CES 2025上才能和大家見面,而遊戲玩家也只能抱著RTX 40系顯卡繼續等待著。

AMD這裡也沒有太大的動作,唯一有亮點的估計就是ChinaJoy上發布的RX 7900 GRE顯卡,算是為中國玩家特供,憑藉高性價比獲得了一部分用戶的認可,當然在旗艦顯卡市場上,AMD還是以躺平為主,即使到了2025年同樣如此,Radeon RX 8000系顯卡無緣旗艦市場,差不多被NVIDIA一家獨大了。

相比較顯卡市場,隨著英特爾酷睿Ultra 200S處理器的誕生,英特爾叒換了CPU插槽,主板再一次迎來了更新換代,不過英特爾上代平台能夠用三代還是讓人感到意外,估計以後還是按照兩年一更新去更新換代。由於酷睿Ultra 200S處理器的性能表現不及預期,市場對於Z890主板也是反響平平,沒有激起太大的波浪。
相比較英特爾Z890主板,選擇AM5主板的AMD用戶就有福了,畢竟去年才剛剛換過插槽,而且在今年Zen 5發布會上,AMD也多次表示未來AM5平台將會支持到2027年,未來Zen 6處理器也可以在AM5平台順利使用,也就是說晶片組的壽命可以達到4年左右,相比較英特爾還是AMD更加良心。
存儲:價格跌跌不休,多種類型內存屢破世界紀錄
今年的存儲市場則是喋喋不休,大容量的SSD以及內存其價格都來到了冰點,這對於消費者來說還是比較划算,原本的預算只要購買到16GB的內存,現在可以買到24GB甚至32GB,更大的內存容量能夠讓大型軟體運行地更加流暢。

除此之外伴隨著Z890主板的發布,像是CUDIMM內存這樣的新式內存也同步問世。這種內存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其頻率可以衝擊相當高的程度,從而為突破內存頻率世界紀錄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CUDIMM內存的宣布,各大超頻團隊也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超頻,世界紀錄不斷地被打破。就在今年12月,超頻高手利用Intel Core Ultra 9 285K以及華擎Z890太極主板,藉助液氮技術將芝奇Trident Z5 CK內存超頻至12666MHz,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而芝奇Trident Z5 CK內存就是一款基於CUDIMM模塊設計的內存,此外芝奇還加入了嵌入式CKD晶片,提升了內存的穩定性,進而支持更高的工作頻率。由此可見雖然英特爾酷睿Ultra 200S處理器的性能不太給力,但是用於內存超頻還是戳戳有餘。

至於PCIe 5.0,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廠商推出了PCIe 5.0 SSD,除此之外在發熱方面也改善了不少,不會跟初期一樣高燒不退,再加上主動式散熱,PCIe 5.0 SSD的溫度控制差強人意,不過PCIe 5.0還很缺使用場景,對用戶來說十幾GB的傳輸速度帶來的實際感受也比較有限,除了跑分黨,其他用戶對PCIe 5.0 SSD算是興趣寥寥。
機電散:平平無奇,繼續躺平
相比較上述這些產品,機電散產品繼續躺平,沒有太大的作為,畢竟在RGB熱潮之後,廠商也暫時沒有找到哪一個才是接下來的發展方向,或者使用AI來蹭一波熱度,唯一的方向或許就是用料更加輕便,或者說加快螢幕,以及用玻璃取代傳統的鐵皮,看起來更具顏值。

不過從今年開始,大家更加鍾情於大容量的電源,這是因為電源的成本有所下降,而且明年顯卡的功耗將會有比較大的提升,於是大家紛紛選擇購買大容量的電源,例如850W乃至於1000W電源,從而為今後的硬體做好準備。此外包括PCIe 5.0、ATX 3.1等新標準也開始紛紛推廣,消費者也樂意接受並選購相關的產品。
AI熱潮中的最大贏家,迎來了全球的監管

2023年整個PC領域最大的贏家就是英偉達,而到了2024年,這家AI巨頭仍然保持極強的競爭力,財報節節攀升,根據最新的財報顯示,英偉達第三季度財報營收達到了350億美元,增長93.61%,總利潤更是達到193億美元,同比增長108%,在如今PC寒冬中可謂引領潮流,此外市值也屢破新高,在2024年6月6日首次超過蘋果,成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此外在11月,英偉達的市值也來到了3.37萬億美元,再次創下新高,似乎2024年又將成為英偉達年。

然而目前正處於行業巔峰期的英偉達就像《倚天屠龍記》裡面的明教光明頂,遭遇了六大門派的圍攻。首先是自己力推的Blackwell晶片出現了設計上的失誤,導致晶片在運行的時候過度發熱,也讓Blackwell晶片的出貨不斷延期。

