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JRPG這個遊戲類型情有獨鍾,那有著「日本國民遊戲」稱號的《勇者鬥惡龍》這個名字絕對是繞不開的。作為JRPG玩法的代表,自誕生以來近四十年出現了無數經典作品,無論是傳統2D像素還是3D多邊形,無論是故事冒險還是收集養成,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經典回憶。本期我們要回顧的,就是在整個系列中有著重要地位,在全新硬體平台上開啟大幅進化體驗的《勇者鬥惡龍5》。

《勇者鬥惡龍》系列在任天堂8位主機FC上經歷了四部作品發展,在畫面表現、故事劇情、系統玩法等領域,幾位大師聯手為JRPG樹立了一座標杆。然而一帆風順的表象下也是暗潮湧動,一直以來負責開發工作的Chunsoft出現了人員變動,包括我們熟悉的內藤寬和高橋兄弟等核心相繼離開,與此同時史克威爾的《Final Fantasy》系列同樣在FC平台推出了三作,整體表現已呈分庭抗禮之勢,任天堂也清楚看到JRPG在玩家群體中的巨大影響力,希望史克威爾和艾尼克斯未來能夠競爭發展而不是一家獨大。

1990年11月21日,任天堂全新的16位主機SFC正式發售,眾多開發廠商都預見到未來的遊戲體驗將會有重大突破,史克威爾率先採取行動,原本已經在FC上開發過半的《Final Fantasy IV》,果斷轉向更高級的SFC平台,加上同期在GB掌機推出的《聖劍傳說》和《沙加》,幾部佳作共同占據了任天堂硬體JRPG的大半江山。曾經的王者艾尼克斯面臨嚴峻挑戰,1991年12月的《FAMI通》雜誌首次公開了《勇者鬥惡龍5》情報,隨後幾個月又多次報道讓玩家充滿了期待。

1992年9月27日,《勇者鬥惡龍5》正式在SFC主機發售,堀井雄二操刀遊戲設計和編劇,鳥山明負責角色設計,椙山浩一負責音樂創作,這三位黃金組合是遊戲質量的基石,大幅提升的硬體性能和遠超以往的1.5MB卡帶容量讓設計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

本作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前作4代擊敗皮薩羅多年之後,整體風格仍然以中世紀為主,沒有汽車和電力等現代元素,散布在各地的賭博老虎機算是少數特例,傳統冷兵器和魔法是角色的主要戰鬥手段。世界地圖上的大陸與前作基本一致,體現出了故事的延續關聯,但具體的地點設置有了很大變化,在整個冒險過程中,主角的團隊將探索多種不同風格的場景,包括仙境村莊、冰宮殿、火山等,而最終BOSS所在的城堡仍然是和主地圖分開的黑暗世界。

《勇者鬥惡龍4》的故事劇本進行了大膽創新,利用多人物分章節形式,讓玩家通過不同視角在腦海中構造出完整生動的世界,當時曾引起不小的爭議。這一次堀井再次不走尋常路,新作的故事分成了三個時代,講述了英雄從童年到成年再到為人父母的生活,同時地點場所和NPC也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基本玩法方面,經典的對話、探索、迷宮、戰鬥等內容依舊保留,無論新老用戶都可以輕鬆上手,同時利用新一代主機的強大性能,也加入了眾多新功能。

遊戲最直觀的變化就是畫面表現,之前的影片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勇者鬥惡龍》最早在FC誕生時,受限於硬體技術等原因,畫面表現並不出眾,甚至還有人物不能轉身這種嚴重缺陷,好在之後幾部作品都在不斷完善。進入到16位主機時代後,更多的同屏發色數讓場景角色等細節變得更加精緻,戰鬥畫面也有了豐富的背景和特效,雖然和SFC後期頂級畫面作品無法相比,但比起以往則是天壤之別。

卡帶容量的提升也讓本作的對話窗口可以顯示漢字,從而表現出更加豐富的劇情內容,而不再像FC時代需要優先保證圖像需求,人物移動最小單位變成了半塊而不是一塊,整體感覺更加流暢,商店界面現在會顯示新裝備會帶來哪些屬性變化,並且購買的物品可以自動裝備,這些細節都大大方便了新人上手。

《勇者鬥惡龍5》最新穎的玩法,莫過於怪物招募系統,某些敵人在戰鬥中被擊敗後,可以收入麾下成為同伴,不僅有著各自的等級和屬性,還可以裝備道具使用技能,這些怪物的能力特點通常是人類角色所沒有的,於是玩家編組隊伍有了極高的自由度,同時也讓用戶有了強烈的重複挑戰動力,小夥伴們可以分享交流各自收怪物通關的心得經驗,這種體驗在以往JRPG作品中是沒有的。

