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年裡,AI 對於工具類軟體的影響可謂是方方面面,甚至是原本被認為「純腦力」的創意領域裡,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 AI 影子。
這其中,又以 Adobe 和它旗下的 Firefly 模型的影響最為廣泛和深遠。

圖|Adobe for Business
在剛剛過去的 Adobe Max 2025 創意大會中,這家全球創意工具巨頭如期帶來了一系列產品升級。
除了 Creative Cloud 與 Firefly AI 的更新之外,還包括一套全新的聲音生成工具,可以為影片生成完全獨立的畫外音,並且支持編輯音軌。

圖|Adobe
另外,Adobe Express 和 Photoshop 的網頁版也迎來了專門的 AI 助理入口,讓用戶可以點開對話框、用自然語言指示 AI 編輯內容。
而根據 Adobe 自己的說法,它們的終極目標就是讓 AI 參與到所有的設計應用裡面,成為創意工具的一部分。
更開放的選擇
首先,作為 Adobe 自家的模型根基,Firefly 自身先迎來了一波小升級。
在最新的圖像模型 Firefly Image 5 中,模型支持生成的原始解析度來到了 400 萬像素,相比去年的 Firefly Image 4 的 100 萬像素是一次明顯的提升。

圖|Adobe
這也意味著,Firefly Image 5 搭配放大(upscaling)或者其他升採樣(upsampling)工具之後,已經可以生成質量相當不錯的 2K 和 4K 圖像了,跑出來圖的實用性也可以進一步提升。
此外,Adobe 還特別提到 Firefly Image 5 今年為生成人像做了特殊優化,優化重點仍然在於「真實感」——
簡單來說就是不僅僅做到「不數錯手指」,更能讓生成的人像擁有「自然且符合環境的光影」:

而平時大家接觸概率比較大的 Adobe 三大件—— Photoshop、Lightroom 和 Premiere 也各自得到了一波優化。
除了前面提到過的 PS 網頁版支持可以用自然語言指揮的 AI 助手(正在內測)之外,在主應用中,Adobe 非常有格局的為主打的生成填充(Generative Fill)提供了第三方模型支持。

是的,你沒看錯。
現在用 PS 做生成式填充,除了 Firefly 之外,你還可以在 Gemini 2.5 Flash (Nano Banana) 和 Black Forest Labs 的 FLUX Knotext 中選擇,與此前 PS Beta 中的相吻合。
而 LR 和 PR 本次更新的則是一些癢點問題,目前都處在測試階段,何時實裝尚未確定。
比如在最新的 LR Beta 里,Adobe 提供了利用 AI 智能識別大批量素材品質的「輔助剔除」(Assisted Culling)功能,能夠根據焦點、清晰度等多指標自動挑選素材,對於一些素材量大且重複的項目(比如展會攝影)相當有用。

而 PR Beta 則是迎來了我們在手機上都很熟悉的自動前後景分離功能,Adobe 稱之為 AI 對象蒙版(AI Object Mask),用於自動分離影片裡的人物和背景,解放了一部分後期的手動操作。

面向影片的 AI
而在 Sora2 一炮而紅,藉助各種奇奇怪怪的主題影片占據了過去一個月的短影片應用版面後,Adobe 也帶來了自己的影片 AI 工具。
不過相比 Sora2 的「全流程包辦」,Adobe Firefly 本次更新的影片功能依然更偏向基礎工具一些,方向集中在了兩方面:AI 音頻,與 AI 粗剪。
首先,Adobe Firefly 的工具箱中的生成音軌(Generate Soundtrack)功能進入了公測階段,除了分析已有素材生成風格近似的 BGM 之外,也可以通過手動添加提示詞的方式控制生成音樂的氛圍。

圖|Adobe
但這項功能真正的亮點在於它的「商業安全」屬性,Firefly 生成音軌的素材全部來自已獲授權的音樂,用戶用 Firefly 生成音樂之後可以直接商用。
這樣一來,用 Firefly 生成的音樂雖然質量可能受限,但比起交罰款肯定更受企業用戶的青睞。
除了生成背景音樂,Firefly 本次也公測了生成語音(Generate Speech)功能,它的形式和目前已經商用的文字轉語音模型類似,支持來自 Adobe 和 ElevenLabs 的 50 多種風格和 20 余種語言。

此外,還有一款基於 Firefly 模型的「網頁版影片編輯器」Firefly Video Editor 在本次 Adobe Max 上宣布即將進入內測。
這個網頁端的工具除了上述 Firefly AI 功能之外,還支持一些輕量化的編輯功能,以及多軌道素材,你可以類比成剪映的網頁版,內測預計將於 11 月開啟。

Adobe 的野望
總之,今年 Adobe Max 大會上,除了給自己的傳統工具(PS、PR、LR 等等)加強了 AI 參與,以及提升 Firefly 模型增加更多功能之外,Adobe 還透露了自己對於「創意工具 AI」的設想。

圖|Adobe for Business
根據 Adobe 自己的說法,它正在努力打造一個超越單一應用的 AI 總指揮——名為月光計劃 (Project Moonlight),一個用於社交媒體創意和管理的 AI 代理(agent)角色。

圖|Adobe
與 PS、PR 等等傳統形態的創意工具相比,Adobe 給月光計劃規劃的未來是很宏大的:它本身並不是一個工具軟體,而是一個能夠調用你所有 Adobe 應用的、熟悉你個人風格的代理人。
換句話說,月光計劃可以連接 PS、PR、Adobe Express 或者 Firefly 網頁版里內嵌的 AI 工具,通過學習你的 Creative Cloud 雲盤、甚至是你的社交媒體賬戶(如果你給授權的話)的特色和調性,來幫你完成將一般素材轉變為帶有個人風格的作品的過程。

圖|Adobe
當然,Adobe 自己對於這個理念的解釋還是很簡單的:讓 AI 通過你手動創作的素材,學習你的風格,在下一次創作的時候幫你代辦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提高你的效率。
但問題是,Adobe 這種做法恰恰也在觸及所謂「創意工作」的根基。
更何況 Adobe 自己就是全球最大的創意工具軟體的開發商,這種「把用戶的創作過程用一個企業私有的黑箱接管」的行為,哪怕打著效率的大旗,難道聽起來難道不可疑嗎?

當然,就目前 Firefly 的應用來看,Adobe 的 AI 工具並沒有那麼聳人聽聞。
目前實裝和公測的大部分功能,仍然是以代管批量處理和重複操作為主,以及摳像之類繁瑣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Adobe 也選擇了類似谷歌的「自然語言指揮」模式,主打的就是上手門檻低。

此外,Adobe 對於 Project Moonlight 的規劃也不局限在創意方面。在官方的訪談中,項目負責人還提到了這樣一種應用場景:
對話式創作:將與經紀人的對話轉化為創意內容。當您與經紀人交流想法時,它會生成符合您方向的圖片、影片和社交帖子,讓您輕鬆將創意轉化為實際行動。
數據驅動的增長和戰略:鏈接您的社交渠道,讓您的代理分析績效、識別趨勢並制定內容策略,以擴大您的受眾並加強您的創意品牌。
也就是說,Project Moonlight 作為一個 AI agent,不僅可以接管繁雜的重複操作,更重要的是能幫用戶理解甲方的抽象對話、以及幫忙經營你的個人 IP。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那 Adobe 設計的這個 AI 的確是在努力「解放創造力、造福人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