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在韓國的中國零食糖葫蘆店接連倒閉。近幾年來,糖葫蘆在韓國掀起一陣熱潮,賣場如雨後春筍般增加,但隨著人氣消失,又有數百家店關門。有人指出,比起一時流行,更需要通過慎重的分析進行創業。
6月30日,據韓國行政安全部地方行政許可數據開放統計。截至6月,韓國停業的糖葫蘆店共有43家。去年韓國新開張了1300家糖葫蘆店,但今年開張的糖葫蘆店只有50家。相反,停業的店鋪去年有72家,但今年有190家,增加了2倍以上。
進入6月以來,截至6月17日,韓國停業的糖葫蘆店有34家,平均每天停業2家。6月初,韓國全國的糖葫蘆店還超過1500家。但以17日為準,減少到了1495家。韓國的糖葫蘆龍頭企業「甜蜜的王家糖葫蘆」在開展連鎖事業2年後,於去年11月宣布開設500家店鋪。但7個月後的今天,店鋪數反而減少,只有490家。
已經停業或正在考慮停業的店主們認為,快速變化的甜點趨勢是原因之一。業主們解釋說,過度使用白糖引發的青少年糖分攝入超標爭議,以及水果、白糖等原材料的價格負擔加重也是原因之一。
兩年前開了一家糖葫蘆店並決定今年停業的店主A某說:「原以為會很受歡迎,但沒想到糖葫蘆熱潮比想像中結束的要快」。「甜點趨勢變化太快了,感覺很難跟上,雖然想跟著糖蘋果、芒果果肉奶茶、鯽魚餅等流行趨勢,把它們加入菜單,但單價也不便宜,所以很難再經營下去了。」
也有人指出了相鄰開店的問題。在京畿道經營糖葫蘆店的B某說:「去年在相鄰的胡同里就連著開了三家糖葫蘆店。現在有一家關門了,我也在考慮改行」。「一流行什麼,大家就都跟著隨便開業,結果都死掉了。」他補充表示:「已經連著好幾個月一天銷售額不到10萬韓元了,一天連10串都賣不出去。」
專業建議,比起跟著短期流行而開業、停業,更需要慎重接觸這個行業。仁荷大學消費者經濟學系教授李恩熙表示:「越是以流行為目標創業,供給就越是過度大於需求,那麼風險也就越大」,「特別是韓國甜點市場的周期很短。大王戚風蛋糕、蜂窩冰激凌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李教授補充表示:「有必要綜合考慮商圈的特性或季節性再進行創業」,「與其因為銷售不好而盲目關門,不如推出具有差別化的菜品,或以店中店的方式進行改變也是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