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手機、汽車,還是各類短交通工具、甚至是商場裡的共享充電寶,大家每天都在和電池打交道。它藏在金屬外殼、塑料外殼甚至腳踏板下,不被看見,卻承載著提供出行動力能量的主要職責。
絕大多數時候,沒人會去想它——直到安全事件發生,才會意識到:評判電池的體驗好壞,不僅在於續航、動力、能量密度,「安全」也是重要的維度。
過去,電池安全早已在手機、電腦、汽車領域形成嚴格標準,例如2002年發布的IEC 62133標準,至今仍是全球最廣泛採用的可充電電池安全標準,被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市場作為電池產品進入本地銷售的基本門檻。

而在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這類短途出行工具中,安全標準卻長期處於「自我約束」的階段。今年,隨著國家標準 GB 40559-2024《電動平衡車、滑板車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範》 的正式實施,這一空白終於被補齊。

對用戶而言,這意味著安全不再只是廠商的承諾,而是一條由國家標準劃定、所有品牌都必須跨過的底線。
對比看得見:新國標如何把「安全」變成標準動作
在此之前,電動平衡車和滑板車的電池安全主要靠廠商自我約束,不同品牌標準不一,部分產品甚至在安全測試環節缺乏統一規範。對於消費者而言,安全感往往建立在「品牌信任」上,而非真實可驗證的數據。
新國標改變了這一切。它把「安全」從一個抽象概念變成了可以被檢驗的標準動作:針刺、熱擴散、阻燃、高低溫循環、跌落衝擊等測試環節被正式寫入強制條款。

在針刺實驗中,電芯必須在被鋼針貫穿後仍保持「不起火、不爆炸」;熱擴散實驗則要求單體電芯即使發生熱失控,也不能蔓延至相鄰電芯——換句話說,電池必須具備「自我隔離風險」的能力。通過對比測試也能看出,九號通過新國標的電池,在針刺這樣的極端條件下,依然可以做到不起火、不冒煙,不符合新國標的電池產品,則直接發生了爆燃。

而阻燃和環境應力測試,則確保電池外殼和內部結構在高溫、振動或浸水等極端工況下依然穩定可靠。嚴苛標準的加入,意味著用戶購買到的每一台新國標產品,都經過了最嚴苛的極限驗證。
安全不再依賴廠商「宣傳」,而是通過國家標準「驗證」。當安全標準不再參差不齊,當檢測結果可以被復現、被監督,用戶在購買時不需要再費力比較廠商,而只要認準新國標,就能買得安心、騎得放心。

從標準到產品:九號率先完成「全系換標」
作為首個完成新國標轉換的品牌,九號從2024年9月立項到2025年7月量產,短短不到十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從設計、驗證到供應鏈的全面適配。對研發團隊而言,這是一次「在時間和安全之間博弈的硬仗」相關負責人表示:「10 個SKU同步開發、兩家電芯供應商並行驗證、上百次實驗室複測,每一個節點都被精確倒排到小時級。」
為了在保持騎行體驗不變的前提下提升安全,九號在電池體系上採用了磷酸錳鐵鋰(LMFP)材料體系,兼顧安全與能量密度;通過調整電壓平台至 3.6 V,實現與原系統的無縫兼容;並在結構上引入了灌膠防護和電芯隔離支架,以防止單體失效引發熱擴散。

在BMS層面,團隊重新定義了充放電策略和欠壓保護邏輯,確保不同場景下的溫控與功率輸出平衡。這些改造並非簡單升級,而是一次全鏈路的系統重構。如今,九號全系平衡車與滑板車產品均已完成新國標認證,通過了所有強制測試項目,成為行業內首批實現「全系產品轉向新國標」的企業。

對用戶而言,這意味著在九號的電商平台中,不僅能看到「GB 40559-2024」標識,更代表這款產品已經通過了國家級安全認證:針刺不過火、熱擴散不蔓延、阻燃性能達標,所有關鍵環節都經受了極限工況的考驗。對用戶來說,這是「買得安心」的信號;對品牌而言,則是必須跨過的「安全門檻」。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新國標的制定與實施,也讓短交通市場的競爭不再無序。過去,部分廠商以性能、續航為噱頭,卻忽略了電池安全的紅線,市場被「虛標參數」和「低價比拼」長期裹挾。而現在,強制標準的落地,讓安全成為入場底線——產品必須先滿足安全,再談性能與體驗。

像滑板車和平衡車這樣的短途代步工具,這不僅是安全體系的重構,更是產品屬性的回歸。它讓短交通產品重新成為「能放心帶進小區、能安心陪伴出行」的生活工具,既高效,也安全;既代表年輕、自由的出行方式,也具備可驗證的安全底線。
讓安全成為每一程的底色


短交通的安全升級,不只是行業規則的改變,更是一種用戶關係的重構。
過去,安全往往被隱藏在說明書的技術參數裡;現在,它變成了用戶能看到、能理解、能選擇的要素。當「國標認證」出現在產品標籤上,消費者獲得的不只是安心感,更是一種選擇權:選擇可靠、選擇可驗證的產品。

九號始終相信:真正的創新,不是比誰更快,而是比誰更穩、更讓人放心。
從2016年牽頭行業標準,到2024年參與強制國標制定,再到2025 年率先完成全系產品切換,九號始終把安全當作產品基因的一部分,而不是隨趨勢而動的應急響應。今天,當新國標正式成為用戶可感知的安全底線時,九號也以自身的行動,為整個行業樹立了新的出行標準——讓「看不見的安全」,變成每一程出發時都能信任的力量。






