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2025年10月03日 首頁 » 熱門科技

前言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2025年初至2025下半年,Intel和AMD先後在中國市場推出了兩款特供型號的桌面端處理器 — 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和 AMD Ryzen 5 9500F。截止目前為止, 這兩款處理器官方售價分別為 1099元和1299元,均定位主流入門級遊戲市場,去除了集成顯卡以降低成本,專為搭配獨立顯卡的DIY用戶設計。

由於兩款晶片的定位及其重疊,並且性能也是難分勝負,為了幫助大家在裝機選擇時做出明智選擇,所以本次評測將通過實際測試數據,從架構設計、性能表現、功耗溫度、性價比等多個維度,為您呈現這兩款處理器的真實實力。

一、規格參數對比

首先我們來看看兩款處理器的核心規格: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從配置上可以看出,在核心策略上Ryzen 5 9500F採用傳統的6個全功能大核 SMT,Ultra 5 230F

則使用6個性能核 4個能效核的混合架構。而在緩存配置上Ryzen 5 9500F的32MB L3緩存占優,Ultra 5 230F則在L2緩存上優勢更加明顯。

另外在AI算力上,僅有Ultra 5 230F集成了13 TOPS算力的NPU單元,可以支持本地AI應用部署。最後價格也是Ultra 5 230F更加親民,性價比導向明顯。

二、測試平台於方法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先來看看這次測試平台統一配置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測試方法說明:

所有測試在相同室溫25℃環境下進行,驅動程序均更新至當前最新的穩定版,遊戲測試使用內置Benchmark功能或固定場景重複3次取平均值。

為了模擬真實入門級用戶的使用需求,我們選擇了相對入門的 Intel Arc B580 OC 12GB。同樣,

兩個平台均開啟了EXPO和XMP程序,將儘可能發揮CPU最佳性能。

三、基準性能測試

CPU-Z Benchmark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17.01.64 版本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19.01.64 Beta 版本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在CPU-Z測試中,Ultra 5 230F個物理核心在多線程測試中展示出明顯優勢,領先幅度達到16-19%。單線程性能也小幅領先約1-1.5%,這得益於更優的架構設計。

Corona 10 Benchmark 渲染測試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Corona渲染器對緩存和線程調度更敏感,Ryzen 5 9500F憑藉32MB L3緩存和12個邏輯線程在此項目中反超Ultra 5 230F約9%。

WinRAR 7.12 壓縮測試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WinRAR高度依賴緩存和內存延遲,Ryzen 5 9500F的大L3緩存設計在此類應用中優勢巨大,全面碾壓Ultra 5 230F。

Cinebench R23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Cinebench R23測試中兩者幾乎打平,Ultra 5 230F在單核三微弱領先,多核心性能旗鼓相當。

Cinebench R2024.1.0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新版的Cinebench 2024對於混合架構優化更好,Ultra 5 230F的10核心設計充分發揮,多核領先接近10%

3DMark CPU 測試項目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3DMrak CPU測試項目全面考察多核性能,Ultra 5 230F憑藉10個物理核心優勢在多項測試中領先10-23%,展示出在多線程場景下的強大實力。

基準測試小結

Intel Core Ultra 5 230F 在多核性能測試中表現突出,得益於6P 4E的混合架構設計,在CPU-Z、Cinebench 2024、3DMark等測試中領先幅度達到9-23%。這種設計讓Ultra 5 230F在影片編碼、3D渲染、多任務處理等創作場景下更有優勢。

AMD Ryzen 5 9500F 雖然只有6核12線程,但在緩存敏感型應用(如WinRAR、Corona渲染)中依然能夠憑藉32MB大緩存反超Intel。對於普通生產力任務,12個邏輯線程足夠應對。

四、遊戲性能測試

遊戲測試採用1080p和1440p兩種解析度,畫質設置為高或超高,關閉光追,以真實反映兩款CPU在不同解析度下的表現差異。

《電馭叛客2077》 基準測試

設置:畫質等級 - 超級 (默認)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電馭叛客2077對CPU多線程和緩存都有要求,Ultra 5 230F在兩種解析度下均領先約5%。

