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中地 - 每日更新
宅中地 - 每日更新

贊助商廣告

X

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

2025年07月12日 首頁 » 遊戲速遞

正好在一年前的今天,百無聊賴的我閒著也是閒著,就統計了自己各遊戲平台的使用時長。結果毫不意外:雖然自詡主機玩家,但我這一年來 50% 以上的遊戲時間都在 Steam Deck 上度過,任天堂 Switch 遠遠落後只居第二,而 PS5、Xbox Series X 和台式 PC 則慘遭冷落。這證明了 Steam Deck 這個 Valve 在便攜遊戲領域的豪賭,完美契合了我逐漸轉變的遊戲習慣。

但在一年後的今天,我的 Steam Deck OLED 已吃灰近月,因為任天堂 Switch 2 已然橫空出世。

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

當然,這一點也不奇怪。才問世一個月的 Switch 2 在主機生命周期里還是襁褓嬰兒,哪個玩家不想把新玩具玩個夠呢?我熬過了《Switch 2 歡迎之旅》的問答地獄,征服了大家打低分的《極速融合》,更在《瑪利歐賽車世界》里沉迷計時賽模式。這個典型的蜜月期很可能將一直持續整個七月,我的下一款遊戲已經預定是《咚奇剛 蕉力全開》了。

但直覺告訴我,Switch 2 在我這不會輕易吃灰。因為我在幾次嘗試重拾 Steam Deck 後,已經重新意識到這款實驗性的早期 PC 掌機有多麼令人抓狂。在體驗了 Switch 2 一周後,我試圖用 Steam Deck 和刷了 SteamOS 系統的 Legion Go 遊玩幾款尚未登陸 Switch 2 的遊戲,結果卻不太順利。在啟動近期發售的《TRON: Catalyst》後滿是恐怖色塊,有些遊戲則是直接黑屏必須強制重啟。在折騰了三款 Steam 新品節的試玩版遊戲未果後,我只好灰溜溜地滾回了 Switch 2 的懷抱。

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

這些技術上的問題並非新鮮事,只是現在愈發突出了。從入手第一天起,Steam Deck 就讓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經常讓我崩潰。這台 2022 年問世時渾身毛病的硬體,至今仍有 V 社尚未解決的頑疾:從睡眠模式喚醒有時音量鎖死 50%,而女友的機器卻總在開機時自動飆到最大音量。有時開機後性能疊加界面無法關閉,而有時 Linux 系統則直接無法正常運行。發售三年來,這台陰晴不定的設備總能出點新毛病。

往常我可以容忍這些小毛病,是因為 Steam Deck 勉強滿足了我的核心遊戲需求:既有 Switch 的靈活性,性能又更勝一籌。但當 Switch 2 在機能上比肩 Steam Deck、終於能流暢運行前代機型望塵莫及的現代遊戲時,我的需求金字塔進化到了第三層:可靠性。目前為止,Switch 2 從未出現讓我不得不反覆重啟的硬體故障,沒有任何一分鐘遊戲時間浪費在排除故障上 —— 在這個逐漸崩壞的世界裡,我只想讓手中的賽車遊戲正常運行。

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

但這並不是說 Switch 2 就毫無瑕疵:面市不到一個月,兼容性問題、休眠模式故障等初期 Bug 就已經湧現。所有遊戲設備都難免出現技術問題,但 PC 掌機堪稱故障界的「翹楚」。在這個技術仍處於野蠻生長的實驗性領域,硬體廠商仍在探索如何將 PC 的性能塞進便攜機身。雖然 Valve 等公司的初代產品已足夠驚艷,但不得不承認,我們仍處在「每次開機都像輪盤賭」的拓荒時代。

我認為 Switch 2 註定無法保持長久的優勢。Legion Go 等設備正通過快速疊代提升穩定性,即將面世的 ROG Xbox Ally X 或許能根治 Windows 掌機的頑疾(只要你舉Polygon 觀點:Switch 2 已經暫時取代了我的 Steam Deck得動這塊磚)。而當未來 Valve 終於推出 Steam Deck 後繼機型時,Switch 2 恐怕就會立刻過氣。

這就是遊戲科技行業的本質:小甜甜難免終成牛夫人。但在那天不可避免地到來之前,Switch 2 仍將是我的主力遊戲機器,哪怕常伴充電器我也在所不惜。

宅中地 - Facebook 分享 宅中地 - Twitter 分享 宅中地 - Whatsapp 分享 宅中地 - Line 分享
相關內容
Copyright ©2025 | 服務條款 | DMCA | 聯絡我們
宅中地 - 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