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這麼一個遊戲,雖然它在畫面硬體上並非領先於時代,論玩法方面也沒有太多別具一格的創新,但是憑著龐大細緻的數值系統,別具匠心的關卡設計,以及對於經典機甲動畫的精彩二創演繹,使得它成為了許多玩家對於戰棋策略遊戲的啟蒙之作。從古早的八位遊戲機時代,到如今的次世代平台,即便是在機甲動畫本身日漸式微的今天,它也一直都是無數機甲迷的精神寄託。


沒錯,它就是由萬代南夢宮從1991年開始推出的《超級機器人大戰》,經過三十多年的歲月,包括各種番外衍生在內,機戰系列推出作品已經多達數十部,卻能一直廣受戰棋玩家和機甲迷的歡迎。系列最新作《超級機器人大戰Y》也剛好在前幾天正式發售(以下簡稱機戰Y),時隔四年終於姍姍來遲的續作,是否依然能夠再次點燃每一個老男孩的機甲情懷,相信看完這期評測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
當然,我知道今天這期評測的觀眾,也會包括一些以前從沒玩過機戰的新手,對於這些玩家我可以這麼說,你不必翻查機戰系列以往的歷史資料,也不必問半途入坑會否存在劇情理解問題,甚至不必問在哪個平台可以玩到這款遊戲。你只需要知道,在機戰世界裡沒有複雜晦澀的內容,只有易於上手的戰棋玩法,只有設計精妙的關卡挑戰,只有家喻戶曉的經典角色——哪怕你原本並不算忠實的機甲動畫愛好者,在機戰裡面也一定能找到曾經陪伴自己童年的機體和人物。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機戰系列對於參戰角色從來不是純粹的聯動植入,而是儘可能在保留機體基本特色和人物原有個性的前提下,用心鋪墊和打磨遊戲的劇情,力求讓來自不同動畫的角色在平行世界也能演繹出一場情節豐滿的故事,而不是單純為打而打的爆米花劇本。可以說機戰系列就是屬於日本二次元的復仇者聯盟,無數原本早已完結的經典機甲動畫,也通過這個方式在老觀眾心中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因為遊戲玩法屬於傳統的回合制戰棋模式,所以我相信不需要更多的詳細說明,任何玩家都可以輕鬆上手。在戰鬥動畫中看著機體使出各種經典的必殺技,聽著那熟悉的主題曲旋律,對於看著機甲動畫長大的我們來說,這種熱血感覺實在是燃到筆墨難以形容。


從機體到零件再到機師,機戰擁有豐富的多重養成系統,部分機體還根據原作設計了可供選擇的變形能力,遊戲整體難度中等偏上,你必須充分發揮自己對於機甲的改造個性,才能更好地去完成每一個關卡任務的解題。作為最新續作的機戰Y,本次將會同步登錄STEAM、SWITCH、PS5各大平台,更加良心的是,製作組還提供了序章部分的免費體驗版,如果你屬於還在猶豫是否應該入坑的新玩家,不妨先通過體驗版進行試玩——沒錯,機戰就是這麼一個適合任何新人隨時入坑的遊戲。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機戰系列老玩家,在前作《機戰3O》之後已經等待了四年的時間,那麼機戰Y對於你來說,又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驚喜和變化呢?不用著急,現在立刻為大家詳細介紹。首先我們來看看機戰Y的故事設定,本作的時間背景應該是在星際大戰結束之後,魯路修以初代皇帝身份暫時統領地球,但出人意料的是,開場僅僅不到三分鐘,魯路修就被黑色騎士團的面具男ZERO刺殺而駕崩,群龍無首的地球再次陷入混亂,即便是後來成立的新地球聯邦政府,也沒能穩定政局,其中卻有這麼一個特別的國家,以名為艾爾登特的大型機動要塞承載著一整個城鎮,走上了脫離聯邦獨立自主的道路。


在這套故事背景之下,玩家要扮演的主角,是一個出身於忍者集團的原創駕駛員,你在劇情中的目標,就是要輔助年僅14歲的艾爾登特女主人艾蒂卡。主角自身根據性別選擇的不同,各有一套默認姓名和機體顏色,機體本身設計也順應人設而有著濃厚的忍者元素。


至於本作取材的參戰作品,則包括勇者萊汀、超電磁俠孔巴特拉V、高達UC紀元、機動武鬥傳G鋼彈、魔神系列、銀河機攻隊等二十多部名作,再搭配《水星的魔女》、《SSSS電光機王》、《蓋塔機器人ARC》這三部作品的首次加盟,甚至聞名世界的怪獸動畫《哥吉拉奇異點》也將通過與電光機王聯動的方式登場,角色陣容不可謂不豪華,堪稱驚喜與經典皆備,無論新老玩家都必定不會失望。至於對指定機體有特別偏好的老粉絲,在劇情流程中優先選擇相應的支線任務,就有儘快獲得自己喜歡機體的可能性,滿足你儘早參戰和優先強化的期望。


在系統方面,本作最引人矚目的新設計有兩個,第一就是《輔助連結》功能,顧名思義這是提供各種BUFF效果的輔助工具。通過在戰鬥中擊破敵方機體,玩家可以積累《輔助計數》這種新概念資源,消耗輔助計數即可發動機體與輔助角色之間的連結效果,包括回復機體、提升傷害、偵查敵方情報等多種效果。輔助角色又以紅綠藍顏色分為三種類型,如果將三名以上相同類型的輔助角色一起加入編組,還會觸發更強大的協同效果。參與任務次數和輔助連結次數越多,輔助角色就會逐漸提升等級並解鎖更多被動效果。畢竟戰棋遊戲上陣角色數量往往是有限的,輔助連結功能不僅重構了資源管理和後勤支援的機制,而且讓更多人物獲得了通過這種方式參與戰鬥的機會,對於老觀眾來說也算是提供了發揮更多角色愛的可能性。


第二個新系統《STG記憶開放》,它的用法也非常簡單,玩家可以通過消耗經驗值,在此選擇性強化攻擊、防禦、資源增益、輔助連結等各種方向的能力,注意這種強化不僅永久有效,而且它是針對於部隊整體的效果,大致相當於RPG遊戲中常見的技能樹,這樣的設計看似並不稀奇,但在機戰系列中就有著它的特殊意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機體成長差異可能過大的問題。


另外尤其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曾經從機戰V開始發揮著巨大作用的EXC系統,在本作已經被徹底取消,失去了獲取額外行動機會的爽快感,可以說是讓戰鬥完全回歸了傳統的節奏,這個變化好還是不好,那就有待時間的檢驗了。


總結來說,雖然機戰Y因為繼續沿用機戰30的引擎,演出效果沒有達到部分玩家所期望的進步,但如果對比口碑有所爭議的前作,本作在完成度和可玩性上都要略勝一籌,因為玩法更加回歸傳統回合制的原點,所以也更適合戰棋經驗不豐富的新玩家在此尋找屬於自己的機甲記憶。雖然我們總是調侃說,從GBA時代的機戰A到如今的機戰Y,留給萬代的標題可用字母已經不多了,可是只要機戰繼續保持著對於機甲題材的這份匠心,它就依然是最能讓我產生共鳴的遊戲,沒辦法啊,誰讓我無論從青蔥少年到垂垂老矣,依然是那個渴望駕駛著機甲走遍天涯的少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