《黑神話:悟空》 基準測試

設置:畫質等級 - 超高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黑神話悟空對顯卡要求極高,在Arc B580的性能瓶頸下,CPU差異無法體現,兩者表現完全一致。這說明在GPU受限場景下,選擇哪款CPU對幀率影響不大。

《三角洲部隊》 固定場景「練搶場」測試

設置:畫質等級 - 超高,XeSS - 極致性能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三角洲部隊作為新一代多人FPS大作,對多核心優化出色。Ultra 5 230F在這款遊戲中表現優異,尤其是2K解析度下領先達到11%,展現出混合架構在現代遊戲引擎中的優勢。

《古墓奇兵:崛起》 基準測試

設置:畫質等級 - 非常高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有趣的反轉現象⸺Ryzen 5 9500F在1080p下領先,Ultra 5 230F在1440p下反超。這可能與遊戲引擎對不同解析度的CPU調度策略有關。

《彩虹六號:圍攻X》 基準測試

設置:畫質等級 - 最高畫質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彩虹六號對CPU要求不高,兩者在高幀率下表現幾乎相同,差異在誤差範圍內。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絕對武力2》(CS2) FPS Benchmark

設置:畫質等級 - 高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CS2是典型的電競遊戲,對CPU單核和多核性能都有要求。Ultra 5 230F在1080p下大幅領先14%,展現出優秀的高幀率輸出能力。

遊戲測試小結

兩款CPU表現接近,特別是在1080p解析度下,Intel Ultra 5 230F平均領先約5%,當然在部分遊戲中AMD Ryzen 5 9500F也能持平或小幅反超,而在2K(1440p)解析度下,Intel Ultra 5 230F更占優勢,特別是在《三角洲部隊》等新遊戲中優勢更加明顯,2K解析度下領先幅度達到11%,顯示出對現代遊戲引擎的良好適配性。對於喜歡最新3A大作和追求2K高解析度的玩家,Intel Ultra 5 230F是更好的選擇。

總體而言在測試的遊戲中Intel Ultra 5 230F遊戲性能略強於對手,在搭配主流入門顯卡時,兩者都能提供流暢的遊戲體驗。

五、功耗與溫度測試

待機狀態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Ultra 5 230F在待機狀態下功耗控制更好,整機功耗僅11W,CPU溫度也更低。這得益於Arrow Lake架構的低功耗設計和4個E核的節能特性。

AIDA64 FPU 烤機測試 (5分鐘)

Intel VS AMD:入門級CPU最強性價比對比

極限烤機場景下,Ultra 5 230F依然表現更加優秀,特別是溫度控制上展現出優秀的能效比。

六、評測總結

經過全面的基準測試、遊戲實測和功耗溫度考察,基於真實測試數據,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Intel Core Ultra 5 230F憑藉6P 4E的10核心設計,在多核基準測試中表現突出,這種優勢在影片渲染、3D建模、多任務處理等創作場景下尤為明顯。而在單核性能上兩者基本持平,日常使用體驗相差無幾。在遊戲表現上,1080p解析度下兩者表現不相上下,實際遊戲體驗無太大的差別,但在2K解析度上,Intel Core Ultra 5 230F稍占優勢,特別是在《三角洲部隊》這類新遊戲中,顯示出對現代遊戲引擎的良好適配。

在功耗與溫度控制上,Intel Core Ultra 5 230F功耗控制堪稱典範,無論是滿載還是待機都有著絕對優勢。

另外想強調的是在AI應用上,Intel Core Ultra 5 230F集成13 TOPS的NPU,支持本地AI大模型部署、Windows AI功能、隱私保護的AI應用,這是AMD完全不具備的能力。隨著AI PC生態的發展,這一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在平台價值層面上,AMD的AM5平台成熟穩定,升級路徑清晰,支持到2027年,而Intel的LGA 1851平台最多再戰一年,但是在功能上擁有更先進的技術特性(DDR5-8000 、WiFi 7、NPU)這是大家需要衡量的。

最後在性價比方面,Intel平台的綜合成本更低的CPU差價再加上主板價格優勢,以及低功耗低發熱帶來的長期使用成本和散熱器成本,使得Intel方案更加適合預算有限的玩家,成為絕對性價比之選。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