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輸入輸出是直流電,而家用充電樁用的是交流電。為什麽交流電能給動力電池充電?
熟悉新能源汽車構造的朋友都清楚,現在的車都有一個逆變器。它負責將交流電變成直流電,或者直流電變成交流電,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
但它的體積不小,大概和一台微波爐的尺寸差不多,並且因為裡面全是線圈,重量不低。一般集成在車輛的電控系統中,而且成本也不低。
之前,某些汽車品牌想要取消該裝置,但因為一併取消了慢充口,而被消費者吐槽。
不過,歐洲造車大廠Stellantis宣布,已成功測試一項可改變這一布局的設計方案。
這項被命名為 「智能電池集成系統(IBIS,Intelligent Battery Integrated System)」 的新技術,無需在電動汽車上配備單獨的充電器或逆變器,而是由電池組本身直接承擔充電與供電功能。
工程師介紹,IBIS技術將充電器和逆變器的功能集成到動力電池模塊內部,並通過軟體進行控制。憑藉這項技術,電動汽車的重量可以降低約48公斤,並且充電時間能縮短15%,甚至連能源利用效率也會提升10%,因為降低電力的傳遞鏈路,減少了充放電時的發熱。
同時,該電池模塊還能獨立運行,展現出更加靈活高效的調度性能。
據悉,這項技術已經在籌劃實用,最先使用的車型有可能是Jeep大切諾基4xe和牧馬人4xe
。官方宣稱,搭載這項技術後,續航將增加約4.8 公里和3.2公里,而DS品牌的電動車效能提升更加誇張,可以增加48km續航。甚至還能節省車內空間。
Stellantis宣布,將在2030年前實現這項技術的商業化應用,並在旗下產品車型中全面鋪開。對新能源汽車來說,這是一項革命性的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