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近「科技春晚」,圍繞 iPhone 17 的爆料鋪天蓋地,其中一個很有意思:根據知名消息源 Majin Bu,蘋果計劃給 iPhone 17 推出一種新配件——手機掛繩。


都說時尚是個圈,當年被蘋果在初代 iPhone 上去掉的手機掛繩,又被蘋果自己帶回了 iPhone 上。
把 iPhone 17 背在身上
目前市面上的掛繩,可以粗略分成三種:
-
裝飾性的掛飾
-
短一點的腕帶
-
長一點的背帶

而蘋果在做的「Crossbody Strap」,直譯過來就是「橫跨背帶」。
這款掛繩需要配合 iPhone 17 的液態矽膠手機殼和全新「TechWoven」編織手機殼使用,也就是說,iPhone 17 機身本體上依舊是沒有掛繩孔的。
這些掛繩配色豐富,並且採用尼龍材料和編織工藝。考慮到 iPhone 17 官方也有矽膠殼,說不定蘋果也準備了配套的矽膠掛繩。

Majin Bu 還指出,這種掛繩內含金屬芯,通體具有磁性,能夠在平時自己貼合,有點像製糖工廠的貼貼線。
和傳統掛繩的環狀卡扣不同,這款掛繩的末端也採用磁吸設計,方便用戶快速拆卸和裝上掛繩。

而目前泄露的 iPhone 17 系列手機殼,底部除了 USB-C 接口和喇叭,兩個角落還有額外的孔洞,看起來就是專門為手機掛繩配件準備。


目前還尚不清楚 Crossbody Strap 會以什麼方式安裝在手機殼上,很可能也是利用磁吸,或者是掛繩孔。
除了 iPhone 17 手機,這款掛繩也可能會用在 AirPods Pro 3 上,前代 AirPods Pro 2 已經自帶掛繩孔。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做掛繩。2012 年更新的第五代 iPod touch,換上了彩色皮膚和輕薄設計,明顯更有潮流化的趨勢,機身背面還有一個「Loop」的金屬圓形按鈕,專門用來連接掛繩配件。

比起時尚,蘋果當時更強調 Loop 的實用性:用戶用 iPod touch 拍照和玩遊戲時,腕帶可以避免設備因為手滑被摔。
但這個設計沒能延續,之後的 iPod touch 依舊多彩,只是不再有「Loop」,據悉原因就是因為市場對掛繩的反應冷淡。
有意思的是,在當年諾基亞、索尼愛立信手機都標配掛繩孔的時代,是蘋果賈伯斯用 iPhone 簡約設計成功教育了大眾,讓我們無比期待未來的產品是一塊沒有多餘元素的「魔法玻璃」,掛繩純屬畫蛇添足。

不過,時尚真是一次輪迴,十多年過去,手機掛繩又再一次火了起來,並且這股熱浪還蔓延到了無線耳機上。
手機配件的頂流品牌 Casetify 的 CEO Wesley Ng 表示,品牌的手機掛飾和掛繩配件銷量在去年一年實現了顯著的兩位數增長。
雖然智慧型手機上依舊沒有孔洞,但不管是在電商上隨便買的 5 塊錢手機殼,還是像 Casetify 這種高端手機殼廠商,產品上大概率都會有一個專門為掛繩設計的孔洞。
除了手機殼,「掛繩片」也火了起來,其實就是在手機背面貼上一塊薄片,讓手機多出一個額外的孔來穿掛繩,好處就是就算不戴手機殼,手機也能用掛繩。
這次蘋果就順勢而為,在 2022 年給 AirPods Pro 2 加上掛繩孔,蘋果官網自己也在售賣掛繩。

