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2025年07月15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 本文編譯自 IGN US 相關內容,原作者 Michael Higham,翻譯豚骨拉麵,編輯 Kamui Ye,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在 PC 遊戲掌機充斥市場的當下,每一款新機型或設備總會有一些你希望它們能做得更好的地方。無論是卡頓的軟體、不趁手的操作方式,還是無法遊玩特定遊戲庫,掌上遊戲 PC 始終存在某種形式的缺陷。但是,在短暫體驗 Xbox Ally X 後,我認為在今年冬天的聖誕假日季這款設備發售之時,我們可能將迎來最接近完美的遊戲掌機。

Xbox Ally X 和 Xbox Ally 是由 ROG Ally 的製造商華碩,與微軟合作打造的一款即將發售的掌上遊戲 PC,這款設備專為 Xbox 平台設計。諸如配備專門的 Xbox 按鍵以快速打開 Xbox 應用、簡化了應用程序本身以及針對 PC 遊戲做出了優化,使其無需調整過多設置即可正常運行等等,諸多細節改進使之在眾多現有掌機中尤為突出。這些細節設計固然重要,但圖形處理性能同樣是關鍵,特別是這些系統需要運行現在以及未來發售的 PC 遊戲。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規格參數解析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款設備的規格。Xbox Ally X 是旗艦型號,搭載 AMD Ryzen AI Z2 Extreme APU、24GB 內存和 1TB 固態硬盤,配備 80Wh 電池;基礎款 Xbox Ally 則採用 Ryzen Z2 A 晶片、16GB 內存和 512GB 固態硬盤,配備 60Wh 電池。兩者使用相同的 7.0 英寸螢幕,這是一塊 1080p(1920x1080)解析度的 IPS 顯示屏,刷新率為 120Hz,並支持可變刷新率(VRR)和 FreeSync 以減少畫面撕裂。由於仍在測試和優化中,官方尚未公布電池續航時間。

這裡向不熟悉 PC 硬體的用戶介紹一下,AI Z2 Extreme 是 Z2 Extreme 的最新改進型號。這是一款非常強大的 APU(高級處理單元),是目前便攜式遊戲一體處理器最前沿的產品。這款晶片在 CES 2025 上發布,是當前頂配 ROG Ally X 所搭載的 Z1 Extreme 的下一代產品,而 Z1 Extreme 本身的性能就已經很強了。雖然我只體驗了 Xbox Ally X,但我們已知基礎款 Xbox Ally 的性能表現將明顯降低,因為 Z2 A 晶片比 Extreme 版本弱得多。Legion Go S 搭載的 Z2 Go 性能令人失望,而從硬參數來看,Z2 A 似乎與之類似,紙面性能表現平平。然而,如果這意味著更平價的設備,同時還能保持可玩的幀率而不犧牲太多畫質,那也不一定是件壞事。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雖然沒能體驗到基礎款 Xbox Ally,其實際遊戲表現未知。但我不得不說 Xbox Ally X 提供了非常好的遊戲體驗。我以 1080p 高畫質、AMD FSR 3.1 質量模式、16 倍各向異性過濾的設置遊玩了《戰爭機器:重裝上陣》約 15 分鐘,全程保持流暢的 60 幀 —— 需要注意的是,系統在 Turbo 模式下運行,提升了功耗以換取更高性能,不過代價是發熱和電池續航。當然了,《戰爭機器:重裝上陣》也是一款 Xbox 360 時代遊戲的重製版,我不是在貶低這款遊戲在原版《戰爭機器》上作出的重大改進,但運行這款遊戲顯然不同於以最高畫質運行《毀滅戰士:黑暗紀元》。這也意味著,我們還沒有見識到 Xbox Ally X 上 Z2 Extreme 的所有潛力。

我期待在未來深入測試這台機器的性能,並運行更多配置需求更高的遊戲,但目前我只能基於實際體驗來做出評價。然而,技術的重大飛躍並不一定體現在畫質和幀率上,因為任何使用過 Windows 遊戲掌機的人都知道使用體驗有多糟糕。原版 ROG Ally 上的 Windows 11 用戶體驗只能在「尚可」和「極其糟糕」之間波動,而這正是新系統致力於解決的最大問題。

用戶體驗至關重要

Xbox Ally 系列設備通過新開發的 Xbox 應用運行一個超精簡版 Windows 系統。這台機器終究是一台 PC,不過這版 Windows 系統經過魔改,去除了不必要的進程,並推遲了與遊戲運行無關的任務,同時保留了其他應用的兼容性。Xbox 應用也得到了改進,可通過手柄輕鬆操作,並在熟悉的界面中整合了更整潔的遊戲庫。更方便的一點在於,Xbox 應用允許你從 Steam、Epic Games 以及 GOG 等其他平台導入遊戲,從而將所有遊戲集中在一處,通過 Xbox 應用統一管理,實際上是將其變成了一個萬用啟動器。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這台設備仍有改進空間,在遊戲和選項布局上,Xbox 應用本身的設計可以更直觀和用戶友好,我希望在其正式發售前能有所改進,目前的系統仍是早期版本。我對其 AI Copilot 的集成也持保留態度,遊戲掌機似乎並不需要這種 AI 的加持。是的,搭載的 Ryzen AI 處理器使這類功能成為了可能。但微軟所宣傳的 AI 能幫玩家在遊戲中尋求幫助和指南,在我看來不太靠譜。

Xbox Ally 的另一大進步是其人體工學設計;想像一下將 Xbox 手柄一分為二,中間夾上一塊螢幕和性能強大機器。這款設備的握持感就像手裡有一個真正的手柄,因此具備專業遊戲平台應有的舒適性和性能表現,而這是原版華碩 ROG Ally 設計最大的缺點。我認為在人體工學方面,這款機器與 Steam Deck 不相上下,但 Xbox 的搖杆布局、按鍵手感和力反饋扳機讓 Xbox Ally 更勝一籌。但是缺點是體積較大,寬 290.8 毫米,高 121.5 毫米,厚 50.7 毫米,雖然完整的手柄式握把很棒,但它確實不怎麼輕薄。在同類產品中,這台設備算不上是最便攜的,但我覺得這也是必須做出的妥協吧。

新技術不便宜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售價。強大的硬體、精簡的作業系統以及遊戲掌機理想的人體工學設計,這些都是 Xbox Ally X 著重解決的問題。但代價不能是以高昂的價格將大量潛在用戶拒之門外。我猜這就是基礎款 Xbox Ally 希望填補的定位,但基於目前的紙面參數,我對這款機器的性能仍然保留意見。因為距離發售尚有時日,且市場條件瞬息萬變,華碩和微軟尚未公布機器的價格區間。但我可以保證這款旗艦掌機不會便宜 —— 而類似規格的機器就算在同類產品中「合理定價」,對主機市場來說仍會是天價。

無論 Xbox Ally X 的定價如何,最關鍵的一點在於它正在積極推動 Windows 和 Xbox 生態去融合適應掌機 PC 平台。通過日後不斷疊代,這台設備勢必將有更多改進優化,而未來其他掌機也有望利用這些技術進步。因此,即便 Xbox Ally X 不是你的菜,你也很可能會在其他感興趣的掌機上看到它所帶來的影響。希望最終能帶來一個玩家廠商平台多方共贏的局面。

IGN 華碩微軟合作掌機 ROG Xbox Ally X 上手試玩報告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