本作共有42種怪物可以招募,可以通過戰鬥馬車系統收集到一起,不過要想全部湊齊絕非易事,首先不同的怪物對主角等級有要求,需要達到一定水平才有可能招募;其次即使等級達到並擊敗後,不同的怪物招募成功率也不一樣,需要考驗玩家的人品,從最簡單的1/2到最難的1/256;最後就是每種怪物只出現在特定區域,新人不藉助攻略很難掌握全部資訊。

玩家在遊戲中也有了更多方式探索世界,除了傳統的步行、船隻、飛行坐騎外,飛毯是個很有意思的道具,可以在草地、淺灘、水面等地形低空移動,不會踩地雷遇到敵人,但無法穿越森林;後期還可以使用天空城堡,能穿越大部分地形但需要在大型開闊的草地或沙漠起飛降落。

經典的回合制戰鬥系統繼續得到完善,FC前幾作中有個讓人略抓狂的設計,就是當你給某個角色設定攻擊目標後,如果這個敵人已經提前被別人擊敗了,那麼這次攻擊就會被取消從而浪費一個回合,這一次則是隨機切換到其它敵人;另外之前作品中怪物的魔法抗性只有完全免疫一種形式,這對於新人來說比較有難度,現在則是按照傷害減免來計算,當然也還有完全免疫的情況,這種設計後續也紛紛被同類玩法作品模仿。

《勇者鬥惡龍5》發售後取得279萬套銷量,優異的表現也帶動了SFC硬體普及,然而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前面提到的Chunsoft人員變動導致技術實力不足,讓一些設計內容最終縮水,例如原計劃4人同屏戰鬥減至3人等。最終在本作發售後,Chunsoft不再負責《勇者鬥惡龍》系列正傳的開發工作,但仍然獲得許可使用原有人物開發RPG以外玩法作品,在此之後推出了以經典武器商人為主角的《特魯尼克大冒險》,這是後話。

FC時代的《勇者鬥惡龍》4部作品,先後都推出了官方英文版本,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然而在SFC時代受限於經營策略等原因,《勇者鬥惡龍》系列始終沒有在海外發行。進入到千禧年前後電腦模擬器技術得到飛速發展,2001年12月7日,愛好者群體DeJap以免費形式發布了自行翻譯製作的英文版ROM,終於讓日本以外的玩家體驗到本作魅力。

2004年3月25日,《勇者鬥惡龍5》在索尼PS2主機推出了完全重製版,當年的競爭對手史克威爾和艾尼克斯此時已經合併,PS2版採用了全3D多邊形場景和人物,整體效果類似PS版《勇者鬥惡龍7》的強化版,加上NHK交響樂團演奏的全新配樂,讓這款經典得到了徹底新生。

遊戲的玩法內容在十幾年後也得到擴展,前面提到的4人戰鬥終於實現,可以招募的怪物增加到70種,同時還可以給怪物同伴改名字,此外新增了裝飾品收集系統,你會在流程中找到很多可以擺設的小物品,放在屬於自己的博物館中展出,一些特殊物品會通過某些劇情事件進行升級,甚至可以在戰鬥中作為裝備使用,讓用戶在主線之外有了更多豐富體驗。《勇者鬥惡龍5》PS2版銷量165萬,遺憾的是仍然沒有在海外發行。

2008年7月17日,《勇者鬥惡龍5》在任天堂NDS掌機推出了移植版,內容以PS2版為基礎,增加了少量新內容,包括針對手寫筆設計的迷你遊戲、怪物招募種類增加到72種、新的角色和地圖細節調整等。NDS版銷量157萬套,2009年2月17日在北美地區發行,時隔17年終於正式推出了英文版。

2014年12月12日,《勇者鬥惡龍5》在iOS、Android等平台推出,移動版在NDS版基礎上繼續改進,畫面調整為豎屏並設計了觸摸操作,時至今日仍然可以在App Store付費下載。

《勇者鬥惡龍5》當年藉助硬體設備的進化,在畫面表現和玩法系統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別是怪物收集養成系統讓玩家不再局限於較單一的故事主線,可以利用日常零碎時間不斷完善自己的陣容,從此有了「一款遊戲可以玩很長時間」感覺,之後以此玩法為基礎還推出了外傳性質的《勇者鬥惡龍 怪獸篇》,其它廠商也紛紛模仿,發展至今已成為很多玩法的標配。雖然本作還沒有在最新的主機平台推出移植,官方中文版更是遙遙無期,但眾多愛好者仍然通過多種方式重溫回顧,相信在未來還會有著重要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