像這兩年大熱的「模塊配件」 CMF Phone,官方今年也把掛繩配件安排上了,可以直接擰在手機自帶的模塊化連接口上,一如當年的 iPod Loop。

而對於面向主流市場的大部分智慧型手機,產品形態還是更傳統和保守,空間緊縮到連SIM 卡槽都快容不下了,很難直接內置掛繩孔;也還有很多人不喜歡掛繩,更喜歡一個一體成型的手機機身。
所以把掛繩孔做在手機殼上,算是一個更兩全其美的方案,用戶按需購買,還能和手機套組合銷售。
歸根結底,手機的功能性還是本位,外觀和配件只是錦上添花,不能影響一台手機本身的實用體驗。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蘋果想在國外賣手機背帶,免不了一個障礙。一個英國小留同事看我們在擺弄手機背帶,輕描淡寫地說:
「這放在國外手機肯定會被搶。」
電子產品,還是時尚單品?
所以為什麽這麼多年過去,手機掛繩這個東西又火起來了?和這幾年最火的一個詞「OOTD」,也就是 Outfit of The Day(今日穿搭)有關。
打開社交平台,很容易就能看到不少年輕人,甚至還有一些衝浪速度很快的中老年人,在樂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衣著穿搭。
雖然我們都不提倡以貌取人,但在這個講究情緒價值的時代,衣著打扮不僅是想給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很多時候也是為了悅納自己。
而除了衣服褲子鞋子這些傳統的衣物,不離手的智慧型手機,還有無線耳機,自然都是 OOTD 的重要組成。
於是這幾年我們看到了一些設計上更突破傳統電子設備的新產品,像是喜歡在背板上花心思的 OPPO Reno 系列手機,還有能當耳飾的華為 FreeBuds 「水滴」耳機。

許多數碼配件也搭上了 OOTD 的東風,無論是 Casetify 的手機殼,還是 PopSockets 氣囊支架,又或者五顏六色可以盤手上的貼貼線——雖然和常規款式相比售價更高,但人們更樂意用這些昂貴的美麗小玩意兒裝點自己,更何況它們本來也有實用價值。


至於掛繩,那是在手機殼和氣囊支架尚未誕生的功能機時代,人們給自己諾基亞/索尼愛立信/LG 手機裝點的配件,順著現在的潮流文藝復興。
以前的按鍵功能機,體積普遍都比較小巧,功能有限存在感也不高,很多時候就被遺忘了,掛繩就能有效減少丟手機的風險。
而在東亞,特別是日本和韓國的年輕女性用戶,都特別喜歡在手機上掛一大串配飾和玩具,彰顯彼此的個性差異,將其當成隨身小飾品。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一句話,很適合形容當時以及現在的手機掛繩潮流:手機是每個人最小的策展台。

而蘋果在做的這個「背帶」,則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時代才誕生的新玩意兒。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連 6.3 寸都能被稱為「小屏」,不管是攥在手中還是塞進兜里都不方便,背帶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平時掛在身上沒存在感,要用一抓起來就能夠到。

對標 Casetify 和 PopSocket 的其中一家高端手機背帶品牌,名字叫 Topologie,其實本來主營戶外挎包,手機背帶就是為了在遊山玩水的時候能解放人們的雙手。

而它又是唯一一種能真正將手機穿在身上的配件,讓手機真正變成了一種「OOTD」。
前兩年疫情剛剛開放的時候,國內火速掀起了一陣戶外熱,手機掛繩在當時開始走紅,然後憑藉時尚吸睛的設計,很快也拿下了小紅書等社媒平台,一些明星也自發穿在身上帶貨,進一步擴大了知名度。

還有這幾年火起來的小摺疊手機,同樣也主打外觀設計,不少女性用戶都喜歡將小摺疊手機和背帶組合使用,看起來就像背了個口紅包。
特別是華為的「闊摺疊」手機 Pura X,由於更寬的機身比例,搭配背帶完全就變成了一個小包的模樣。

這種智能產品成為時尚單品的趨勢,背後是一個無奈的事實: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經快要接近盡頭。
手機疊代進化越來越慢,廠商也很難整更多新活,只能在產品的外觀上下功夫;而比起換吸引力淡薄的新手機,用戶更想通過裝飾舊手機,獲取新的情緒價值。
更深層的原因,以智慧型手機為首的各種智能終端,在物理和心理距離上都越來越貼近我們,甚至成為身體與意識的延伸,一個表達自我的符號,因此我們才會在意它的外觀,把它視作衣裝的一部分。
這樣的趨勢只會在未來越來越明顯。有望接替智慧型手機成為下一代個人計算終端的智能眼鏡,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服裝配飾。
雖然 Meta CEO 祖克柏在大眾眼中更多以「理工男」形象示人,但他深知智能眼鏡時尚屬性的重要性。Meta 的智能眼鏡,基本都會和傳統的時尚眼鏡品牌聯名,就比如全球最熱賣的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首先是眼鏡,而眼鏡則必須要好看。

不管是未來的眼鏡還是現在的手機,時尚屬性的提升,意味著它們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整合進了我們的生活方式,這很好體現了一種未來產品的理念:最好的科技產品,往往看不到科技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