當然這都是小事,畢竟Blackwell晶片的AI性能讓客戶們愛不釋手,訂單也是排滿了數年,然而由於英偉達在AI領域的過於強勢甚至有壟斷的嫌疑,包括歐盟、美國以及我國的市場監管部門都對其進行反壟斷調查。今年八月,美國司法部對英偉達啟動反壟斷調查,而今年12月,歐盟以及我國的市場監管部門也同樣對英偉達提起了反壟斷調查,英偉達高歌猛進的趨勢似乎遭到了嚴重的阻礙。

同時隨著未來全球貿易的緊張,各國對數據以及AI的監管將更加嚴苛,此外美國的AI禁令也影響英偉達AI晶片的銷售,儘管之前英偉達提供給中國內地的AI計算卡已經是極度閹割,但還是觸及到了所謂的紅線。就在10月份,有消息指出英偉達停止接受中國新訂單,而到了12月末,美國商務部更是要求英偉達徹查自家晶片如何進入中國市場。AI巨頭英偉達的斷供促使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自主研發相應的AI晶片,2025年英偉達的營收是否仍會跟23年以及24年一樣高歌猛進,還需要繼續觀察。
國產硬體:在抗壓中不斷崛起

如果說誰是2024年中的一道明光,毫無疑問就是國產晶片廠商,根據預計,2024年中國晶片設計行業的銷售總額預計達到6460億元,同比增長11.9%。在CPU領域,國產CPU的種類可以說越來越豐富。2024年3月,飛騰宣布新一代伺服器CPU騰雲S5000C開發成功,並且在4月稱相關的處理器已經應用在伺服器之中。龍芯表示正在研發3B6600,採用八核設計,集成GPGPU及PCIE接口,設計性能達到市場主流產品先進水平,計劃在2025年交付,並且像是飛騰、海光和龍芯的營收也是節節攀升。

此外在技術壁壘更加嚴苛的GPU領域,摩爾線程MTT S80也不斷地通過Windows驅動疊代更新,目前已經更新了二十多個版本,終於在11月份推出的v280.90顯卡驅動中正式添加對於DX12的支持,也增加了更多遊戲的兼容與支持。而在今年7月份,摩爾線程旗下的AI旗艦產品夸娥(KUAE)智算集群解決方案實現重大升級,實現了萬卡的規模,並在2024年進入到了上市的進程中。
除了CPU以及GPU之外,在存儲領域國產晶片也是高歌猛進,經過多年的研發,在今年末,像是光威等內存廠商終於推出了基於國產DRAM顆粒打造的DDR5內存,頻率大約為6000MHz,時序36-40-40-96,32GB售價499元。儘管與國際先進內存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是日常使用已經沒有問題。

然而對於國產硬體廠商來說,越來越封閉的世界讓國產廠商難以接觸到最先進的製程工藝,尤其是美國不斷揮舞著制裁的大棒,讓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受到制裁,也讓辛苦設計的晶片難以落地或者享受先進制程。11月8日,台積電就已經向所有中國大陸AI晶片客戶發送正式郵件通知,宣布自11月11日起,將停止向中國大陸客戶供應7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晶片。

不過近年來我們在先進制程上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包括28nm以及14nm都可以實現自主生產,通過不斷地投入,未來勢必將突破國外的封鎖,實現先進制程的自給自足,只是這一步邁出去就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需要投入超乎尋常的人力以及物力。畢竟晶圓製造以及光刻機的開發不單單是一個國家的事情,而是凝聚了全世界的科技精華,想要實現自主突破難度可想而知。對於國產先進制程的研發,我們還是報以謹慎樂觀的態度。
總結:AI不是萬能藥,如何面對明年還是問號

毫無疑問如今的PC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廠商們也是在紛紛自救,希望通過加快產品更新的頻率來吸引消費者前去購買。而在這次寒冬中,毫無疑問AI是最受廠商期待的光芒,茁壯成長的AI市場讓廠商似乎看到了翻盤的希望,紛紛蹭著AI去推廣自己的產品。

然而AI並非是萬能藥,尤其是現在AI還處於野蠻生長的階段,廠商們競爭也是十分地激烈,並且隨著未來AI風口越來越小,適合廠商發揮的空間也是極其有限。在沒有了AI加持之後,2025年的PC市場究竟如何還是一場問號,不過對於消費級硬體市場來說還有個好消息,那就是明年有海量的3A大作湧現,玩家們也將花費更多的預算去購買強大的遊戲電腦,這對於廠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