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典漫畫《火影忍者》的作者岸本齊史在雜誌訪談中談到了少年漫畫中常見的「血統論」。他表示當那種「想被人認可」的初衷被滿足的時候,發現自己一度變得難以繼續描寫鳴人。於是岸本開始轉變方向,變成了後來在《火影忍者》中描繪的那樣情況。

Q:「在《火影忍者》的開頭部分,尤其是在洛克·李、凱以及鳴人的故事中,常常強調「才能」與「努力」的重要性,但沒過多久,鳴人是第四代火影之子的身世便被揭曉,有沒有考慮過讓鳴人不是天選之子,而是一個出身普通的忍者呢?」
岸本:「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但也是一個直指核心的問題。一開始的時候,我是把鳴人當作一個從社會底層努力奮鬥的角色來描繪的,這其實也和我以前的自己有所重疊——我是一個來自鄉下、渴望被人認可卻一直得不到認可的渺小少年,我把這種情感完全寄托在鳴人身上,就在我這樣描繪鳴人的過程中,世界各地慢慢開始有了認可我的人,到了這個時候,那種「想被人認可」的初衷反而被滿足了,於是我發現自己一度變得難以繼續描寫鳴人。
在不斷思考中,我開始意識到,也許名門出身或者血統優越的孩子,其實也有他們的煩惱與掙扎,他們也承受著必須回應外界期待的壓力和情緒,這種發現讓我決定將鳴人的故事朝這個方向轉變,也就是後來在《火影忍者》中描繪的那樣,關於這個主題,我今後一定會在漫畫中給出一個答案,還請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