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會有宣發影片,是用炸掉自家產品開始的啊。
Rabbit 公司最近正式發布了第二代作業系統——Rabbit OS2,為旗下 AI 硬體 Rabbit R1 帶來了全面的軟體升級。在宣布影片裡,曾經被瘋狂質疑的 R1,在創始人按下按鈕之後,被一下子「炸」飛了。

這樣戲劇化的動作代表著團隊們,對這次更新的決心和信心。新版 OS2 圍繞用戶體驗進行了大幅強化,界面設計、功能特性以及 AI 能力均有所突破。

Rabbit OS2 引入了全新的卡片式界面設計,以一疊五顏六色的「卡片」呈現設備功能。這種設計使操作更加直觀,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手勢或側邊滾輪翻動卡片,快速查看並訪問 R1 的各項功能。

相比舊版界面,卡片 UI 極大降低了學習成本,讓用戶拿起設備便能熟悉各項操作。此外,OS2 在觸控操作上也更貼近智慧型手機的習慣,新增了更多手勢功能,使交互更熟悉順手。
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升級是「Creations」創作平台的推出。這一全新功能使用戶能夠通過與設備的實時對話,生成並安裝由 AI 代理自動構建的小工具、遊戲或應用。在 reddit 上,有用戶做了一個迷你的採樣器。

發布會演示中,官方展示了一位用戶只需口頭描述需求,Rabbit OS2 便實時生成了一款電馭叛客風格的彈球小遊戲,並直接在 R1 上運行。這些由用戶創造的作品還能通過 Rabbit 官網分享,其他 R1 用戶掃描二維碼即可安裝使用。

換言之,Rabbit R1 成為首款支持用戶「用說的」來創建軟體體驗的設備,讓非技術用戶也可以藉助 AI 在幾分鐘內開發出自己想要的功能。不過,創建應用需要積分,而積分需要額外付費。
Rabbit 團隊表示,「Creations」的推出標誌著一種新形式應用商店的雛形,讓 R1 的生態更具開放性和創造力。能通過二維碼分享自己的作品,極大地刺激了社區活躍度。現在能在很多案例的留言區看到,「有碼嗎?」

Creation 同樣能把今年年中推出的 agent 進一步發揚光大。新版系統集成了 Rabbit 於今年 6 月推出的通用智能體「Rabbit Intern」。在 R1 上新增的 Intern 卡片允許用戶直接啟動基於網路的複雜任務,由 Intern 智能體完成決策和操作,並支持在 Rabbit Hole 雲端平台進行連續追蹤和追加指令。

已經有用戶利用簡單的指令,做出了一個聲波可視化的工具。通過自帶的麥克風收集聲音,按下側邊按鈕時,聲波會變成可變換的形態——而這只需要一分鐘,充分顯示了 agent 的能力。
Intern 智能體現在還具備了圖像生成能力,可在 R1 上根據用戶請求生成圖片。用戶現可通過 Rabbit Hole 批量導出由魔法相機拍攝的圖片原件,滿足更高質量的內容留存需求。總體而言,這些改進充分體現了 Rabbit 團隊對用戶呼聲的響應,使 R1 在功能完整性和易用性上更進一步。
被罵大的 AI 硬體公司
Rabbit OS2 發布後,在業內媒體和用戶社群中引起了不少討論和反饋。總體來看,媒體評價傾向於認為這次更新「大大提升了 R1 的可用性」,讓這款 AI 硬體有了「煥然一新」的體驗。
知名科技媒體 DigitrendZ 報道指出,Rabbit 創始團隊正視了最初軟體體驗與用戶期望的落差,通過 16 個月內 30 多次更新不斷改進,終於用 OS2 實現了質的飛躍。

文章稱儘管 R1 硬體未變,但軟體的大修使設備「感覺像完全新品」,並形容 Rabbit OS2 的創作功能開啟了「小型應用商店」的新篇章。讓 R1 真正變成了一個可拓展的平台,用戶不僅能使用現有功能,還能藉助 AI 創造新的功能,體現出極大的潛力和靈活。這些正面評價顯示,專業人士普遍認可 Rabbit OS2 在用戶體驗上的進步。
當時,Rabbit R1 甫一亮相,這個亮橙色的小方塊和 Teenage Engineering 的設計讓它迅速走紅。
但熱潮過後,罵聲也同樣鋪天蓋地,其中最扎心是,有用戶扒出它運行在 Android 框架上,質疑「就是套殼」。還有人抱怨語音交互延遲過長,根本不如手機;還有人抱著歡喜的心態買了,結果拿到手沒多久就退貨了。

在消費電子的常規軌跡里,這往往意味著曇花一現:首發火爆,體驗拉胯,然後快速沉寂。
Rabbit 的做法是頂著這些質疑前進。創始人呂騁帶著團隊直接下場,面對社區吐槽一條條改進。用戶嫌「太慢」,他們把語音延遲不斷優化;用戶說「界面不直觀」,就推翻原本 UI,重新設計了卡片式交互;用戶批評「功能太單調」,Rabbit OS2 就開放了 Creations,讓用戶能自己製作出一個應用,並立刻運行。

這或許是 Rabbit 最有意思的一點:它不是在掌聲里迷失,而是在罵聲里長大。與其說 OS2 是一次軟體疊代,不如說是「用戶罵出來的版本」。對一家想要重塑 AI 硬體形態的公司而言,這既是危機,也成了最有效的成長方式。
真正的 AI 硬體出現了嗎?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 Rabbit 已經走到勝利彼岸。以目前的用戶反饋來看,進步是有的,但稱不上成功。一些新功能尚且不穩定,另一方面,硬體結合 AI 的奇妙之處,還並沒有施展出來。

對於 AI 硬體而言,業界有幾款引人關注的類似產品,其中 Humane AI Pin 和 Rewind Pendant(後改為 Limitless Pendant)是另外兩個討論度較高的產品。
哦不對,AI Pin 得到的不只是討論,而是被罵的狗血淋頭。投影畫面在明亮環境下難以看清,手掌操作笨拙;設備續航短暫、電池易過熱等問題也影響了實用性。總之,酷炫的可穿戴設計,甚至沒有獲得太多的同情分。
Rewind/Limitless Pendant 的定位更加聚焦於個人記憶和會議助手,解決特定痛點,設計也最小巧隱蔽,但犧牲了即時交互能力換取了「戴上就忘掉」的便利。
Rabbit 已經是這條賽道上比較平衡的選手,然而在初期也逃不過「套殼」的評價,被質疑「干不過一個 App」。

OS2 用實際表現回應了懷疑:R1 並非手機的替代品,而是在交互範式和功能整合上提供了不一樣的體驗。儘管尚不完美,這些嘗試都在摸索著勾勒出人機交互的未來圖景。
或許有朝一日,我們身邊的計算設備將不再局限於手機形態,而是以更加多樣和智能的形態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